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052124
大小:19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7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优秀教学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0中学理科第10期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是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基本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更是一个新课题,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相适应,信息素养的评价无论是在评价原则还是评价过程和方法
2、上,都与其他学科教学评价有着重大的差别,如何围绕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何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励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特别是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颁布后广大教师要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变化的。在信息技术教育初期的计算机教育阶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编制BASIC程序为主要教学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考察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此时的考试模式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过来的,如用选择题、填空
3、题或判断题考察知识的掌握情况,用编程题,或程序填空题考察学生的编程能力。九十年代后期,计算机教育发展为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教学内容发生巨大的变化,评价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地区和学校积极开展上机考试的实践,机考系统对保证测评的客观性、减轻阅卷工作量、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去的评价方法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为多数学生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只停留在技术学习的层面上,对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还没有准确的认识,更不能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自觉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迁移转化为终生学习的需要
4、。因此,转变评价观念,探索评价方法,使之成为能够支撑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评价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对评价方法进行的一些探讨和实践中总结出几点体会:1.在发挥教师在评价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2/12教师既要注意保持和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将参与学习活动的各方面人有机的整合起来参与评价,特别要通过让学生的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关注他人,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以评价促进学习,
5、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了在相互评价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别人作品的特点和要点,评价不是打一个简单分数,而是将评价分解为几个方面,例如包括作品内容、制作技术、画面美观、讲演和综合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轮流地让每一位学生当众对同学的作品或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这样做起到了很好的相互学习的效果,并且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评价别人的工作,如何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有用的东西,关注他人,关注别人的作品。在促进学生协作学习方面,我们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开题、中期评估、结题答辩,到成果展示都组织汇报和答辩活动,要求讲演报告用电子幻灯的形式在全班介绍,由于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的演讲
6、成绩是全组的成绩,因此全组同学都非常积极,帮助发言的同学准备资料,形成了很好的协作氛围。全班交流本身也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从其他同学的研究中或技术学习交流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这也是协作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为避免在演说时其他同学因为事不关己而不认真听讲,我校自行开发一个相互评价的数据管理软件,要求下面听讲的学生要认真打分,这不仅关系被评价的同学的成绩,也关系打分者自己的成绩,因为,对被评价学生来讲,他的成绩是全班同学给分的平均分;而对参与评价的学生,软件要计算打分者所给的分与全班平均分数的相关性,最后的相关系数要成为打分者自己的一部分成绩,这就遏止了个别学生打分太偏离
7、的情况。1.在评价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差异很大,个性特征明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的欲望强烈。因此,我们在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时,在保证学生都能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进步、个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充分认可不同起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尊重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取向,对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
8、等,甚至对于完成相同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