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051819
大小:1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7
《浅谈《曹刿论战》优秀教学内容的确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曹刿论战》教学内容的确定-中学语文论文7/7浅谈《曹刿论战》教学内容的确定-中学语文论文7/7浅谈《曹刿论战》教学内容的确定-中学语文论文7/7浅谈《曹刿论战》教学内容的确定-中学语文论文7/7浅谈《曹刿论战》教学内容的确定-中学语文论文7/7浅谈《曹刿论战》教学内容的确定-中学语文论文7/7浅谈《曹刿论战》教学内容的确定文言文教学研究关注点历来都集中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重点已经逐步由教学方法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只有确定教学内容才能决定选取何种教学
2、方法,“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1]《曹刿论战》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中考考察文言文知识的重点篇目。此篇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1954年至今六十一年来275篇学术研究文献以及实践者的教学文献,以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深入地认识。一、1954年至今学术界关注《曹刿论战》的研究内容焦点综观1954年至今六十一年的275篇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学术界关于《曹刿论战》内容的研究集中在鉴赏、考据、文本比较三方面,以下选取代表性观点加以阐释。(一)鉴赏类此类文献我们共检索到81篇,历年
3、来学术界对《曹刿论战》的鉴赏研究,对于一线教师深入研读及选择合宜教学内容有重要参考意义。以下是六十一年来语文学界的三种鉴赏观点:1.人物形象鉴赏《曹刿论战》通过重点叙述人物言行记载历史事实,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两个:谋士曹刿、国君鲁庄公。对于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学术界看法大体相似,多年来并无任何重大改变。众多学者一致认为他深谋远虑、稳重自信,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智谋、指挥才能和富有爱国精神的统帅形象。如张琳的《于论战中彰显人物性格》一文。通过论述曹刿的三次论战,表现出了对曹刿有勇有谋性格的推崇。一直以来,鲁庄公都被学者看作
4、“鄙”的人物形象,为反衬曹刿有勇有谋而刻画。但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对鲁庄公态度有了重大转变,逐渐尝试用客观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他。很多学者纷纷为鲁庄公“翻案”,相关文献数目繁多,我们共检索到45篇,大家都认为鲁庄公虽缺乏军事才能,但他懂得治国,懂得用人,同样难能可贵。如吴奇《鲁庄公形象初探》从“政治开明”和“治军有方”两方面证明鲁庄公并不昏庸无能。2.写作特色鉴赏写作特色能使一篇文章具备极强辨识度,具有“特色”的文章能更大力度引起读者注意力,更大范围实现文章价值。《曹刿论战》就是富有特色的作品,学术界对其写作特色的研究很深入,主要集
5、中在选材、结构及语言方面,我们检索到此类文献17篇。在作品选材方面,学术界认为史料剪裁得当是本文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紧紧围绕“论战”进行剪裁。在材料选择和组织方面匠心独运,详略得当。凡是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就详写,枝节尽量省略。在文章结构方面,学术界认为此作品结构严密,层次清楚。第一段写故事开端和发展,第二段写故事高潮,第三段写故事结局。三个段落环环相扣,互相补充、照应,体现作者巧妙构思。在语言方面,学术界认为本文语言精练,辞约而意丰,对话的运用对于突出人物的性格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3.作品内涵鉴赏鉴赏作品内涵有助文化传承,学术界普遍认为《曹
6、刿论战》体现曹刿进步的战略思想,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浓厚的民本主义思想。如刘人庆的《从曹刿论战几个句子的诠释谈它的历史背景和主题》一文。通过对“情”与“忠”两个字意义的辨析探讨了此文的内涵,认为文中“情”、“忠”两字对举照应,表达了“倘若能真心实意地对待百姓,做到诚信不欺,并进而使之趋而向善,凭此即可以战胜敌国”的思想内涵,这正是《左传》作者旨在表达的民本思想。(二)考据类考据是指研究古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此类文献我们共检索到80篇,主要集中于断句、字词句的解释以及曹刿身份的考查。关于《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
7、轼而望之”的断句,众多学者各执所见,相关文献我们搜集到23篇。对此,学术界大致有两种代表性观点:断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与断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其中,前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战时的实际指挥者,曹刿为了审察真实敌情而走下了兵车。同时他们认为“轼”是可登的,既然下了车,只有再登上车才会语意连贯。周桃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新解》、陈剑峰《曹刿论战句读解惑》等都为此观点做了相关考证。后一种观点则与之相悖,认为当时战场形势紧张,曹刿不便也无须下车,他朝下看看齐军留下的车辙便可探察到敌情,并且曹刿登轼是完全可行的。如李翔卿的《曹刿
8、论战语句辩析三则》就持此种看法。各版本教材《曹刿论战》一文中字词的注释同样经常被学术界拿来考证,“加”、“孚”、“情”、“安”、“牺牲”以及“败绩”的释义研究较为广泛。“曹刿身份”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