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66908
大小:16.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2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分析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分析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策略分析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策略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人教版实验教材在
2、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一、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
3、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二、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
4、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往往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词语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找骆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
5、,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学生经过这样的自学环节,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老人是怎样指导商人找到骆驼的打下了基础;四年级的预习则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不要求过多。如四年级下册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对于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自学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
6、了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如六年级的《山雨》一课,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如下顺序来自学: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确写作顺序)──再读课文,品味赏析(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背诵积累,拓展延伸(选择积累优美片段,鼓励运用,阅读其他美文等)。除了这些在给大家看一个预习方案。像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7、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良策。策略三:巧妙组织,简化教学《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
8、的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