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_6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_6

ID:35260408

大小:13.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_6_第1页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_6_第2页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_6_第3页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_6_第4页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_6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_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这个故事优美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很有教育意义。[学生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活泼开朗,喜欢朗读。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大声朗读和识字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有朗读兴趣。一部分学生朗读清晰响亮,自信,识字也很快。但也有少数学生不够大胆,朗读识字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此外,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新,非常喜欢小动物。相信他们会非常喜欢这篇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

2、文。学习复述这篇童话。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录音机、投影片[教学设想]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识字和朗读作为教学重点,穿插进行。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加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11个生字,读准字音。2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门,你们认识小松鼠吗?谁知道有关小松鼠的知识?(同学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

3、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其实,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松鼠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读〈〈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教学设计说明: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1)自由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通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教师巡视,鼓励和帮助读书慢的孩子。设计说明: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去问,让他们敢

4、于交流、善于交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帮助他们的好伙伴。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比较长,平舌音比较多。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还不那么强,一些同学朗读的停顿和语气还不够好。教师的范读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3)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课文。(4)同桌为一小组,互相帮助,力争把课文读通顺。(设计说明: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5)教师指名读课文,适时指导。(6)男女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教师听读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为下节课指导感情朗读做准备

5、。三、识生字。(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组织学生圈一圈,读一读。(2)学生自我检测,把不认识的生字在书上圈一圈,读一读。(3)教师出示生字,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4)学生写生字卡片,教师指导。(5)学生用卡片相互检测,相互帮助。设计说明:这部分的识字教学的设计,充分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学生自己圈,自己检测、自己写卡片教师是想让学生明白,识字是自己的事,也是快乐的事。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兴趣的激发者。四、根据学生的表现,做表扬,总结全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生字,能熟练认读。2、流利有语气朗读课文

6、,展示表演。3、正确书写6个汉字。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同桌用生字卡片进行复习。相互帮助。2、教师检测。读句子。(1)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更喜欢松鼠了(2)如果明天天气晴,我们春游去。(3)小明聪明活泼,我们都喜欢他。二、指导有语气朗读。1、忽然,松鼠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山上光秃秃的,一棵松树也没有了!2、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那么以后,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怎么办呢?他们吃什么?指导方法: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小松鼠的担心和不安,模仿读,并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三、分小组表演。指名到前面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四、。写字

7、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鼓励学生自己看清田字格的结构,自主写字。五、扩展活动。以后的大森林会是什么样呢?动手画一画,和老师同学说一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