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校代码:10276学号:131500599East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论文题目: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研究姓名王鹏力学科、专业行政管理(全日制)研究方向电子政务指导教师刘丽珍副教授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4月10日 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研究(硕士论文摘要)专业:行政管理研究方向:电子政务作者姓名:王鹏力指导教师:刘丽珍副教授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网络工具短短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普及。同时由于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微博问政等新型网络政治参与模式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自2011年进入“政务微博元年”起,微博问政在我国掀起一阵热潮,各级政府及公职人员纷纷开通微博,政民双方直接交流并形成良性的互动。在社会实践中,微博问政不仅能够有效汇聚公众的意见,一定程度上保障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也成为政府搜集民意民智,解决公共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总体来说微博问政的发展迎合了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的要求,也为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的代表,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各方整合信息,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微博问政在我国尚处于新兴起步的阶段,加上网络环境的复杂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很多现实的问题,如问政的形式化、民意的被代表、政府与公众问政理念存在偏差等无不影响着微博问政的有效施行。如何应对这些现实问题,以更加合理的方法规范和引导微博问政,使其应用起来更加完善,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是对微博问政进行了相关概念的分析,详细介绍了微博与政务微博的概念,微博问政的内涵及类型,微博问政的作用,并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即1 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特征,现实意义,以及与微博问政的内在联系。第三章首先对我国微博问政的兴起原因和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指出微博问政的现实作用,然后通过对数量和质量层面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微博问政发展的现状。第四章在协商民主视角下,以参与者,参与过程和参与途径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微博问政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规范的运行机制,民主政治基础薄弱以及微博平台自身的缺陷。最后是针对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从协商民主角度出发提出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提升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推动建设微博问政的长效机制,以及完善对参政渠道即微博平台的管理等。作为新生事物,微博问政契合了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承载了来自公众和政府的极大期望。目前虽然微博问政仍面临着种种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应给与微博问政进行更多信心的支持。只有这样,微博问政才能最终达到为民谋利,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关键词]微博问政协商民主网络参与2 ResearchonMicroblogging-PoliticsintheViewofDeliberativeDemocracyTheoryAbstractMajor: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Orientation:E-GovernmentAffairsAuthor:WangPengliTutor:LiuLizhenWiththecurrentrapidprogressofInternettechnology,avarietyofnetworktoolslikemicrobloghavebecomewidelypopular.Atthesametime,peoples’democraticconsciousnessinChinahasbeenawakeningwiththedevelopmentofdeliberativedemocracy,whichcausedmicroblogging-politicsandothernewonlinepoliticalparticipationpatternshaveemergedanddevelopedfast.Sinceithasenteredthefirstyearsof“governmentaffairsmicroblog”in2011,theinfectiousenthusiasmofenteringmicroblogging-politicshasbeensweepingalloverthecountry.Governmentagenciesandofficersatalllevelshaveopenedmicroblogsoneafteranotherthatenablesadirectcommunicationandpositiveinteractionbetweengovernmentandthepubliconbothsides.Inthesocialpractice,microblogging-politicscannotonlyeffectivelygatheringpublicopinionsaswellasensuringthepublic'srighttoparticipate,toexpressandtosuperviseinsomedegree,butalsobecomeanimportanttoolandmeansforgovernmenttocollectopinionsandtosolveproblemsforpublic.Microbloghasattractedalargenumberofusersandbecomeanimportantmeansforthepublictogetamassamountofinformation,aswellastoexpresstheirpointsofview.However,microblogging-politicsisstillinitsinfancynow.Theremusthavebeenmanyrealisticproblemsresultingfromthecomplexityofnetworkenvironmentandtheincompleteoperationmechanism,such1 asformalizationintheprocess,lackingofrepresentative,divergentideabetweengovernmentandthepublic.Sowehaveaneedtomakefurtherdiscussionandresearchsoastodealwiththeseproblemsinamorereasonableway,andtoguidemicroblogging-politicsworkingmoreeffectively.Thispaperisdividedintofiveparts:Thefirstchapteristheintroduction.Itdoesmainlyelaborateontheresearchbackground,thesignificance,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esstatusquo,researchcontentandproblemsaswellasthemethodsandinnovations.Next,thesecondchapterfocusesontherelativeconceptionandthecharacteristics,typesandthetheoreticalbasisaboutdeliberativedemocracy.Thethirdchapterintendstointroducethedevelopmentcourseofmicroblogging-politicsinChinaandrevealthestatusofmicroblogging-politicsthroughtheanalysisofthenumberdistributionofgovernmentaffairsmircoblogsandthequalityofpoliticalparticipation.Thefourthchapterisintendedtoanalyzethecurrentproblemswithmicroblogging-politicsfromtheperspectiveofdeliberativedemocracyontheactualsituation.ThenIpointoutthefundamentalreasonisthelackingofsophisticatedoperationalmechanismsandweakbasisofdemocraticpolitics.Finally,thereproposesreferencedcountermeasuresforbetterdevelopmentofmicroblogging-politics,includingupgradingtherelevantqualityoftheallparticipantsand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long-termmechanismformircoblogging-politicsandsoon.Asanewthing,mircoblogging-politicsisundergreatexpectationsofthepublicaswellasthegovernmentside.Atpresent,therearestillmanykindsofproblemsofmircoblogging-politics,andthatiswhyitneedsmoretolerancefromallpoliticsparticipants,rationalguidancewithdevelopmental,far-sightedperspectiveaswellaseffectiveoperationmechanismsestablishedinthegroping.Onlyinthiswaycanthemicroblogging-politicsultimatelyachievethepurposeofconstructingaharmonioussociety.[KeyWords]mircoblogging-politics;deliberativedemocracy;networkparticipation2 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研究缘起..................................................................................................1一、选题背景................................................................................................1二、选题意义................................................................................................2第二节相关研究现状..........................................................................................2一、国外研究现状........................................................................................2二、国内研究现状........................................................................................5第三节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9一、研究方法................................................................................................9二、研究难点..............................................................................................10三、可能的创新点......................................................................................10第二章相关概念厘清及理论阐述......................................................12第一节微博问政的相关概念............................................................................12一、微博与政务微博..................................................................................12二、微博问政的概念及特征......................................................................13三、微博问政的类型..................................................................................16第二节研究的理论基础....................................................................................20一、协商民主理论概述..............................................................................20二、协商民主的特征及现实意义..............................................................22第三节协商民主与微博问政的内在联系........................................................24一、协商民主为微博问政提供了理论依据..............................................25二、微博问政是协商民主理论在网络平台上实践形式的创新..............25第三章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与现状..................................................27第一节微博问政的兴起与发展........................................................................27一、微博问政兴起的原因..........................................................................27二、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历程..................................................................281 第二节微博问政的作用....................................................................................30一、开辟民主协商新路径,推动民主政治建设......................................30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构建..........................................30三、有助于整顿当前混乱的网络舆论秩序..............................................31第三节微博问政的现状分析............................................................................31一、微博问政的分布情况..........................................................................32二、微博问政的质量分析..........................................................................36第四章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微博问政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9第一节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39一、微博问政参与者的问题:问政主体素质不足..................................39二、微博问政参与过程中的问题:舆论失范与问政形式化..................41三、微博问政参与途径的问题:微博平台自身缺陷..............................45第二节微博问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6一、我国民主政治基础薄弱......................................................................46二、微博问政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47三、微博平台管理不成熟..........................................................................48第五章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微博问政发展对策分析......................49第一节加强微博问政参与者的素质培养........................................................49一、培养公众的公共精神及主体意识......................................................49二、提高公职人员的相关能力..................................................................50三、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51第二节建设微博问政长效发展机制................................................................52一、建设日常运行机制..............................................................................52二、维护互动交流机制..............................................................................53三、强化舆情监控机制..............................................................................54四、发展线上线下协调机制......................................................................55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55第三节完善对微博平台的管理........................................................................56一、深入技术研究,减少网络信息失范的可能......................................562 二、重视公共议题,控制微博商业化程度..............................................57三、取长补短,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57结论与展望...............................................................................................59参考文献...................................................................................................6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7后记.....................................................................................................683 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缘起一、选题背景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社会转型的加剧。这一阶段因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原因引起的诸如土地纠纷、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医患冲突以及企业重组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受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政府与公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分的布状况极度失衡,公众缺少利益表达和维护的渠道,致使政府公信力持续下降,公众对政府“有怒不能言”,易引发政民冲突,造成社会危机。而随着近些年协商民主理论在国内的引进和发展,公众参与的意识开始增强,他们开始要求更的话语权,以就公共问题与政府进行平等的探讨。随着进入web2.0时代,移动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新兴的网络互联技术在我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公众交流的方式有了重大的改变。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参与到诸多日常的公共事务之中。其中,微博凭借开放性、互动性强,传播迅速,参与人数众多等优势,为公众提供了一条参政问政,可以政府进行平等协商的途径。人们通过微博关注政府动向、参与政策制定、监督政府行为并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这种新兴的问政方式在短期内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也由此进入了“微博问政”时代。可以说,微博问政是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民主建设的全新突破,也是政府实现公共管理变革的一个契机,它不但提高了现代政府的服务水平,也为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微博问政目前尚仍起步阶段,难以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与之相关的研究在也单独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本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对微博问政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微博问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总体来看,本文章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 二、选题意义(一)理论意义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协商民主的新兴实践方式——微博问政上,这是对全新的民主参与的探讨,拓展了对公共参与和协商民主的研究广度。另一方面,本研究在已有的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微博问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可以说是对之前研究的深入。最后,本研究在研究视角上以协商民主理论为基础,通过结合大量案例的分析,为问题的解决路径提供详尽的参考建议。(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微博问政这一客观现象。针对微博问政提出的规范性的建议,对这一全新的民意表达渠道如何更好地运行有积极的参考作用。其次,通过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对以微博问政为代表的新兴网络问政方式的深入认识,能够为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提供全新的思路,对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再次,通过分析微博问政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并提出相应对策,能够重新规范我国当前的公共舆论环境,缓和紧张的官民关系,达到维护社会安定的目的。最后,本研究对微博问政存在问题提出的发展策略对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有效行动也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第二节相关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一)国外微博问政的研究现状国外的微博即是推特(Twitter),自2006年诞生之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微博客平台。由于交流的便捷性和开放性,推特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舆论的导向和垄断,吸引了众多的民众的使用,也逐渐吸引了政府部门及官员参与其中,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的大选中就曾利用推特为自己成功造势并带来了远超预期的收获。此后在多个国家选举过程中推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推特对政治选举的影响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如2 M·J·Kushin在研究新传媒与青年人的政治动员之间的联系时,认为微博创造了公民参与新路径,对选举政治有一定影响。1,MauriceVergeer对往年资料进行整合,通过对政客、政党以及普通民众三方在推特上的留言和活动与选举结果之间的联系的整理分析,指出推特可能造成选举结果的多样性。2而SounmanHong则调查了美国的众议员们使用推特和选举筹款的情况,指出1)推特等社交媒体推动政客获取来自本选区外的选举筹款增加,但来自本选区的筹款减少。2)政治立场极端的政客往往获取更多的筹款。3)对推特等社交媒体的政治利用可能会导致候选人财政状况的分布更加不均衡。3而在推特对公众政治生活的影响上,ChangSupPark指出,推特上意见领袖的存在,大大推动了普通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4Parmelee和Bichard研究了推特对领导人与公众关系的影响,指出即使出现政治意见上的分歧,领导人的推特也能对其追随者的决定产生较大影响。5J·Golbeck等人对美国六千多位议员的Twitter留言记录进行分析,认为微博虽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新想法,但有利于官民互动并塑造政府形象。6除此之外,也有国外学者将研究重心放在了推特在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作用上。如E·Gunther等对2009年H1N1爆发期间的推特留言和动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推特不仅是普通公众的交流平台,也能成为政府发布紧急信息的新通道。7总体来看,国外学者对微博与政治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推特对政治选举或对公民政治决定的影响上。在国外,推特并不是像我国的微博一样作为利益诉求与维护渠道的存在,因此关于微博问政方面的的研究数量很少,且普遍缺乏针对性。1M·J·Kushin,SocialMediaandMobilesasPoliticalMobilizationForcesforYoungAdults:ExaminingtheModeratingRoleofOnlinePoliticalExpressioninPoliticalParticipation,NewMedia&Society,Vol.17,20132MauriceVergeer,TwitterandPoliticalCampaigning,SociologyCompass,Vol.9,20153SounmanHong,WhoBenefitsfromTwitter?SocialMediaandPoliticalCompetitionintheU.S.HouseofRepresentatives,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Vol.30,20134ChangSupPark,DoesTwitterMotivateInvolvementinPolitics?Tweeting,OpinionLeadership,andPoliticalEngagement,ComputersinHumanBehavior,,Vol.29.,20135J·H·Parmelee、S·Bichard,PoliticsandtheTwitterRevolution:HowTweetsInfluencetheRelationshipbetweenPoliticalLeadersandthePublic,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Vol.90,20126J·Golbeck、J·M·Grimes、AnthonyRogers,TwitterUsebytheU.S.Congress,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Vol.61,20107E·Gunther,PandemicsintheAgeofTwitter:ContentAnalysisofTweetsDuringthe2009H1N1Outbreak.,PlosOne,Vol.11,20103 (二)国外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现状在国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协商民主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80年。著名政治学家Joseph·M·Bessette在其论文《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中提出“协商民主”概念,并针对在西方盛行的精英主义政治,提出平民应更多的参与政治并分享到公共决策权。随后BernardMannin和JoshuaCohen对协商民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BernardMannin的论文《论合法性与政治协商》和JoshuaCohen的论文《协商与民主合法性》,以公共决策,政治参与等为立足点,将协商民主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充实和扩展,“真正赋予了协商民主以动8力”。而真正使得协商民主这一学术概念备受关注,要归功于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等西方著名思想家对其进行的持续的探讨和倡导所造成的。其中罗尔斯提出“理性多元论”,认为利用国家权力镇压或惩罚不同的意见是违背理性的,因此要寻求促进多元理性共生发展的新型民主,即协商民主。他还建构了公共理性的具体细则,强调协商民主是围绕公共利益的平等主义的诉求。而哈贝马斯也通过反思,认为“团结和对善的向往”是除了行政权和私人利益之外社会整合的9另一种种来源。并以此为基础上提出第三种民主模式,即协商政治模式,其本质就是将要把从权力和金钱转到团结上,以建立共享世界。他在其著作《民主的三种范式》、《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等论著中对协商民主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后来关于民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20世纪末,国外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数量增多。约翰·S·德雷泽克编写了《协商民主及其超越》,对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观点、内涵、渊源、争论焦点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介绍。詹姆斯·博曼着重讨论了实现协商民主的可能性和条件。而古特曼和汤普森则在其著作《民主与分歧》中系统讨论了关于协商民主在协商过程和结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乔·埃尔斯特则从决策机制出发,认为讨论与协商是一种对投票的有效替代。国外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理解,一方面表现在认为其是通过自由公平的探讨达成宏观共识的过程。这种民主形式可以在实现个人与集体,人权与主权的有8陈家刚:《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7期。9哈贝马斯:《三种规范性民主模型》,载塞拉·本哈比主编:《民主与差异:挑战政治的边界》(2009年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4 机结合,对比其他的民主形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从作为实现民主目标手段的角度看,相比受主观影响较大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具有更多的理性,能对选举民主进行有效的补充,以达到实现民主的最终目标。此外,国外的学者通过对协商的筹备,过程和结果等角度进行论证,重点分析了协商民主在现实中操作的可行性。二、国内研究现状(一)国内微博问政的研究现状与国外不同,自2011年在两会上掀起热潮后,微博问政得到了社会的持续广泛的关注和反响,学术界对其的讨论也日渐升温。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的的研究数量整体依然偏少,研究理论深度不足,且缺乏权威性。截止到2016年3月底,在知网优秀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搜索题目中带有“微博问政”字眼的博士论文仅有1篇,相关研究主要是期刊杂志上的文章和少量的硕士论文。而就已有的文献来看,目前关于微博问政的讨论热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微博问政的内涵研究学界对微博问政内涵的认识,从出发角度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10第一种是站在公众参与的角度,认为微博问政即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如李少文和秦前红认为,微博问政就是“公众通过作为参与平台的微博表达意见,11反映诉求,更直接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来。”陈潭也认为微博12问政是公众合理地参与政治并维护自身利益的“非制度性诉求渠道”。第二种观点则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微博问政就是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通过13微博这一技术手段进行政务处理的新型行政手段。”是“政府征集民意处理政14务的政治现象。”第三种观点将微博问政理解为政府与公民进行交流的双向沟通机制,是一种全新的政治活动。陈文胜认为,微博问政是“实现政治精英和10玉素萍:《网络问政的伦理思考》,载《学理论》2010年第23期。11李少文、秦前红:《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载《河南社会科学》2011第4期。12陈潭、王烂辉:《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12期。13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载《领导科学》2010第8期。14迟源:《关于“微博问政”背后的思考》,载《人大研究》2011第5期。5 15普通的民众平等互动的新动力。”杨守涛也认为,微博问政在本质上与网络问16政差别不大,都是“技术之于公共目的的应用”。赵玥、许亮指出:“微博问17政是借助虚拟化形式的微博工具进行的政治活动。”以上三种观点在各种研究中各有市场,各自存在争议。总体上持第三种观点的人较多,但仍缺乏权威的公认意见。2.关于微博问政的特点研究学界目前对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特征,微博技术特征的概括和对微博问政在作用力等方面的总结上。沈亚平等人认为微博问政是“灵活、18平民化和低成本的。”王庆指出,微博问政除了信息量大,时效性和互动性强之外,还具有三个特别优势,即“表情达意无压力、传播效果无限量、思想传19递零距离。”宫秀川将其特点总结为:“开辟表达平台,利于官民对话;公共管理创新,改善执政理念;转变执政理念,提高行政绩效;改善决策质量,疏20散社会矛盾。”刘佩瑶则是根据问政主体的不同,将其归结出不同的特性:从公众的角度看,微博问政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具有多元化和非制度性的特征;而从政府的角度看,作为新兴的行政管理方式,微博问政理应受到相应的监督,因而具有公开性和正式性。而从组织的角度看,其诉求性和集中性较为鲜明。此外,单从微博自身的技术角度来看,微博问政具有传播快、开放性强21和影响力大等特点。以上的学者的总结有助于理解微博问政的本质和特点,但本质上来看,微博问政的传播性和政治性特点并没有明显区分,有些论者甚至将两者等同视之。另外这些概括并没有凸显出微博问政的特性,同样的描述可用于概括微信问政等其他网络问政形式。3.关于微博问政的作用研究学界关于微博问政作用的理解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微博问政利于党和政府收集民智;有利于其应对公共问题。”15陈文胜:《微博时代的执政风险及其应对》,载《理论探讨》2014年第1期。16杨守涛:《“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载《领导科学》2013年第36期。17赵玥、许亮:《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载《理论视野》2013年第12期。18沈亚平、董向芸:《微博问政对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与功能分析》,载《南开学报》2012年第3期。19王庆:《略论微博问政》,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20宫秀川:《我国“微博问政”的规范化发展》,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4期。21刘佩瑶、黄继飞《“微博问政”研究》,载《学理论》2013年第33期。6 22胡诗妍认为,“微博问政有利于增强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23行过程之中合法性。”其次,微博问政对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变具有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张尚仁提出,微博问政促进了公共部门反思并改进其执政理念;同时24也带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完善。赵玥认为“微博问政有利于群众积极参与公25共领域的构建,改善政府治理结构,建立长远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第三,微博问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在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蔡钰认为,“微博促进政府管理理念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公开透明的网络舆论环境,客观上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决策的创新;政府的服务效率得以提高,决策也更加的26科学合理;同时,政府对舆情的掌控和引导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加强。”最后,微博问政促进了民主参与,这也是微博问政最显著的作用。著名学者陈力丹提出,微博问政减少了信息流通环节,避免了信息失真,能增强官民间的相互信27任,增强群众的政治参与责任感。魏楠则指出:“首先,微博的公共协商调动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激发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其次,微博的公共协商消解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使公共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三,微博的兴28起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体制外的支持。”4.关于微博问政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的研究目前来看,大多数学者将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归纳为民意被代表化、官员执政观念落后、网民素质不足及缺乏制度规范等方面。姜胜洪指出,“部分官29员将开通微博当成“时髦”,将微博问政作为制造政绩的工具。”郭昭如认为:“微博问政如要实现科学化,需要准确掌控网友情绪;要实现长效性,需对自30身进行准确定位;要实现充分性,则需要改善对舆论环境的影响。”郑桂岚认为,“微博平台具有的自由开放的特点,让政府人员与公众的交流变得简单直接,因此双方的表达情绪较为直接外露。这种外露的表达很容易滋生出非理性31的成分。”针对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如张22廖海敏:《微博问政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影响与应对机制研究》,载《当代经济》2011年第9期。23胡诗妍:《微博时代的领导决策新思考》,载《领导科学》2012年第4期。24张尚仁:《网络问政——公共管理的创新形式》,载《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25赵玥、许亮:《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载《理论视野》2011年第12期。26蔡钰:《“微博问政”与政府管理创新》,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27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34期。28魏楠:《微博——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新阵地》,载《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9姜胜洪:《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状况与完善路径》,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8期。30郭昭如:《微博“网络问政”新路径的巧与冷》,载《上海信息化》2010年第6期。31郑桂岚:《“微博问政”的理性思考》,载《杭州日报》2011年10月10日。7 楚楚从政府角度出发,认为政府一方面要关注微博的影响力和舆论发展动态,另一方面要保持清醒,合理引导,将微博问政升华为提高执政能力,实现善治32的工具。黎福羽则从微博问政发展的战略层面出发,提出“推进微博问政的健康良性发展,要解决网络问政的机制问题;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提高必要的制度保障,促进言论自由;兴利除弊,科学规范引导;33增进微博拥护道德自律意识。”通过以上的归纳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我国微博问政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特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关于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是重点和难点。以上的研究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然而目前的研究仍然“缺少完整系统的框架和实际的操作指导。”34关于如何切实解决问政过程中的阻碍,完善微博问政的规范建设,需要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探讨。(二)国内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现状而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热潮兴起于世纪之初哈贝马斯的访华之旅,其“民主的三种范式”的演讲,掀起了我国学术界展开民主研究的热潮。其后,国内学者开始大量翻译并引入国外经典民主政治的著作。如著名学者俞可平通过其论文《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对西方政治制度中常见的理论和问题进行了罗列和简单介绍,其中就包括协商民主理论。而2004年,陈家刚教授搜集了西方协商民主的最新理论成果,编篡成《协商民主》论文集,从协商民主的各个方面,包括内涵、实施条件、可能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详尽的阐述,并将其进行了串联,这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协商民主理清了框架。而2007年,俞可平和陈家刚合编的“协商民主译丛”开始相继出版。这套丛书更加系统的阐述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相关观点,为国内学者进行协商民主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量引进西方协商民主著作的同时,国内的学者也在致力于将这一作为“舶来品”的政治概念与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如陈剩勇立足于实际,认为虽然我国与西方在民主发展的程度上差异明显,但是协商民主仍能植入我国社会主35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张献生从制度建设出32张楚楚:《让“微博问政”成为警民沟通的“直通车”》,载《中国公安报》2010年10月21日。33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载《领导科学》2010年第8期。34丁露:《微博问政及其发展策略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35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8 发,指出植根于我国我情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别于西方的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协核心价值是协商,而协商的质量决定了其在36政治生活中地位的高低。”房宁主要以人民政协的视角出发,指出当前在中国,民主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民主协商,而民主协商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人民政协。37而陈家刚则提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目前的政治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迎来了不少困难,解决这些困难需要在充分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并融合协商民主理论等国外的政治文明,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长远发38展。此外,还有许多党中央和政府机关的正式文件中涉及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如在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2012年十八大工作报告等,这些报告都确定了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并强调了人民政协制度是协商民主政治的主要实现形式。总体来说,国内目前相关的研究和资料大多集中在人民政协这一协商民主实现方式上,而关于基层参与和网络参与等方式的协商民主的研究相较之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仍需要不断结合国情,在更多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深入和完善。第三节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一、研究方法首先是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期刊、论文、相关报告来梳理本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前期研究基础。同时,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关于这一议题的研究成果,为后期的写作做好铺垫。其次是理论分析法,通过运用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理论工具,即协商民主理论,对微博问政现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本文从协商民主理论出发,抽离出参与者,参与过程与参与途径三个方面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一36张献生:《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载《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1期。37房宁:《发展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建设的重点》,载《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38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9 方面利用该理论为微博问政现象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协商民主的内涵与外延。最后是跨学科研究法。在本研究中也借鉴了一些行政学、传播学和社会学中对于微博问政现象现状的分析。这种多学科交叉式的研究方法,将使得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大大增强。二、研究难点一方面由于国情的差异,西方虽然也出现了关于政府与公众通过推特进行交流互动的现象,但由于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和其他利益表达机制的畅通,推特在公民政治生活上的影响集中于政治选举和获取部分政务信息上,并未像国内这样形成大规模问政平台,因此国外关于微博问政的深入研究很少,可以直接参考的外文文献很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微博问政现象到目前为止出现时间较短,研究多主要集中于对此类现象的表面性分析,多数的研究并不深入和规范。而且相关研究缺少权威性,作品多分布于硕士论文领域,而权威期刊的文章和相关博士论文寥寥无几。存在的研究中对微博问政现象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单一学科理论基础上,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比较困难。三、可能的创新点综合来看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存在与以下三方面。(一)选题上新世纪以来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探讨持续升温,而微博问政则是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产物,相关的论文数量少且深度不足,而结合协商民主理论分析微博问政现象的选题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文选题具有一定新意。(二)研究视角上目前大多数对于微博问政的研究侧重于从舆论环境或者政府治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本文则立足于其发展,在民主协商的角度下,结合理论与实际进行探讨与分析。(三)研究方法上10 由于微博自身开放的特点,本文运用了较多近期的案例、微博热帖、热点新闻等等来进行相关证明和分析,同时,本文引用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最新的报告和案例,对微博问政的相关分析具有即时性,并对相关实践具有一定的的参考价值。11 第二章相关概念厘清及理论阐述第一节微博问政的相关概念一、微博与政务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是博客的缩减形式。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如web或者wap建立属于自己的社区,用140个以内的字符,配合图片、视频、音乐39等实现动态发布。微博用户彼此之间通过关注而建立联系,成为对方账户的粉丝就能接收到对方实时发布的动态,可以通过评论或私信与对方互动。而没有建立关注关系的用户,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在微博的话题平台通过留言发表自己见解并与陌生的用户互相交流意见。微博的原型Twitter2006年诞生于美国,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第二大的社交平台(第一是Facebook)。Twitter因其迅捷而即时的传播特点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由于特殊原因,中国国内网民并不能直接使用Twitter,但类似的微型博客平台迅速在国内蔓延开来。仅在Twitter诞生一年后,饭否网在中国正式运营,中国微博时代就此揭开序幕。接下来,腾讯滔滔、叽歪网等一批带有微博客性质的网站先后投入运营,接触微博客的网民与日俱增。但由于网站缺乏运营经验,用户总量小且较分散,当时并未形成大规模聚集的微博客平台。直至2009年,新浪微博内测版正式投入运营,微博开始得以在我国迅速发展。随后搜狐,网易和腾讯三家门户网站以及人民网等政府网站也相继推出各自的微博平台,微博用户一时间呈爆炸式的增长,仅新浪微博一家在短短十四个月用户40便突破5000万大关。时至今日,从社交类产品范畴来看,微博已经建立了与其他社交网络完全不同的类型区隔,其社交属性已得到客户市场和用户市场的认可,成为最具有营销传播效果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其中,由于新浪微博投入运营最早,在使用率、知名度、活跃度、代表性等关键指标上都大大超越其他微博平台,再加上自2013年至今,微博市场进入洗牌期,腾讯、网易、搜狐39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67099/11036874.html,(访问时间:2016年1月16日)40《新浪微博用户超五千万》:http://tech.sina.com.cn/i/2010-11-16/10314870771.shtml;(访问时间:2015年8月30日)。12 都在相继弱化微博业务,新浪微博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基本得到确立和稳固,因此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特指新浪微博。政务微博,主要指政府机构和官员因公共事务而设的微博。用于收集意见、41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微博互动平台。就作用和使命来说,政务微博立足于政府的基本职能,旨在强化与民众的交流互动、使部分政府工作透明化、提升政府公信力。具体来讲,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政务信息的发布。目前绝大多数政务微博都已经通过了实名验证,当政策或相关政务信息发布的时候,各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往往成为首要选择之一。这样一来民众即可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二是民意的搜集。目前许多政务微博会在微博上展开就公共事务进行民意调查的话题,通过网民的回复和讨论,可以及时有效的了解民众的真正诉求。三是反腐监督。目前微博已然成为我国反腐的一件利器,官员因微博被揭露而落马已不是新鲜事。微博的公开性和平等性赋予了群众拥有了更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民众通过政务微博可以直接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联系。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微博成为了全新的反腐手段,而对于反腐部门来说,微博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通道。四是求援求助。不同于以往“一出事就打110”,如今遭遇紧急情况时,微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人们可以在遇到相关困难时,及时联系政务微博,进行线上的沟通,再加上热心网友的群策群力,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快速的解决。二、微博问政的概念及特征“问政”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里的问政就是收集采纳为政之道的意思。微博问政是随着微博的火热发展相应诞生的一种全新的问政模式,起源于2010年两会期间。当时部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开始通过全新的微博平台即时发布动态信息,就会议议案向网友征求意见并接受网友的提问,一时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网民们也迅速围观,借此与与会的委员代表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诸多建议,微博问政成为当年两会一大亮点。此后短短几年内,微博问政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级党政机关和官员41朱琳:《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13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开通政务微博的热潮,微博问政等相关字眼也在各级政府报告之中被多次提及。据相关报告统计,到2015年底,经过认证的新浪政务微博为152390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14706个,公务人员微博37684个)。42随着“互联网+政务”的推进,微博问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务微博的运营水平也成为衡量相关部门行政水准的重要参考。这无疑对于政府的信息公开化,社会管理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树立政府形象,倾听民众呼声,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微博问政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学界对其认识并未达到统一,也缺乏相关的权威定义。总的来看,对微博问政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微博问政即党政机关及政府官员在政务微博上收集民意民智,反馈政务信息,运用网络技术处理相关公共事务的过程。二是站在网民角度,认为微博问政是公众在微博平台上问事于政,反映问题,表达见解,直接即时地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三是认为微博作为介质,能够促进政府与网民就公共事务形成直接双向的交流机制,强调两方的互动。在微博上网民提出公共问题,政府帮助其解决,以期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本文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并认为微博问政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即参与的要素、目的和方式。从参与要素上来看,微博问政包含了政府,公众和传播平台三个方面,其功能和角色各不相同,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构成了微博问政的完整过程。而就参与目的而言,微博问政是一种表达民主诉求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使得公共事务的处理达到最优的效果。在参与方式上,传统的单向推行政务的模式在微博问政的过程中遭到摒弃,公众与政府之间形成了双向性协调的新型交流方式。一方面政府纳谏问策于民众,另一方面民众问事献言于政府,这种全新的交流手段使得民众拥有了相当话语权,与政府的平等对话成为可能。因此,本文将微博问政的定义总结为:公众与政府通过微博平台,就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问题的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及推行直接进行双向互动的过程。公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政府通过微博纳谏执政,最终实现共同推进政府良性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微博问政的出现,颠覆了政府与公民之间传统的单向式的交流模式,具体4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14 而言,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传播的即时性和裂变性。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不再仅仅依靠传统传媒方式获取信息。在拿起手机人人都是记者的今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平台在短短数分钟之内发表任意内容,而其他微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转发或关注,一条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全球范围内实时共享成为现实。而由于微博平台特别的关注机制,使得其信息传播过程如同细胞的裂变,无数人可以第一时间内接触到重要的信息。例如在2015年8月12日晚23点半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发生重大爆炸案。在这次事件中,微博成为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源。微博用户在失火到爆炸再到武警到场实施援救过程中即时拍摄并发布的图片、秒拍视频等成为了包括法新社等国外知名媒体请求授权的第一手前线资料。而新浪新闻官微@头条新闻在短短40分钟内43的发布的包括图文在内的微博被转发了30万次,阅读量达到1.1亿。同时@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和天津本地各类政务微博也进行了各种确认和跟踪报道,短短一夜之内天津爆炸案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国,这种裂变性的传播方式在速度和时效性上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其次是内容的碎片化和多样化。“碎片化”本来是传播学的概念,在此是指在时代,公众和媒介的共同作用下,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去中心化,所造成的信息的形式、内容、意义表达的碎片化。在微博问政中,评论或转发留言并不需要用户拥有独特的视角和缜密的逻辑,用很短的语言甚至仅仅一个点赞也可以表达自身的立场。这样简单快捷的操作符合当前人们紧张生活节奏下快速阅读和表达的需要。同时由于微博用户人数广,各人关注的话题内容不同,认识的角度和层次各异。再加上微博信息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还有视频,图片和超链接等等,将各种观念汇总的微博平台就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因此,如何鉴别和筛选相关信息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考验。然后是参与者的多元化。由于微博是一个自媒体平台,每个人都可以申请账号而参与到平台上各种话题的讨论之中。再加上其易于操作,时效性强,一个按键就能对感兴趣的话题内容进行转发和评论,因此吸引到大量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微博成为公众发声的平台和参政问政的渠道,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在43《天津大爆炸,微博传播链条的绝对内幕》,http://www.vccoo.com/v/811267,(访问日期:2015年11月19日)15 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微博问政也对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挑战,微博问政的主体也从从公民个人向多元化态势发展。随着政务微博建设的热潮,包括公民个人,政府官员,公共组织等各个阶层都投身到了微博问政之中。这些多元的参与者各抒己见,为公共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最后是过程的互动性。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传统模式一般是“自上而下”单向式的。上层部门制定政策并发布信息,对下级部门逐级施压,最终达到群众接受并完成相应行政计划的目的。这种被动的保证参政秩序的方式夺取了普通公众的话语权,在很多时候上并不能反映公众的真实意愿,因此更接近于“施政”而非“参政”。而随着微博问政的兴起,公众拥有了与政府平等的话语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众在微博上可以自由地向政府反映现实中的公共问题,提出自身利益诉求,并与政府共同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来。可以说公众与政府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以往问政模式的不足得到了有效弥补。三、微博问政的类型微博问政发展到如今,已经人们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个人观点介入公共事务的惯用手段之一。本文筛选了整理近些年来微博问政相关的经典案例,在整合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并根据其引导者、推动者、影响范围和运用模式将微博问政的类型归结于如下几种。(一)主流引导型该类型的微博问政发起者多为政府机关、公共部门及较为开明的公务人员,他们利用微博平台与公民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或公布政务信息,或接受监督,或征集民意民智,或帮助民众解决问题。民众得以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并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治理过程中。这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和民主性,对政府的科学执政产生了推动作用。这种微博问政的代表当属著名的“银川模式”。所谓的政务微博发展的“银川模式”,是指以银川市市委市政府办公厅的官方微博@问政银川为中心,整合银川市几乎所有公共部门的政务微博,形成政务微博矩阵,在线处理网民的诉求。@问政银川负责搜集网民的意见,并把其问题通过@相关的部门进行具体的解决。对于解决网民问题不力的政务微博,@问政银川会在微博上直接通报并问责,并通告网友和媒体另其进行后16 续监督和反馈。到2015年初,银川市通过新浪实名认证的公共部门的官方微博已经达到了500多家,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系统化运行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市、县(市)区(市直部门)、乡镇(辖区及下属部门)三级政务微博平台组44织体系和水、电、暖、燃气、公交等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体系。而且,建立完善了集中受理快速转办机制、重要投诉事项督办制、重复投诉跟踪督查制、热点难点事项快报制,以及投诉事项动态监测、分析评估机制和微博问政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目前“银川模式”已经在宁夏自治区进行全区推广。可以说,“银川模式”在畅通社情民意、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推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反腐监督型反腐监督型的微博问政是公民合理利用自身权利在微博上行使监督权和表达权,依法介入公共事务,对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或检举,推动问责机制发展的一种方式。这种微博问政多由于偶然原因引发,由个别网民爆出某官员贪污腐败或是政务处理过程中失职的证据,因涉事主体身份的敏感性而在短时间内收到极多的关注和传播,促使相关部门启用问责机制对其进行调查并处理。自十八大之后,已有一大批官员因微博而落马,如著名的“雷政富案”。2012年11月20日晚,微博上爆出疑似时任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截图。随后通过新浪实名认证的资深调查记者@纪许光举报称雷政富曾经有包养二奶等行为并愿意提供相关证据。消息经微博发出后迅速在站内和站外得到海量转载,重庆市纪委也在第二天就宣布展开相关调查工作。11月23日上午,重庆市纪委确认不雅视频主角为雷政富本人,同时重庆市委研究决定免去其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进行立案调查。一个正厅职的官员,自举报到落马仅仅63个小时。这凸显出了微博问政在反腐上的重大作用。然而这种类型的微博问政尚不成熟,如何将“偶然性”的微博爆料与常态化的反腐问责制度相结合是其未来走向完善的关键。(三)热议讨论型现实中,部分公共政策在制定或执行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缺乏考量,忽略人性甚至政策本身违背公民利益的情况。这时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利益诉求44姬恒飞:《政务微博“银川模式”点亮全国》,http://www.ycgbtv.com.cn/folder5/folder23/2015-02-04/2015-02-04-46491.html(访问时间:2015年11月19日)。17 渠道可以引发公众对其进行广泛的讨论,同时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名人也会参与其中并成为其中的意见领袖,因而微博问政可以形成相当的舆论压力。这种压力有机会让政策决定者重新审视新政策的可行性并作出调整。比如2012年10月8号公安部修订发布,2013年1与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抢黄灯的行为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原则,属于违法行为,对其罚分也从3分提升到6分。舆论一篇哗然,微博和各种论坛均就此规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公众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该法规过于严苛,且在具体行车过程中有诸多不便和隐患。而新规实施当天,网民“孙艺轩”在微博上自曝因“闯黄灯”新规而造成交通追尾事故,该微博被转发2.6万余次,同时不少社会名人,如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导黄必虎,江苏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希,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顾大松等都通过微博等媒介对“闯黄灯扣六分”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在铺天盖地的质疑下,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接受了数次记者采访,并表示将接受合理建议,改进工作规范。1月6日,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闯黄灯”现象暂不处罚,而是以警示教育为主,并会持续听取各方意见,继续改进道路交通管理细则。“闯黄灯扣六分”规定实施6天即告暂停,彰显了微博对于公共利益诉求的重要作用。但应当注意的是,这样的案例过于少数,大部分微博上对政策的讨论的深度和专业性并不强,因此很多时候,这种微博问政起到的作用不够显著。(四)网络突发性事件型这种微博问政的特点是大量公众针对突发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多为滥用公权力而引起的公共事件)进行集体围观,吐槽,形成极大的舆论压力,微博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民意快速聚集和形成的平台,迫使相关部门或公职人员作出回应和变革。山东平度“3.21征地血案”就是很典型的案例。2014年3月21日凌晨,山东平度市凤台街道杜家疃村农田里一处帐篷内发声纵火案,造成1死3伤。伤亡者都是该村内反对村委土地收益分配办法的村民。事发当天,平度地方官微@平度发布发博并将其描述为“起火”,鲁网、腾讯、新浪、中国网等网站都对事件进行了报道,但传播热度较低。3月22日凌晨,实名认证的《京华时报》记者@是怀若谷在微博上爆料:杜家疃村民目测大概200名左右持盾牌的防暴警察赶到前一天起火现场抢夺死亡村民耿福林的遗体。此微博引起了网络舆论的哗然。@平度发布迅速发微博否认抢尸,称是死者家属自行运走尸体,执勤民警只18 是维护秩序。然而网友纷纷表示质疑,该话题舆论热度也不断上升。随后,@人民日报对该事件进行了播报并于当日下午发布一条名为“平度何以平度”的微评,该事件迅速升温。23日@平度发布再度发表微博,声称该块土地征收手续合法,征地补偿均已到位,不存在非法征地、非法拆迁问题。@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当天发出多条微博表示质疑,@朱孝顶律师、@石兰轩律师、@邹伙发律师等律师等律师团体和其他学者、专家也纷纷在微博上发表公开信或评论。3月24日,中纪委宣布受理“平度血案”。一天后,平度市公安局宣布案件告破,4名施暴者受王月某及杜家疃村村委会主任杜群某和工地承建商崔连某指使实施了纵火暴行。随后,山东省纪委和青岛市纪委领导联合成立调查组并对平度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凤台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等12名相关责任人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平度市副市长牛润之被警告,凤台街道党委书记及办事处主任被撤职。在这一事件中,微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类微博问政中,以司法程序实现最终正义的案件还是少数,而大部分结果都还是失职的公权力机关的自我纠正。(五)微博动员型微博作为网络平台,其参与主体来自与社会各个阶层,广泛的分布使得民意从网络走向现实成为可能。而微博动员型即是指发动各类微博问政者(包括普通公众,政府官员,意见领袖,和各业的精英人物)共同协同政府治理,投入到公共事务的具体过程中。通常这种问政是由政府或公民传递信息,微博上的意见领袖等加入,将其转化为现实行动。这种问政能有效汇集民智民意,以极低的成本形成较为显著的效果。最典型的案例是2011年元月,著名学者于建嵘教授通过微博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运动,呼吁网友将街头看到的乞讨儿童拍下,连同时间、地点等信息一同发上来,希望借此帮助家长寻找丢失的孩子。该微博仅开通10天时间,便吸引了57万多博友的关注。仅仅一周内就有6名儿童被解45救,另有7000多张乞儿照片被上传。这次行动不仅在舆论上制造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整合了包括各界名人,广大群众,各路媒体等力量,在公共问题的解决上发挥出了有目共睹的作用,展现出微博问政巨大的潜力。45朱妍:《从微博“打拐”事件初探“微博”现象》,http://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59/192370/15709251.html,(访问时间:2015年11月19日)。19 第二节研究的理论基础一、协商民主理论概述协商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是一个从国外引入的政治学概念,也被译成“商议民主”或者“审议民主”,它的兴起“是对西方社会复杂多元化的一种回应,也是对自由民主所暴露弊端的一种回应。”46一般认为,协商民主的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由美国政治学家Joseph·M·Bessette提出的,但一直以来,关于协商民主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协商民主是在民主决策方式上的突破。它是通过公开讨论制定公共决策,且参与讨论的主体都能平等自由地表达自身想法并考虑他人建议的体制,这就是协商的民主体制。47协商民主决策方式要顾虑到所有讨论的主体可能受决策结果的影响情况,只有让这些参与者体会到在程序和结果上的公正性,协商民主才可以说是民主合法的决策。相较于投票表决等政策制定模式,这种决策方式能照顾到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诉求,而在具体的决策制定过程中,参与者也可以随着决策进程的步步推进和需求的变更修改自身的意见,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也有学者将协商民主与公民政治参与相联系。他们认为在自由民主条件下,少数的既得利益者掌控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公民政治参与随着利益藩篱的不断固化而遇到了困境,民主政治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而协商民主的出现,正是为该困境提供的一条的有效的解决路径。协商民主所带来的的平等、自由、协调、理性,赋予公民更多追求民主的动力,其政治参与的热情随着协商民主的发展日益高涨。埃尔斯特指出,“协商民主就是所有受到决策影响的公民能够有效地参加集体的决定,并且该决定是在参与者秉持理性与无私的态度中进行的。”48当前,与日俱增的民主政治参与途径往往是涵盖了各方的利益考量,而作为新型民主参与方式的协商民主,能有效解决其他形式带来的利益纠纷的相关问题。此外也有学者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形式进行研究。他们认为由于文化传统,习俗信仰,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全球化浪潮的推动,目前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治理形式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考验。人们46李勇:《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问题研究》,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47[南非]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48[美]埃尔斯特:《协商民主:挑战与反思》,周艳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20 开始以各种视角重新评判民主的价值,公民出现分裂和对立,传统的选举民主迎来困境。而协商民主的潜力在此时展现出来,其强调的对话协商机制为公民所接受并受到广泛欢迎。协商民主立足于公共利益,兼顾各参与主体的意见,促进平等对话并达成共识,有效的应对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摩擦。古特曼等人认为,协商民主即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交流过程来制定具有正当性决策的治理形式。49而陈家刚教授也指出,作为治理形式,协商民主过程中的公开讨论应在广泛的公共利益基础上展开,并通过吸收融合有差异的见解来赋予最终的决策更多合法性。50虽然目前关于协商民主的内涵与定义仍有待规范,但是在各种观点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共同点,具体而言可以总结为:公民及其意见代表具有平等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利和资格,可以就自己的利益出发,通过理性的思考参与集体讨论,自由的发表见解,最后达成符合公共利益的,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公共决策。总的来说,协商民主理论的理念包括以下几点:(一)协商民主的主体是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或其意见代表平等参与是民主理念的基本追求,也是协商民主的核心价值要素。从协商民主的观点出发,参与公共生活的各方应具有同等的资格和权利以进行对公共事务的探讨和解决,而其对集体决策的影响力也是平等的。同时,协商民主要求地位平等,即所有的意见是主动的,能代表自身观点的,不能是迫于强制性的妥协。要在讨论中改变别人的意见,就必须对其提出有力的观点令其改变新意。协商民主的追求,是在平等公正的讨论过程中,超越特殊群体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完整地代表作为集体的公民的共同利益。(二)协商民主的过程追求公共理性和交互性协商是一个通过平等交流追求理性结果的过程,参与者在互相理解,乐于交换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探讨的过程来达成共识。而在协商民主中,要求参与者在公共理性的基础上,进行辩证的思考和总结,得到符合个人理性和公共理性的观点之后,与其他参与者进行自由平等的意见交流。即便意见之间可能存在分歧,难以说服对方,最少也能够得到对方考虑的要素和相关信息。最49[美]艾米·古特曼、丹尼·汤普森:《审议民主意味着什么》,谈火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50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21 后在总的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达成一个能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参与者的政策或共识。正是因为公共理性的支撑和有效的交流互动,协商民主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集体利益。(三)协商民主的程序保证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要求最终达成的共识对所有参与者都具有普遍约束力,也就是说在经过公平对话最终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最终的决定结果本身是具有合法性的。合法性问题也是协商民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绝大多数协商民主理论的支持者和研究者都强调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协商民主的理想状态是自由而平等的参与者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彼此间进行公正理性的集体讨论,达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共识或决策,其决策结果的合法性随着过程的平等和公开而提高。因此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具有合法性的公共决策是经过公开协商达成的理性结果。(四)协商民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普遍的理性共识所谓共识,是多个讨论的参与者最终形成的为各方接受的意见,是通过平等交流和综合利益考虑形成的整体上的一致认知。在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最终共识的形成需要所有参与者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更要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并研究他人的出发点和意见表达,同时也要注意探讨过程中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恰当性。只有在参与者全面了解各方面的利益取向和最终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对所有因素进行整合,最终协商出来的结果才是理性的共识,才能在具体的公共实践中实现协商民主的价值。二、协商民主的特征及现实意义(一)协商民主的特征协商民主作为强调平等协商的新型民主参与形式,综合看来具有以下特征:1.合法性哈贝马斯,罗尔斯等人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都是以其政治合法性为基础来论述其对于当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生活的重要性的。这种政治上的合法性主要表现在其体现了协商参与者共同的利益表达,代表了集体理性的反思。合法性成为了协商民主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特征。2.多元性22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利益追求的不同,不同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开始追求不同的利益,造成了利益诉求的多元性。公民因此需要据此展开多元的协商,寻求共识,以影响公共决策达到保障其利益的目的。可以说,多元性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动力基础。3.平等性平等是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协商民主的基本要素。协商民主强调公民的参与,因此要求各方在参与、探讨、表达、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平等地行使民主权利,平等追求自身利益,以保证协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4.参与性协商民主最终的目的是达成具有共识性的决策,这就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到公共决策的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协商民主不仅追求参与主体的数量,更要求参与过程的质量。只有各方全面、平等、积极的参与到关于公共议题的讨论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协商民主的效果。5.公开性公开性是协商民主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协商民主的公开性不仅体现在协商过程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也体现在最终协商结果和决策的公开程度上。信息的公开程度,决定了协商民主的效果,也决定了决策制定的理性程度。(二)协商民主理论的现实意义著名学者陈家刚曾指出,“作为一种复兴的民主范式,协商民主在现实政51治实践中具有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结合实践来看,其现实意义可以归结为如下方面:首先,协商民主增进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实施公共决策的前提是决策本身具备足够的合法性,而公共决策的合法性来源于决策各参与方的普遍认同和支持。协商民主作为强调公开参与的民主形式,将民众纳入了平等协商的范畴之中,通过有效的协调过程,有效整合了各方的利益诉求,形成普遍共识,实现公共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决策的参与者的公共理性会超越私人利益,其诉求是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因此决策往往会得到更多参与者的认同,因而其合法性得到了保证和增加。其次,协商民主培养了公众的民主意识。协商民主作为以公开和平等为基51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23 础的民主模式,不仅在促进民众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缩短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以往极不对称的话语权分布情况有所改善,公众通过各种协商民主的渠道表达自身诉求,逐渐成为影响最终决策的参与者。而随着参与程度的深入和参与人数的增加,公众的民主意识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而随着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协商民主的参与者也会反过来影响更多人参与公共决策过程,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后,协商民主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在政治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国家推行了多项相关体制改革。然而仅靠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能够广泛集中各方意见的协商民主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相比,协商民主更能搜集到基层群众的相关意愿及利益诉求,并将这些诉求在公开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对政治系统形成一定舆论压力,使得政府部门对相关的民意诉求进行回应并作出相应动作。这种强调各方互动交流的民主模式,配合相关的政治改革,共同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目前来看,研究者普遍认为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虽然协商民主理论的概念来源于国外,而且目前我国民主政治现状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很明显,协商民主理论在国内的发展同样具有很大的空间。在与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协商民主将会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节协商民主与微博问政的内在联系凯恩·桑坦斯曾经指出,我们将迎来的是信息与权利和政治紧密相关的“信息政治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也与政治互相融合,以微博问政为代表的各种网络参与模式,正深刻的改变着公众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社交媒体的主流平台,微博与问政的结合是协商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契机。微博提供了协商沟通的场域和平台,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渠道。而同时,微博问政也体现了协商民主的本质,即基于公正平等的探讨协商而达到公共利益的目的。具体来说,微博问政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如下。24 一、协商民主为微博问政提供了理论依据协商民主鼓励公民更多地加入关于公共问题的审议和公共政策的协调过程中来,其核心是加强公民参与,这与微博问政的本质相符合。因此,协商民主对微博问政能在理论上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一)协商民主为微博问诊提供了理论基础协商民主提倡平等对话,协调审议,公平讨论,理性参与,鼓励公众、政府、社会团体等进行直接协商,并强调处于话语权弱势地位的公众应当多多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公共决策的过程。公众通过更多的政治参与,能培养其公民精神及民主意识,进而升华自身的民主品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协商民主对代议制民主的缺陷进行了有效弥补,同时也为以微博问政为代表的网络政治参与方式提供了相关依据。随着协商民主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传统的协商民主方式如听证会等早已融入网络,而以微博问政为代表的新参与方式也陆续出现。目前协商民主理论仍在继续发展完善,其鼓励的协商治理模式对微博问政等网络参与模式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协商民主增进微博问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一方面,协商民主要求的公开,平等,和广泛的参与,促进了微博问政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保证了在微博问政过程中,作为个体代表的每一位微博用户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意见表达,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能够得到注意并得到有效的改正。这样以来,公众的参政热情会得到提升,而随着参与者和话题探讨数量的增加,微博问政能够吸收更多合理的建议,其科学化和民主化能够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协商民主增进了微博问政的合法性。微博问政的过程,涉及到了广泛的公共参与,关于公共事务和公共决策的探讨融合了来自各方的意见。这样的探讨其最终的结果不仅能顾及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更能在整体上反应公共利益。相较于以往的政治参与模式,显然通过微博问政进行的相关决策能具备更多的合法性。二、微博问政是协商民主理论在网络平台上实践形式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微博问政表现出来的平等性和参与性等特征与协商民主的25 内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说,微博问政作为一种具体的政治参与模式,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全新的操作平台和参与路径。作为当前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渠道,微博问政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首先,微博问政契合了协商民主的发展要求。作为新兴的参政手段,微博问政在沟通政府与公众,促进政民双方建立有效的互动交流机制,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微博问政的核心要求是广泛的参与和平等的意见表达,提倡广开言路,各方互动,以期达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这正与协商民主的内在追求相吻合。而微博问政具体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信息公开化,交流的直接双向化,问政结果的理性追求等方面,也都是协商民主内涵中各种要求的具体体现。其次,微博问政创新了协商民主的实践途径,拓展了网络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狭义的市民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和国家公共权力之52间的缓冲地带。”其诉求是借助公共舆论对公共权力施加压力,达到发扬民主的目的,因此作为传统舆论场域的大众传媒成为了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公共领域也在不断扩张。微博作为网络平台的一种,是网络公共领域发展的重要平台,微博问政不仅促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也对政府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其兴起为网络公共领域和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现平台。5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26 第三章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与现状作为自出现以来就极具人气的社交平台,微博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更是在公众的政治参与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活跃在网络上的普通公众,各界精英到政府机关及官员无不争相通过微博进行参政议政。那么微博问政在我国是如何发展?发展现状如何?本章将在已有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梳理。第一节微博问政的兴起与发展一、微博问政兴起的原因微博问政之所以能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除了因为微博技术和微博平台独有的特点外,还是多种原因共同推动的结果。(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微博问政的发展离不开成熟的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我国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人们开始进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进行参政议政成为了可能。同时随着进入Web2.0时代和3G、4G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的交互体验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微博凭借其人性化和开放性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用户的使用,这也为微博问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持。(二)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当前我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过往的被动型执政理念滋生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诸如权力腐败以及民意的的被忽略等。政府需要改变思路,结合社会管理实践,寻找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执政模式。如今,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其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的应对措施就是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中的作用开始不断凸显,并被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与关注,各党政机关开始尝试采用网络、微博等方式“巧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微博在汇集民意,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方面的优势开始凸显。27 (三)公民参政意识的增强微博问政的火热发展同样离不开日渐觉醒的公民参政意识。因特网将全世界连结到一起,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进步,公众开始寻求更多的政治权益,其参政议政的意识开始觉醒。人们开始对在公共管理中始终处于受政府支配的被动地位感到不满,开始主动了解并关注身边的公共事务,找寻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和方式。微博的出现恰巧满足了公众的这种需求,人们通过微博表达诉求,对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批评,并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的过程中来。近些年来,一众网络热词如“晒三公”“房姐房叔”等,无不体现了当前我国公民参政意识的显著增强,这在根本上推动了微博问政的快速发展。二、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历程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Twitter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微博热”,也深深影响到了中国。自新浪内测版微博投入运营以来,各种带有微博性质的平台网站陆续开通,微博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互联网发展新的热点。微博问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微博问政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总体来看,其从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2009年下半年,随着新浪推行内测版微博的运营,微博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一些政府部门与时俱进,开始试验将政府工作与微博平台相结合。2009年11月12日,云南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发生群体性事件,部分商户因不满拆迁赔偿而聚众抗议,抵制关闭市场,打砸公务车并与执勤民警发生发生冲突。事发当天,在时任云南省省委宣传副部长伍皓的倡导下,被称为“国内首家政府微博”的@微博云南正式注册上线并对事件进行即时滚动性的前方报道。伍皓还做出了生动的比喻:现在面对群众不能再“捂盖子”,而是要“揭盖子”。53该事件在微博上迅速走红,各地也开始尝试建立政务微博。但此时大多数政务微博仅仅是用来针对当地突发事件进行澄清和报道,缺乏相关的运营,更像是政府的辟谣平台,很多官方微博账号注册之后就极少更新,成为“僵尸账号”。53郑婷婷:《人民网联合凤凰网采访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http://tv.people.com.cn/GB/14645/10465047.html,(访问日期:2015年11月22日)。28 (二)迅速增长2010年的两会,微博第一次以问政平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政协委员冯军和何水法分别通过其个人微博向网友征集提案,并选取部分网友意见向大会递交。这种直接互动的交流模式引来无数网友关注,并引得其他委员和代表纷纷效仿,民众与公务人员的距离瞬间拉近,微博问政初露头角即获成功。随后微博问政迅速升温,甚至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也通过人民网实名认证开通微博(后由于关注网友过多致使人民网服务器瘫痪而被迫暂停)。到2011年两会期间,微博问政大放光彩,并被写入当年部分地方政府报告之中。全国上下掀起微博问政热,政府官员开始通过微博听取民意,普通公众也对微博问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政府办事效率得到提升,政府形象也得到改观。(三)曲折发展11年两会前后,政务微博实现了数量上的激增。仅至2011年10月底,全54国范围内政务微博的数量对比一年前增加了33倍,达到18132个。惊人的增长速度背后,微博上也开始不断爆出负面消息,公共机关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温甬线动车事件”、“红会郭美美炫富案”等事件引起了网友的极大不满与猜疑、持续的舆论强压背后的是公众对公共部门的极度不信任。加上同年发生的“官员微博约开房”事件,事件等,都明显地表现出民众对于公权力的使用缺乏信任的问题。如何规范微博问政的使用,使其效果得以完全发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四)趋于平稳微博问政的发展经过一段紧张的时期,在2013年之后,逐渐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政务微博在面对突发舆情时不再是反应迟钝不知所措,而是走在公众前面,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争取对舆论的引导。公众也开始接受政务微博服务的性质。虽然微博上仍经常爆出各类负面新闻,但微博问政趋于平稳,各种优势和劣势逐渐得以体现。建立长久有效的微博问政发展机制成为成为时代的新要求。54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2011年12月。29 第二节微博问政的作用对比于以往的问政手段,微博问政凸显出更为直观的优势。随着问政水平整体的改观,目前微博问政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其在推动公共参与和民主政治建构,促进政府治理与政府转型等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开辟民主协商新路径,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以往的政治生活中,由于话语权分布的严重不均衡,真正能够直接参与到政治协商中的人一直是少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一情况逐渐得到改善,而微博的出现更是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参政议政的途径。微博操作便易,传播迅速等优点迅速吸引了众多的忠实用户,公众得以在微博平台随心所欲地表达见解,与政府进行双向互动,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公共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其政治参与热情也因此日益高涨。微博成为公众提供了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全新手段。由于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话语权的解放,更多的普通公众得以通过微博来表达利益诉求,其在政治生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表达权等得到了保证,这也符合当前党和政府对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计划和部署。可以说微博问政正在成为我国协商民主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完全符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经指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55而微博问政的发展符合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首先,微博问政不仅使公众更加自由地行使自身的公民权,也有利于公职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人民发声,为人民服务。其次,通过微博的双向交流,政府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推行的均等化得以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强化。同时公民利用微博参与到公共议题之中,发表见解,随时监督相关的政府行为,客观促进了反腐事业的发展。最后,微博问政推进55胡国香:《十八大报告解读: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http://www.gov.cn/jrzg/2013-01/23/content_2318122.htm,(访问时间:2015年11月29日)30 了政府行政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一方面,它改变了政府服务的方式,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公民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得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它增加了政府透明度,推进了政务公开,促进了民众与政府的沟通和互动,促进政府提高服务的质量,提升政府形象,加速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的转变。三、有助于整顿当前混乱的网络舆论秩序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56我国当前进入到转型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当前传媒技术的发展,这些事件往往能够引起极大的关注和反响,而舆论环境的复杂性使得舆论导向极容易出现偏差,政府很容易被推到风口浪尖,造成信任危机。如何有效规整舆论秩序,尽早规避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微博的出现,使得政府掌握实时舆情,了解民意民情,公众也能及时了解政府动向,对其行为进行有效掌控,舆论秩序的整顿成为了可能。政府再也不是被动根据舆情发展采取补救性的措施,而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主动采取措施,正确引导公众的情绪,公众的非理性化也得到一定程度规避,部分危机在其萌芽阶段就能得到解决。第三节微博问政的现状分析微博问政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政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其发展现状的分析,一方面能反映出微博问政在目前社会管理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进而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发展策略。总的来讲,本文是以微博问政的数量分布及问政质量水平两个方面为落脚点,对微博问政的现状进行分析的。56白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491.htm,(访问时间:2015年11月19日)31 一、微博问政的分布情况根据前文中对微博问政的定义,可以将微博问政的主体分为通过微博参政议政的社会公众以及借微博平台纳谏执政的政府及其官员两部分,双主体共同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动,成为微博问政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此本节将分别从公众微博和政务微博的角度分别对微博问政的数量分布进行分析。(一)公众3G和4G等移动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丰富,将公众的生活变得更为信息化,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已经越来越重要。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国网民总数已达6.88亿,手机网民6.20亿,均居世57界第一位。虽然并不是所有网民都会通过网络参政议政,但成熟稳定的网络技术是微博问政的基本前提。同时根据新浪2016年3月初发布的2015微博年度财报显示,截止2015年底,微博的月活跃用户已经飙升到到2.36亿,同比增长接近34%。而日活跃用户也达到1.06亿左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其中,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规模接近2亿,日活跃用户达到9400万,同比增长46%,58接近facebook,增速在国内社交产品中遥遥领先。由此可以看出,由公众,政府,媒体等共同构成的微博平台已经广泛地被认可,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巨大的价值。(二)政务微博政务微博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覆盖的范围包括党团、行政、立法、司法等机关微博及相关公务人员的个人微博。政务微博的分布概况直接体现了微博问政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来看,政务微博的数量仍在持续性增加,并正在逐渐实现全面覆盖。首先是在数量规模上。自2011年起,我国政务微博的数量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在经历最初几年爆发式增长后,从2013年至今,政务微博发展进入到一个略微平稳的发展阶段,增加速度有所减缓。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15年底,通过新浪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52390个,其中政务机构的政务微博数量达到114706个,公职人员的政务微博总数37864个。微博已成为我国5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58《新浪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http://tech.sina.com.cn/i/2016-03-03/doc-ifxqafha0302361.shtml,(访问日期:2016年3月3日)。32 目前了最大的政务信息发布新媒体平台。2015年政务微博发博量达到2.5亿,阅读量达到1117亿。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网络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首个打通社会治理微循环的平台。59年度20112012201320142015政务微博总数227556538183888130103152390政务机构政务微博总数12103375085766196164114706公职人员政务微博总数1065227873262273593937864表3-12011年至2015年我国政务微博(新浪实名认证)数量概况(数据来源:新浪及人民日报历年统计报告,数据截止2015年12月)其次是在地区分布上。如图3-1,3-2所示,政务微博在地域上已经实现对我国各省市的完全覆盖。根据相关报告统计,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皆拥有不同数量的政务微博分布(港澳台具体资料暂缺),但各地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东部沿海省份政务微博分布较密集,而西部内陆地区则数量相对较少。其中,广东省经过集中建设,政务微博数量一年内增长三千多个,达到12240个,居全国首位,河南与江苏分别以11761和11220紧随其后。而西藏、青海两省与去年相比数量变化较小,仍不到500个,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60总体来看,政务微博的地域分布情况,基本上符合各地总体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规律,与各地网络普及水平也有一定的关联。59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60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33 图3-12015政务微博分布图(数据来源:《2015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图3-22015年政务微博分布情况(数据来源:《2015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而从行政级别分布上看,我政务微博在行政级别上的分布情况大致与我国政府组织层级结构相符合。从数量上看,至2015年底,省部级及以上和厅局级的政务微博总数分别为201和2811个,分别占到全国政务微博总数量的0.15%和2.32%。县处级政务微博总数达到15155个,占比11.65%。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务微博的主体仍是县处级以下的基层政务微博,其总数达34 111743个,约占总量的85.59%。(如图3-3)这再次证明了基层政务微博的发展是我国完善微博问政建设的根本,是完善政务微博制度的最重要环节。图3-32015政务微博行政级别分布(数据来源:《2015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而在政务微博机构top10%(综合影响力前10%)里,可以看出各级机关帐号日均发博数量差距不大,但在阅读数和转赞数方面,省部级机构遥遥领先,说明省部级机构的政务微博传播和影响范围更大。另外在主动评论数和平均私信数方面,厅局级机构表现突出,说明厅局级的政务微博与民交流更加直接,互动水平更高。如图3-4所示。图3-42015政务机构微博top10%帐号的相关指标(数据来源:《2015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35 最后,从政务微博的部门分布来看,在目前全国114706个政务微博里,党政宣传的部门政务微博占到30782个,已经接近于三分之一,此外还有团委系统和公安系统的政务微博数也超过了一万,司法系统也有9592个。这四类部门形成我国政务微博的第一梯队。此外,政务微博数量前十位的不么办还包括医疗卫生、旅游机构、工商税务、交通、市政、招商等,整体与前一年保持一致(如图3-5)。图3-52015政务微博部门分布(数据来源:《2015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二、微博问政的质量分析前面的分析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微博问政在数量上的分布情况。而对微博问政现状的理解更加需要从质量层面加以掌握。这里所说的质量,是一个软性指标,主要是指微博问政是否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什么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期望,有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吸引公众参政问政等。作为一种全新的问政手段,微博问政的质量水平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微博问政的质量进行分析。(一)微博问政的互动程度微博问政的本质是政府与公众通过交流介质微博就公共事务进行的双向互动。通过微博问政,政府机构及公职人员可以广集民意民智,实现科学、民主的执政,而公众由于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激发出较为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开36 始在微博上反映现实问题,维护自身利益。可以说,微博问政的互动程度是直接体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微博问政发展之初,大多数政务微博缺乏妥善的运营,只是被作为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对政策进行公开和宣传,而对网民的留言和质疑回应很少,这种单向的交流方式大大降低了微博问政的质量。伴随着数年的发展,这种现象在根本上已经有了很大改观。目前,政务微博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已经明显增加,其对于公众的诉求和质疑越来越重视。如全国首个粉丝破千万的公安部门的政务微博,公安部的官微@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不仅其微博原创率,每日发布数量都堪称政务微博运营典范,更是以其亲民爱民,与民互动的风格收到了网友公认的好评。通过向网友征集活动口号,发布热点新闻引发并参与网民讨论,鼓励网友通过私信提供违法事件的相关证据证据等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又如@昆明发布,成立了包括15名专职采编员的团队对其进行维护,保证每天都有值班人员对微博舆情进行巡视检查,面对突发事件时按程序在微博上进行及时辟谣和信息引导,在平时面对网友的各种在线提问时,保证“第一时间响应”并督促相关部门对网友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总体来看,政务微博与网民加强互动交流已经成为必然,微博问政的互动程度不断在加深。(二)公众问政问题的解决情况目前,公众参与微博问政的形式主要有咨询信息,反映公共问题,参与公共决策,申诉与讨论等。政府机构在整体趋势上越来越重视公众所反映的问题,并致力于帮助公众解决问题。如2015年6月8日下午,网友@车前草与蒲公英在微博上连续爆料称,当天在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中学考点进行的高考英语考试听力播放设备出现故障,该考点约1200名考生受到了影响。该微博发布后立即被大量转载,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安徽省教育厅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回应,称厅领导已经带队前往调查。后经过省市两级主管部门与家长考生协商之后,@安徽省教育厅于6月9日早上公布解决方案,决定给予该考点考生重考的机会,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又如2014年7月,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警方官方微博接到一条来自微博的求助私信,称自己的孩子被拐卖,只能通过一份协议书知道被卖到了南充。乐至警方微博管理员立即汇报上级并立案,当天下午便与发微博的王女士取得联系,随后乐至警方三名警员陪同王女士来到37 南充,在几天之内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被拐儿童,并对贩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发起通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政务微博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但部分地区政府部门不通民意的专断作风依然盛行,如何将微博问政变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仍须加以探讨。(三)微博问政对政民关系的影响随着微博成为连通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各类服务性质的政务微博陆续出现,官民的直接良性互动成为了现实。如北京市公安局的官微@平安北京,自运营以来便因其不走“政务风”,而立足于“实用性”的风格,受到了众多网友的青睐。@平安北京发布的信息一般都是寓教于乐性质的,粉丝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情。这种风格极易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又如@安徽旅游,作为安徽省旅游局的官方微博,通过创意漫画,真实景区图片等生动的形式向网友们推介安徽的旅游、人文、景区等方面的情况,信息发布即时,受众明确,且经常在微博上展开线上活动,与粉丝打成一片,粉丝也更乐于从该账号获取旅游信息。在推动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让网友更加认可安徽省旅游局的工作,直接造成了政民的良性互动。总的来看,经过几年的发展,政务微博在促进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建设上开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微博问政发展之初官民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了相当的改观。总的来说,目前微博问政在我国实现了较为全面的覆盖,其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微博问政的作用仍未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公民微博问政的非理性化、政务微博与网民互动不足,缺乏对网络民意的回复和督办导致政务微博存在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功能等弊端都是显而易见的。关于微博问政所呈现的问题和原因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进行详细论述。38 第四章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微博问政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微博问政的目的,是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使政民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政府治理。经过数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微博问政褪去了最初的热度,整体过渡到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微博问政暴露出各种问题,相当数量的问政在操作过程和最终的效果上并不能让人满意。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微博问政不仅难以实现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构建民主政治的功能,可能还会阻碍政府对社会进行常规的管理。本章即是通过对微博问政中问政过程,问政主体,问政平台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对微博问政目前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以此为依据探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第一节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一、微博问政参与者的问题:问政主体素质不足(一)公众微博问政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公众凭借微博参与到参政议政的全过程中并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微博问政中的公众的媒介素质水平,是影响问政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学者詹姆斯·E·凯茨和罗纳德·E·莱斯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影响网民素质的因素一般包括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以及职业分布等,这些因素制约着个人认识的广度、深度、全面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61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结果,在这些因素方面,我国网民素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网民的受教育水平为例。受教育水平能从一定侧面反映出人的见解是否合理客观,判断是否理性准确,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受教育水平高低和问政能力的高低呈现完全的正相关的关系,而是问政能力受到教育水平的部分影响。62根据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网民中学历为中等教育程度的占比最多,61[美]詹姆斯·E·凯茨、罗纳德·E·莱斯:《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傅小兰,严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83-285页。62丁露:《微博问政及其发展策略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39 拥有初中/中专/高中/技校教育背景的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66.6%,而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背景的网民总共只占网民总数的19.6%。63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准,这也能反映出我国目前整体问政主体和问政水平并不高。(二)公职人员微博问政这一现象,经历了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由一个新生事物逐渐被认知并接受,逐渐变得成熟。各级党政机构及公职人员大多都参与其中,开通自己的政务微博,在处理微博问政问题上的时间也有所增加。然而,由于政务微博经营不善导致微博问政效果不尽人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是部分政务微博的所有者态度或技能的欠缺。对微博问政重视不足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分思想保守或跟风的公职人员身上。一方面,由于传统“官本位”思想以及长久以来“大政府、小社会”的基本格局,政府已经习惯于采用“高压式”手段来管理民众的公共生活。这与微博问政所要求的政民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在本质上是相背的。一些保守的公职人员,习惯于像从前一样“自上而下”官僚式的行政管理,对新兴的的民主化的微博问政轻视甚至忽略其作用。另一方面,自2011年微博问政在两会上大放异彩后,开通政务微博似乎成为政府发展的新风尚。然而这股热潮背后,是很多“跟风”性质的“僵尸微博”的开通。部分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无论对于微博问政的内涵理不理解,也无论能否持续有效运营,都选择“先开了再说”,否则就好像是执政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这些机构和官员把开通政务微博当成例行公事,而开通之后便鲜有动静,导致其微博成为“僵尸微博”、“空壳微博”,反而成为“不作为”的典型。而欠缺微博问政相关技能的问题,则主要存在于一些年纪较大或者网络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差的公职人员身上。一方面,部分年纪较大的公职人员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差,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可能连熟练运用电脑和网络办公也成问题。而微博问政诞生于web2.0时代,是一种融合最新网络技术的问政模式。因此这些官员在面对微博问政时,不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并应用,也就不足为奇。另一方面,微博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极强,作为公权力运用机构和个人的“发声器”,政务微博的运营中需要严谨而不失随和的语言组织能6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0 力。但一些政务微博的运营者明显缺乏这种能力,在实际的运营中语言偏激或一直“打官腔”,引起网民的反感和不满。如2016年4月1日上午,新浪认证为新华社官方微博的@新华视点发出微博称,“今天是西方所谓的‘愚人节’,‘愚人节’不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大家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并配上了一张转发谣言属于违法的配图。这条微博的本意是呼吁网友在愚人节当天尽量减少网络谣言的制造与传播,保证舆论环境的稳定和畅通,出发点是良好的。但是将愚人节强行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以此为理由让网民减少娱乐性的互动,这样的表达显得太“上纲上线”。该微博发出之后,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围观,评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这条微博的语气和内容太僵硬,不利于网民接受,如网友@金陵文韵留言道,“纯属娱乐的事,当真就不好玩了。”而网友@kakaxi1899的评论“新华社这个愚人节玩笑开的有水平”则成为该微博下获赞最多的热评,从侧面反映出网民对这种官腔的语言风格并不认同。从现实来看,有很多政务微博的所有者缺乏与网民有效沟通的能力,如何提高这些公职人员的沟通技巧,成为微博问政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二、微博问政参与过程中的问题:舆论失范与问政形式化关于对微博问政的过程中形式化问题的理解,可以从舆论失范和问政形式化两个角度进行解析和理解。(一)舆论失范:民意的被代表化及网民的“非理性表达”1.网络民意的被代表化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微博作为一种开放的传播媒介,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声音,成为巨大的信息平台。而庞大的信息量加上无规则的流通,容易造成信息被忽略甚至遗失,这种现象在微博问政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理想中的微博问政,是把微博作为沟通公众与政府平等交流的平台,一方面政府查访民意民生,另一方面基层民众自由地反映意见问题并希望被倾听和解决。但在实际中,很多来自底层的呼声都被海量的信息所掩盖,真正得以表达的意见只是小部分人提出的能引起部分人共鸣的意见。微博问政中民意被代表的问题由此而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均,造成了网络41 资源的分布差异。经济水平较高的地方,微博上的参与讨论的人数更多,活跃度更好高,政府也更加重视,因此公众意见的表达更加受到重视。而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公众的意见就比较容易被无视。武汉大学曾对全国各地微博活跃分子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微博活跃用户占到全国的绝大多数,而北京拥有全国微博意见活跃分子的一半上下,是微博上意见形成的中心地点。另一方面是意见领袖掌握了过多的话语权。64由于微博是一种基于关注机制的交流方式,经过实名认证的各界名人和专家学者往往拥有更多的粉丝,其发布的内容和提出的意见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成为意见领袖。虽然在微博上每个人的发言权都是平等的,但是就影响力和关注度来说,意见领袖的言论无疑比普通公众有份量的多。这样一来,少数的社会精英集中了微博上绝大多数的话语权。普通公众所提出的意见大多数成为自己发的牢骚,或者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而意见领袖的呼声则能轻而易举地成为舆论的焦点。当意见领袖发声后,普通公众或受其带动对其盲从,或不赞同其观点而转向对其批判。公众原本的意见便受到忽略,被意见领袖的意见所代表或掩盖。2.网民的非理性表达微博作为一种低门槛的利益表达渠道,拥有巨大的用户基数,且用户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微博的碎片化和便捷性,加上在微博运营过程中绝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经过实名认证,我国目前也没有关于网络监管的具体法规,因此通过微博发泄情绪,误导公众,谩骂诬陷他人等“非理性的”的表达行为层出不穷。再者,当前社会矛盾加深,公众的不满不断累积,而传统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于是大量网民将怒火发泄到微博等网络平台上。这样一来不仅助长了“非理性”信息的传播,像滚雪球一样形成“群体非理性”,甚至会产生网络暴力,导致公众在微博问政的时候,理性的观点很容易被铺天盖地而来的过激言论所掩盖。网民“群体非理性”表达会在短时间内将微博平台作为一个宣泄的工具,舆论也会因此而失控。如2015年11月,某国产化妆品牌在央视8套播出了一则广告,为了强调该品牌产品的“天然无公害”,该宣传片从头到尾洗脑般反复循环“我们恨化学”这句话,甚至在广告的最后将“我们恨化学”几个大字64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2011年4季度中国网络舆情和微博问政报告》,2012年1月。42 定格成一个画面。这则广告被认为是对化学学科的“妖魔化”,在开播时便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并很快引起了北大化学系知名教授周公度的注意。出于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对厂家刻意抹黑化学学科的不满,周公度打算起诉央视八套,他的“诉状”在微博上曝出,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然而随着事情的发展,这位老教授却遭到了一些不理性的网友的声讨,他们在微博话题中谴责周教授“不宽容”,“想出名”,认为周教授在本职工作以外的举动是“想出名”的证据,是“多管闲事”的表现。这种明显带有个人情绪宣泄的表达,不仅对周教授维护化学学科形象的初衷进行了颠覆,也对周教授本人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终该事件以央视撤销广告,周教授放弃起诉告一段落,但类似的非理性表达逻辑在其他许多事件中时有发生,滋扰了正常的民意表达。如何避免减少网络暴力,提高网民的表达理性,成为当前微博问政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二)问政过程中的形式化1.政务微博的不作为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的政务微博数量保持逐年增长,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基本的覆盖。然而,数量的激增并不能等同于质量的提高。虽然随着微博问政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政务微博更加重视人性化建设,注重与普通群众加强互动。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政务微博存在不作为的现象。如有些“空壳微博”、“僵尸微博”空有账号,而发布的信息却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如拥有2万粉丝的@吉林省卫生厅,自注册以来只发过一条微博。而拥有3万粉丝的@郑州市物价局在注册后的一年半内仅仅发布三条消息便无期限65休眠,引起了网友的不满和质疑。还有些“转发型微博”,“鸡汤文微博”等要么仅仅转发来自官方的政务信息,要么就总是转发一些“心灵鸡汤文”等无关民生的消息,并没有真正地落实与网友的互动。另外,有些政务微博在面对公共问题或突发性事件时,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将第一手信息及时发布,甚至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停止更新并关闭评论,群众得不得确切的消息,会引起猜疑和恐慌。2.问政过程中,问政,回复与落实之间的脱节微博问政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公众与政府之间话语权的地位,促进了双方65卢国强:《部分“不作为”政务微博被曝光》,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4-04/30/c_126449357.htm,(访问日期2015年12月20日)。43 之间的互动交流。然而,微博毕竟只是一个平台,自身并不具有任何功能,微博问政之所以可能成功,是由于政府在其后进行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投入得到了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问政、回应、落实紧密衔接,共同作用,形成了微博问政的完整过程。然而,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三者之间存在着脱节的问题。面对网民的问政,有些政务微博要么不予以回应,要么就是用比较官方的措辞笼统地进行答复;即便是在微博上得到了详细的回应,线下能否得到落实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总体来讲,当前普通民众对于通过微博问政解决问题信心不足,各种政务微博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并没有规范性,对于网民问政的回应与落实过程中存在着相互推脱和视而不见等懒政的行为,公众问政的结果难以保证,如此下去,网民通过微博参政的积极性也将慢慢消退。3.政务微博应对突发性事件处理不足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阶层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日益严重,媒体上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各种突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报道,“对抗性利益冲突已经成为转型期中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标志。”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在面对各种公共事件时,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控舆论主动权,压制虚假和夸大信息的传播,还原事实真相并作出有效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成为政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然而,纵览近些年来政府通过政务微博应对公共事件的案例,能够作出及时而妥善的处理结果的只是少数。大部分的突发事件中,政府并非第一时间致力于正确疏导信息,而是采取“捂”的方式,遏制事件的发布和扩散,而事件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信息,政府往往采取“封”、“堵”、“瞒”等方式,致力于缩小事件的影响力,而非与公众进行有效互动。如在2015年在山东平邑发生的“9·14”拆迁事件中,当地政府的政务微博在回应来自网民的质疑时出现了种种状况。面对微博网友提出的“强拆问题”、“被拘留的相关人员问题”、“黑社会人员”等问题,平邑县新闻中心的官方微博@平邑新闻中心始终不愿意做出及时正面的声明;而在舆论热度持续上升后,种种证据相继被揭露并曝光后,该官微继续发微博否认存在“人为纵火”,并将该案件简单的定性为“民宅火灾事件”,称受害者家失火是自身行为导致,在随后发出微博强调“有人在网上散布谣言,扩大事态,公安部门将对其依法严惩。”该政务微博不仅不及时澄清44 事实,反而企图以威胁的方式对舆论进行封堵,这彻底激起了包括网民和众多66媒体的愤怒,舆论一时达到沸点。又如在2015年1月2日下午,哈尔滨发生仓库大火坍塌事件,共造成5名消防员遇难。1月3日凌晨,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布博文报道火灾情况。然而585字的微博篇幅中,“领导高度重视”相关的字眼占到258个,关于火灾救援的具体情况只是两句话带过,而关于5名消防员遇难的信息更是只有最后一句话的描述。这种党八股的67文字风格遭到了微博网友的集体声讨。三、微博问政参与途径的问题:微博平台自身缺陷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自媒体传播平台,经过数年的发展,在技术和效果上逐渐走向成熟。然而至今为止,微博平台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微博问政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过滤机制不完善,虚假信息泛滥对比传统媒体如报纸等,微博具有即时性便捷性等先天的优势。但同时,相比于报纸等,微博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过滤机制。传统的媒体如报纸在报道信息前一般会经过专业的编辑人员进行信息的审核与修订,其报道的信息极为严谨且可信度高。而微博缺乏有效的人员和团队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管理,更没有相关的过滤机制对不实信息进行过滤。由于微博传播的即时性和裂变性,虚假信息自出现至大面积传播往往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正是由于微博缺少有效的过滤机制,才导致了微博平台上现在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舆论环境受到污染,公众容易受到误导。(二)商业化模式严重,公共议题受冷落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媒介迎来了白热化的竞争。微博作为广受网友喜爱的网络工具,也是新浪旗下重要的商业平台,其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和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目的可以理解。但是目前,微博上严重的商业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博问政的发展。一方面,为了吸引新用户并提高用户活跃度,微博运营商经常会联合商家在微博平台上制造一些具有争议性和娱乐性的话题66邢婷:《“平邑9·14”强拆事件火灾系死者自身所致》,http://news.ifeng.com/a/20150921/44698433_0.shtml,(访问日期:2015年12月20日)。67张慧:《期待“领导高度重视”不再是新闻》,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5-01/05/c_127360738.htm,(访问日期:2015年12月20日)。45 来吸引用户参与,利用网民对娱乐的热情进行热炒。这些话题多是一些娱乐新闻或者奇闻轶事,而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议题则并不受重视。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的技术特点、不断翻新的营销手段和商业合作模式,微博运营商和商业机构正在将大量的商品信息精确而隐蔽地嵌入微博,赢得利润。”68微博内容越来越营销化,舆论的走向逐渐被各种营销号所掌握。这些过度商业化的表现极易造成公共议题的边缘化,不利于微博问政的发展。(三)微博技术存在不足首先是微博平台上信息的不安全性。由于微博的登陆只需要账号与密码匹配,就可以在任何终端和平台进行登录,即便是在非官方登录口上(如网页链接登录等)。由于缺乏登陆安全验证等保护措施,极容易造成微博密码泄漏。被盗取的政务微博极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获取并借机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引起恐慌,将造成难以预估的消极影响。其次,虽然微博计划于2016年初放开140字的篇幅限制,同时可以插入图片,超链接等,但由于在各种终端上直接显示的篇幅上仍是140字,因而要求微博上的信息都具有简短精干的语言特点。篇幅的限制对微博博主的语言概括能力要求极高。因此微博问政过程中,如何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清晰详细地表达自身见解,维护政民之间的良好互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节微博问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我国民主政治基础薄弱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转型期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根本,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其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微博问政是推动公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其发展符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总体上并不完善,这也限制了包括微博问政在内的各种新型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68刘福利:《商业化对微博公共领域的影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46 一方面是公众欠缺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成员整体上具有良好的精神素养与较强的社会意识,反映在公众身上即是其对社会动态与经济民生的普遍重视,对公共生活抱有热情,并能保证相对客观的见解。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网民的参与话题和内容中可见端倪。而相对来说,国内微博用户更多是将微博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视之为娱乐的手段。因此政务微博虽然经过一定程度发展,但整体受关注程度较各种娱乐明星、网络红人却有一定差距。民众参与微博问政的方式,也多为短时间内集体“跟风”性的围观,通过制造舆论压力来对政府施压,而个人往往而缺乏深入的,全面的见解,表达多是发表感想或宣泄情绪。另一方面是部分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对民主政治建设认识不足。微博的运行基础是高度活跃的互动机制,要这就要求除了公众积极参与以外,各级别政府官员也要积极贴近群众,搜集民意民智,建立与民众的良好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但部分保守的官员由于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没有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仅难以接受政府信息经常性的公开,更是将通过微博与网民互动看作多此一举,面对网友的批判指正容易作出不当回应或处理。这些公职人员不能把微博问政当作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民主参政的手段,因此即便开通了政务微博,也只是面子工程,难以与公众真正形成互动交流。二、微博问政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微博问政是一种需要各方遵从秩序,理性参与的一种参政过程。在问政过程中从政务微博的建设到日常的基本运营基本都是依靠问政的参与者进行自我管理和规范。因此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微博问政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目前对于微博问政的管理难以有具体的规范,微博问政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务机构的政务微博运营不专业。这类政务微博的运营者通常是一个或几个公职人员共同进行的“兼职”运营,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其发出的信息是否可以代表该政府机构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包括能否与群众真正建立平等的互动,真正将公众的诉求反馈给上级领导,在突发性事47 件面前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最好能交给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目前来看,政务机构的政务微博的运营者整体表现业余,达不到简捷而高效的运营水平。其次,政务微博缺乏相关的准入机制。目前政务微博的开通可谓是如火如荼,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各岗位纷纷开通相应微博。然而盲目的跟风也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公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需要去开通微博的(如牵涉到有关国家机密的相关机构),而且其开通微博后是否有建设和运营的能力等都是需要进行详细的审核的。目前,对于政务微博准入的规定几乎是空白,政务微博数量的猛增并不能掩盖背后的诸多问题。最后,微博问政上相关的管理办法不成熟。微博问政是网上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微模式,微政府的运作是需要准则规范的,如微博活跃度的规定、突发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机制等等。目前虽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下达了关于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的管理办法,但是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微博格式、内容以及相关工作制度等方面的规范上,对微博问政中的与网民互动方面的风格定位、回复时限的控制等并没有做出相应规定。微博问政若要完善,仍需在这些地方多加研究。三、微博平台管理不成熟微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媒体平台,用户数量十分巨大,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基础,微博问政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然而当前,微博平台的管理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实在微博账号管理制度上。由于注册的门槛较低,一个人可以同时申请并拥有多个帐号,大量小号的存在侧面助长了微博上灌水,造谣等现象。另一方面,微博对于长期不登陆的帐号的注销周期较久,造成微博上存在大量的僵尸帐号,对微博的日常运营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是微博言论审核制度的不健全。目前微博本身没有相关的言论审核制度,只能凭借敏感词屏蔽掉部分敏感信息。部分用户因此在微博上肆无忌惮的造谣,传谣。可以说正是由于微博言论审核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微博上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随处可见。48 第五章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微博问政发展对策分析微博技术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而微博问政也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慢慢站稳了脚跟,由前些年的爆炸式发展过渡到追求问政质量的阶段,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常规化的问政模式。当前,如何完善微博问政机制,提高微博问政的效率和水平,消除问政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使微博问政模式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章将着重从问政主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问政长效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以及加强对微博平台的管理等三个方面对微博问政的发展策略作出探讨。第一节加强微博问政参与者的素质培养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推动了整个社会民主意识的觉醒,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与模式。进入微博时代,公众拥有全新的利益表达平台,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参政问政中来。然而由于我国网民整体素质水平的不足,在具体的问政过程中造成了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培养并提升问政主体的综合素质,是完善微博问政的重要条件。一、培养公众的公共精神及主体意识微博的出现提供给公众一种全新的参政议政渠道,传统的被动的政治参与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遭到颠覆。当下公众对微博问政的热情持续高涨,如何保证其运行的质量和结果成为重要的问题。而笔者认为,在微博问政的发展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和主体意识。民主政治的进步及公民社会的形成,是培养公民公众精神的基本条件。微博问政作为一种全新的利益表达通道,其维护公众诉求的本质符合民主政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目的。大力建设信息公开平台,保证网络诉求渠道的畅通,是保证公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形成公民社会的重要保障。所谓的公共精神,指的是公民的眼界和目的应该超越个人,不因利己而损人,而是要以利49 他方式关怀公共事务并维护公共利益。目前微博问政的主体大多是普通民众,其关注的焦点多为与个人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果其出发点仅是要维护私人利益,并非关乎社会公正的公共精神,那么就难以发挥微博问政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只有公民普遍具有了公共精神,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此外,公民是否拥有主体意识,决定了微博问政能否得以持续有效的发展。主体意识是指公民在参政问政的的过程之中,面对复杂的信息时能够通过自身的价值标准和判断选择理性的方式进行辨别,保证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在问政过程中,公民应以积极谨慎的态度,通过适当的表达和行动,承担起对社会其他成员的义务,达到共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就培养公民主体意识采取行动,对微博问政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二、提高公职人员的相关能力以往的政府管理过程中,公职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政策的制定与公共事务的处理,工作相对缺乏灵活性。而进入微博时代,公职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政务处理能力,还应加强相应的媒体素养,以保证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时,能够以充足的认知和判断应对各种现实问题。首先,公职人员应掌握相应的网络语言组织能力。微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讨论平台,其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每个用户都能畅所欲言的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微博平台上的语言大多比较亲民,“接地气”。而以往政府公文命令式的语言风格往往会引起网友的不满和围观。所以在日常的政务发布或是与网民的互动交流中,公职人员应当注意改变以往的生硬语气,多用通俗的,生动的语言与公众进行互动,以此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公职人员的语气要平易近人,大方得体,也可以适时采用一些时下流行的网络热词,这样不仅有助于相关信息发布和传播,更能促进公众的热情讨论。但是通俗并不意味着低俗,公职人员运用幽默的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符合政府的庄严形象。其次,公职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判断能力。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如今的微博平台正是这样,由于无可比拟的即时性与裂变性,微博成为许多重要信息的发布源,但同时微博上各种虚假信息也泛滥成灾。这些虚假信息往往会50 误导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掀起不必要的舆论纠纷。公职人员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有责任和义务保证政务微博言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日常的政务微博运营中,公职人员应当形成一定的网络信息分析能力,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总结和判断,并有效的对舆论的走向进行引导。此外,公职人员应培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以往不同,众多突发的公共问题不再仅仅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入人们的视线。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关的博文、图像和视频等了解到事件的各个方面。因此相关的公职人员不能再简简单单的“捂”而不“疏”,而是要提高自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将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微博问政的有效性相结合,走在媒体和公众的前面,尽量还原真相和事实,防止舆情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三、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观点引领者,是指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的人。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往往是先被这些意见领袖所接收,然后再通过传播途径转给追随者。69在微博平台中,一些大V(通常是各界名人或知名草根博主)由于特殊的身份或犀利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大批大批粉丝的关注,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能对舆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重视微博意见领袖的意见,使其正确推动舆论导向,对于微博问政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首先,鉴别微博意见领袖。在微博中,意见领袖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标准来区分,如关注其微博的用户数量,其微博的点赞量,回复量和转发量等。一般意见领袖在这几个数据上会明显高于普通用户。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名人虽然开通了微博并成为认证的大V,也因其本身的名气而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但其微博开通后活跃度很低,与粉丝完全没有互动,或者只转发一些无关公共生活的内容。这些并不能算是意见领袖。其次,培养微博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能对舆论导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对意见领袖的培养,也是对舆论环境进行合理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培养意见领袖,最重要的是赋予其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其真正意识到69王子:《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1 自己的言行会对更多人的认知产生影响,因此在面对各种事件时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意见领袖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各界名人都在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但让其能够真正承担起引领舆论的重任仍需要耐心培养。最后,是引导微博意见领袖发挥正确的作用。由于意见领袖拥有众多的拥趸,其言论和态度对舆论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需要政府对微博意见领袖加以引导,以使得其可以正确引导舆论动向。其中,来自于“草根”阶层的意见领袖是应当重点引导的对象。在微博问政的过程中,应当对意见领袖的意见和建议给与鼓励和支持,适当放宽对其言论的限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问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节建设微博问政长效发展机制微博问政发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政民互动渠道,以缓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紧张气氛。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微博问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较多缺陷,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危机。因此建设科学的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是最大限度发挥微博问政效用的必然要求。本节主要是从日常运行机制、交流互动机制、舆情监控机制、线上线下协调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这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建设微博问政的长效机制。一、建设日常运行机制微博问政的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临时应对突发事件,而是要建立一种稳定规范的政民互动模式,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运行机制。首先是政务微博需要建立统一的注册和标识的规范。政务微博是政府在微博上的门户,代表了政府的庄严形象,其头像,用户名,以及相关的简介等都应当制定统一的模版。其次,是要对政务微博进行权责划分。政务微博应当根据政务机构或者工作人员所处职位进行职责权限的具体划分,让政务微博在更新政务信息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实际,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做出确切的回应与帮助。例如在@中国旅游官方微博简介中,就这样描述,“国家旅游局将联合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局,为旅游资讯发布,将共同构建一个官方平台,为广大游客服务,为52 中国旅游宣传服务”。第三,是建立政务微博的专业化管理制度。只有更专业的管理,微博问政才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务机构的政务微博并没有专业的人员或团队来进行运作,普遍是由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职运营,而公务人员的政务微博又存在主观意识较强等问题,整体来说政务微博的运营随意性较大。随着微博问政的不断进步,政务微博的运营要求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规范。因此培养专业化的运营人员和团队,建立专业化管理制度成为了必然。最后,是要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机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先生指出“中国社会仍然处于矛盾多发、频发阶段”。70贫富差距,分配不公,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而网络成为公众反映问题和情绪发泄的重要通道。因此,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成为了政务微博运营的必然要求。政务微博必须对舆论环境保持时刻的关注,及时有效的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二、维护互动交流机制微博是的本质是一款社交软件,其从诞生之初强调的就是关系的维护与互动,而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微博问政的作用,是建立政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并维护其紧密联系,政府部门要积极利用微博倾听并搜集民意,民众通过微博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具体来说,微博问政的互动交流机制应当包括:首先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政民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政务信息的公开。以往政府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信息资源的分布极度不均衡,公众不能有效地实现参政议政。微博的出现为政务信息的公开提供了客观条件,政府通过微博公开信息,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得到了保障,其参政问政的积极性自然也随着提高。其次是对网络舆论进行及时有效的评判和引导。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多变,极易影响网民的判断,如不及时的控制和引导,极容易造成网络秩序失去控制,造成谣言泛滥和网络暴力的发生。最后是建立首问负责制度。目前的政务微博因其所有者存在部门和职能的交叉,容易像线下一样造成回应的失序和出现问题之后的相互推诿的现象。建立问政的首问负责制,能够有效地对政务微博的责任进行划分,保证回70《中国专家:中国社会处于矛盾多发、频发阶段》,http://sputniknews.cn/society/20151224/1017487339.htm,(访问日期:2016年1月22日)53 应的及时性。总之,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机制应该贯穿于微博问政的整个过程中。例如@问政银川作为受到民众好评的政务微博,在其官方微博主页的简介里就郑重承诺:对于公众在提出的问题,在工作日1小时内、节假日8小时内有呼必应,这是对建立官民互动机制一次很好的示范,令微博问政起到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政务微博间的联动。虽然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发展迅速,在各个省市的重要部门都实现了基本覆盖,但仍有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部门没有开通政务微博。同时由于现实生活中,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单一部门对于许多问题很难进行妥善处理,因此需要政务微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政务微博联动体系。最近两年,这种联动体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政务微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各个政务微博不再面对单兵作战的困境,各职能部门得以实现在线上的协作与配合。其中,北京、江苏、湖南等13个省(区、市)还整合资源、分工协作,创立了微博问政的“政务微博办事厅”。关注民生、问政于民、密切互动、注重实效成为其主题。三、强化舆情监控机制作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微博的诞生可以说改变了网络传统的舆论格局。微博不仅成为各种舆论交锋的新战场,甚至还是很多重要事件相关信息的发布源头。目前,微博舆论已经介入到许多公共事务中,对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整体與论的走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党和政府的网络话语权、主导权特别是强势主流舆论面临失控的境地。为了避免微博上不当的虚假舆论占据社会舆论的主要地位,政府机构第一时间掌握舆论的走向、抓住时下最热点舆论动态的相关机制的构建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政府应当主动抢占社会舆论的制高点,从传统的被动等待关注走向主动引导,改变原先“强压”式的治理方式,将代议制民主理念与执政方式相结合,在微博上主动听取并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较大的公共问题出现和重要的公共政策制定时可在微博上设置公共讨论区,听取民众的声音,鼓励民众积极献计献策,政府在整合民众的观点后可针对部分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政府主动制造的社会舆论和热点不仅可以54 激发更多公众参与问政的积极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民间"小道消息"引发的舆论动荡。其次,政府应投入精力关注时下网民的价值取向和主体舆论导向。及时发现舆论中频现的虚假信息、负面消息和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激进观点,并及时的在微博上进行辟谣和引导,将这些易于引起网络群体性动乱的不理性因子扼杀在摇篮里。最后,微博环境的开放性、信息的碎片化和传播的裂变性为网络舆论自由化提供了便利,也为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行为孕育了温床。传统的系统审核和人工监控不能有效的限制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政府应在微博问政中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构建微博舆论监测指标,设立微博舆论监测登记,建立微博舆情监测系统。系统的分析在一个周期内微博上热点话题的数量、媒体关注度、公众讨论参与度、地域上的舆论差别量等,建立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舆情监测机制。四、发展线上线下协调机制微博问政是一种对公众参政议政形式的创新,在促进公共参与进步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目前微博问政并没有成型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其发挥的作用受到客观条件的的限制因此十分有限。公众在微博上反映实际中的问题,只是将其呈现给政府相关机构,而问题的实际解决还是要落实到线下的具体工作中。因此微博问政在短时间内难以代替传统执政手段。比较妥善的做法是,各政务微博在线上接受网民反映相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合和深入探讨,对不同类别的问题作相应的线下处理,并回头将处理的结果再通过微博及时反馈给公众。对于公众的意见、建议,甚至是投诉或举报都要按照相关机制迅速跟进处理,及时答复和反馈。只有同时兼顾在线上与公众的互动,以及线下对问题的实际解决,才能赢得公众对其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如果公众在某些政务微博上反映的问题经常得不到回复,或着得到回复但是问题却并没有妥善解决,久而久之,这些政务微博必将失去公众的信任,进而可能降低到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微博问政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将公职人员应对问政的效果纳入相关的奖55 惩体系之中,建立一套规范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一方面,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为政务微博阶段性的工作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然后根据既定的工作计划对政务微博的运营者进行相应的阶段性考核及评估。对于工作完成程度较低的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是要定期对政务微博日常运行中的言论与形象,运营人员的工作态度等进行考核。以往在政务微博的日常运行中,经常出现一些工作人员消极应对公众问政的现象,如回复敷衍、刻意回避、甚至与网友发生争执引发骂战等,相关的部门应对其行为做出相应的评定与惩处。而对于能保持耐心,乐观和良好工作态度的运营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当下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运营商联合各政务微博针对网友的提问办理回复,设立一个满意度回馈表,对回复的速度和质量进行调查统计。微博运行商可以将一段时间的回复率和满意率进行公开和排名,以此来强化政务微博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这一结果也可以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绩效考核评价的依据。总之,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务微博运营的规范性和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微博问政的作用。第三节完善对微博平台的管理微博问政的参与要素,除了政府和公众还有微博平台本身。要全面完善微博问政建设,离不开对微博平台管理的规范。结合前文分析,对微博平台的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深入技术研究,减少网络信息失范的可能微博是个以文字为主的交流平台,公众大多是通过留言和私信来参与公共事务或表达自身观点。由于虚假信息的泛滥和网民表达非理性的特点,因此仅仅要求微博问政的主体凭借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去构建良好的交流环境是不现实的。因此从微博平台角度出发完善过滤功能是必要的。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防止一些恶意言论在网络上的煽动鼓吹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首先深入技术的研究。这就要求微博网罗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对微博的安全性进行改进研究,建立功能更加强大的防火墙。其次,微博应当建立相应的用户诚信体系及网络谣言数据库。经过搜索和调查,将时常造谣传谣的56 用户拉入黑名单,将谣言情况广而告之,通知给其他微博用户,进而帮助其分辨并远离谣言。“同时,对微博言论中包含的不良和非法内容进行封锁过滤和监控,一旦发现包含不良信息的微博,相关技术就会自动阻止该内容发送,并视言论的严重程度,对用户账号实施关闭。”71最后,微博还需加强实名制的管理,保证博主的信息安全。尤其对于政务微博,微博平台还要在安全技术管理上多多加强,不仅要避免其帐号遭人盗号,也要进一步升级防护墙,使政务信息能及时准确的传递给公众。二、重视公共议题,控制微博商业化程度当下,商业化的微博平台上各种广告和娱乐热点的激增无不挤压着微博问政的发展空间。与公众生活相关的各类问题被各类热门话题所压制,受到的关注减少,导致各类公共议题边缘化,微博的公共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过于商业化的运作严重阻碍了微博问政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微博运营商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调整:首先是微博运营商营地微博问政的社会属性保持重视,积极营造公共话题。比如,在微博的“发现”栏目中,减少一些娱乐类的话题,可以多筛选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公共问题,引发网民的讨论。第二,微博平台应大力宣传问政文化。当前,许多网友对微博问政都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真正参与到微博问政过程的群体数量仍需扩展。微博平台可以借助平台优势对典型的微博问政案例进行广泛宣传以吸引更多地人参与其中。只要得到微博平台的支持,微博问政的参与度必然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三、取长补短,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其在参与度,互动性,传播速度等方面的表现,令报纸等传统媒体黯然失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新媒体的微博是没有短板的,而传统媒体就一无是处。实际上,微博问政要想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必须要加强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双方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一方面,微博平台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源。在日常的微博运营过程中,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定制或发表自己感71黄健芬:《基于微博问政的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提巧研巧》,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7 兴趣的内容和话题,因此微博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微博是获取一手信息的重要源头。在建立了相应的舆论监测机制的基础上,传统媒体会时刻关注微博上各种话题动态,在很多公共事件刚发生,尚未形成巨大的舆论热潮时对其进行挖掘,并借助其专业的团队进行相关信息的采编,这样就能较为及时准确地对消息进行广泛报道。可以说,传统媒体借助微博,扩大信息源的同时也加大了传统媒体报道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微博上大量的虚假信息需要传统媒体来进行辨别和澄清。由于微博平台具有高度开放性和自由性,且微博的言论审核机制并不完善。因此微博上始终充斥着大量难辨真伪的信息。仅仅凭借个人的见识和能力,要想对微博平台上的虚假消息进行辨别是很困难的。而传统媒体由于其团队的专业性和报道的权威性,长久以来比较受到公众的信任。因此传统媒体的生命便成为公众澄清谣言,分辨真伪信息的重要方式。58 结论与展望自2009年新浪微博内测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凭借自身开放性强,参与度高,影响范围广等独有的优势,微博很快成为国内最有人气的信息交流平台。随着物质水平的进步和协商民主在国内的发展,公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提升,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公共决策的讨论过程中,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民主协商,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在此背景下,微博为网络民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微博问政应运而生。微博问政的出现,符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为党和政府的科学执政提供了更多可能。就我国微博问政的整体状况来看,由于其出现的时间较短,缺少相关的配套制度,整体上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现阶段微博问政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综合来看,微博问政的未来前景是光明的,作为新生事物,我们需要对其付出更多的宽容和信心。本文对微博问政进行了相关的概念厘定,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对其发展过程和现状、发展困境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析。认为当前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问政参与者,问政过程及问政渠道即微博平台本身三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指出若要实现微博问政的有效发展,首先必须从公众和政府公职人员两个方面来加强对问政主体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其次在微博问政的过程中要合理建设长效的运行机制,包括健全日常运行机制、交流互动机制、舆情检控机制、线上线下协调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这是保证微博问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此外,也要注意作为社交媒体的微博平台本身对于微博问政发展的影响,要从深入技术研究,减少微博商业化及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等方面完善微博问政应用的发展。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微博问政虽然在推动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公共问题的解决方面存在巨大作用和价值,然而微博在本质上仅是互联网时代里的一种技术,微博问政是构建在该技术上的基于公共目实现的问政新形式。72“单凭因特网是无法将公众和政府机构连接起来的。”73微博问政在问题事件解决过72杨守涛:《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载《领导科学》2011年第2期。73[美]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59 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平台作用,只是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微博问政的现象,看到其本质,从根本上培养公民民主参与的理念和政府人民公仆的意识,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话语权。根据微博问政自出现至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微博问政在我国将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信息透明化将会加快脚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将会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在建立了有效的舆论监测制度后,政务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将会越来越及时,而其处理方式也会越来越趋于合理。目前,政务微博在“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为实现自愿的优化配置而联合行动,集体发声。而在不久的未来,政务微博联合媒体设置议程、“同频共振”将会成为一种趋势。政务微博和媒体微博可以不断实现创意互动和信息共享,同时避免内容同质化;微博问政与微信问政齐头并进,与今日头条客户端这“两微一端”将进一步提升公众与政府与公共部口的服务水平。虽然目前来看,微博问政表现出的作用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其发展是符合“善治”政府理念和协商民主发展要求的。不过由于笔者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对于微博问政问题和对策的探讨存在不全面,不深入,分析不透彻等问题,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果。60 参考文献一、著作及译著类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2.陈家刚:《协商民主》,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3.[美]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5.[德]哈贝马斯:《三种规范性民主模型》,载塞拉·本哈比主编:《民主与差异:挑战政治的边界》(2009年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6.[美]詹姆斯·E·凯茨、罗纳德·E·莱斯:《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傅小兰,严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7.[南非]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8.[美]埃尔斯特:《协商民主:挑战与反思》,周艳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9.[美]艾米·古特曼、丹尼·汤普森:《审议民主意味着什么》,谈火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二、杂志类1.刘朋:《微博问政研究评述》,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2.玉素萍:《网络问政的伦理思考》,载《学理论》2010年第23期。3.李少文、秦前红:《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载《河南社会科学》2011第4期。4.陈潭:《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12期。5.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载《领导科学》2010第8期。6.迟源:《关于“微博问政”背后的思考》,载《人大研究》2011第561 期。7.陈文胜:《微博时代的执政风险及其应对》,载《理论探讨》2014年第1期。8.杨守涛:《“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载《领导科学》2011年第36期。9.赵玥、许亮:《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载《理论视野》2011年第12期。10.沈亚平、董向芸:《微博问政对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与功能分析》,载《南开学报》2012年第3期。11.王庆:《略论微博问政》,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2.宫秀川:《我国“微博问政”的规范化发展》,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4期。13.刘佩瑶、黄继飞《“微博问政”研究》,载《学理论》2013年第33期。14.廖海敏:《微博问政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影响与应对机制研究》,载《当代经济》2011年第9期。15.胡诗妍:《微博时代的领导决策新思考》,载《领导科学》2012年第4期。16.张尚仁:《网络问政——公共管理的创新形式》,载《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17.赵玥、许亮:《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载《理论视野》2011年第12期。18.蔡钰:《“微博问政”与政府管理创新》,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19.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34期。20.魏楠:《微博——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新阵地》,载《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1.姜胜洪:《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状况与完善路径》,载《中国党62 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8期。22.郭昭如:《微博“网络问政”新路径的巧与冷》,载《上海信息化》2010年第6期。23.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载《领导科学》2010年第8期。24.万健琳:《参与式民主理论述评:基于公民身份的政治》,载《国外社会科学》2010第1期。25.杨守涛:《“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载《领导科学》2011年第2期。26.陈家刚:《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7期。27.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8.张献生:《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载《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1期。29.房宁:《发展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建设的重点》,载《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4年第1期。30.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31.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三、学位论文类1.朱琳:《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2.王子:《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丁露:《微博问政及其发展策略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4.陈婷:《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63 5.刘福利:《商业化对微博公共领域的影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李勇:《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问题研究》,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四、报纸类1、郑桂岚:《“微博问政”的理性思考》,载《杭州日报》2011年10月10日第B08版。2、张楚楚:《让“微博问政”成为警民沟通的“直通车”》,载《中国公安报》2010年10月21日03版。五、中文网站类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67099/11036874.html,(访问时间:2016年1月16日)。2.《新浪微博用户超五千万》http://tech.sina.com.cn/i/2010-11-16/10314870771.shtml,,(访问时间:2015年8月30日)。3.张宇:《天津大爆炸,微博传播链条的绝对内幕》,http://www.vccoo.com/v/811267,(访问日期:2015年11月19日)4.姬恒飞:《政务微博“银川模式”点亮全国》,http://www.ycgbtv.com.cn/folder5/folder23/2015-02-04/2015-02-04-46491.html(访问时间:2015年11月19日)。5.朱妍:《从微博“打拐”事件初探“微博”现象》,http://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59/192370/15709251.html,(访问时间:2015年11月19日)。6.胡国香:《十八大报告解读:如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http://www.gov.cn/jrzg/2013-01/23/content_2318122.htm,(访问时间:2015年11月29日)7.白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491.htm,(访问时间:201564 年11月19日)8.郑婷婷:《人民网联合凤凰网采访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http://tv.people.com.cn/GB/14645/10465047.html,(访问日期:2015年11月22日)。9.《新浪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http://tech.sina.com.cn/i/2016-03-03/doc-ifxqafha0302361.shtml,(访问日期:2016年3月3日)。10.邢婷:《“平邑9·14”强拆事件火灾系死者自身所致》http://news.ifeng.com/a/20150921/44698433_0.shtml,,(访问日期:2015年12月20日)。11.张慧:《期待“领导高度重视”不再是新闻》,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5-01/05/c_127360738.htm,(访问日期:2015年12月20日)。12.《中国专家:中国社会处于矛盾多发、频发阶段》,http://sputniknews.cn/society/20151224/1017487339.html,(访问日期:2016年1月22日)六、调查报告类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2011年12月。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3.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2015年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4.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1月。5.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2011年4季度中国网络舆情和微博问政报告》,2012年1月。七、外文文献类1.M·J·Kushin,socialmediaandmobilesaspoliticalmobilizationforcesforyoungadults:Examiningthemoderatingroleofonlinepoliticalexpressionin65 politicalparticipation,NewMedia&Society,Vol.17,20132.MauriceVergeer,TwitterandPoliticalCampaigning,SociologyCompass,Vol.9,2015。3.SounmanHong,WhoBenefitsfromTwitter?SocialMediaandPoliticalCompetitionintheU.S.HouseofRepresentatives,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Vol.30,2013。4.ChangSupPark,DoesTwittermotivateinvolvementinpolitics?Tweeting,opinionleadership,andpoliticalengagement,ComputersinHumanBehavior,,Vol.29.,2013。5.J·H·Parmelee、S·Bichard,PoliticsandtheTwitterRevolution:HowTweetsInfluencetheRelationshipbetweenPoliticalLeadersandthePublic,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Vol.90,20126.J·Golbeck、J·M·Grimes、AnthonyRogers,TwitterusebytheU.S.Congress,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Vol.61,2010。7.E·Gunther,PandemicsintheageofTwitter:contentanalysisofTweetsduringthe2009H1N1outbreak.,PlosOne,Vol.11,2010。66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浅析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载《商》2015年第12期。67 后记时光荏苒,岁月如流。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完成,在华政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画上句点。三年前,满怀希望而来,三年后,满载收获离去。回首这三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一切都仿佛只是昨天。可能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当离别真的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地切实体会到这段岁月的可贵,以及时光飞逝的无情。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来自老师、同学以及亲友的帮助令我受益良多,不仅让学识浅薄的我得以初窥学术的殿堂,更让我在各种磨练中逐渐得到成长。相信这些成长将对我往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要对这三年来帮助我成长的各位由衷地道谢。首先我要感谢自己的导师,刘丽珍老师。刘老师为人谦和低调,平易近人。虽然研一的时候刘老师并不在国内,但是她仍通过邮件对我提出了很多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建议。在与刘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她始终鼓励我立足于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和生活,并在很多事情上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由衷感谢刘老师在这三年之中对我的关心和付出,您的教诲将使我受益终生。其次要感谢的是我的室友,宋仁刚、王青龙和许彬彬三位。在这三年的陪伴里,青龙的博闻多识,刚哥的低调稳健,彬彬的幽默风趣,以及大家共有的体谅和包容使得我们寝室的氛围一直非常融洽。感谢这几年来各位的一路陪伴,如今即将要分离,真心的祝愿龙哥、刚哥、彬哥三位好兄弟人生坦途,一切顺利,也祝我们的友情不灭,以后能时常再聚首。同时也要感谢华政行政管理专业的各位老师。正是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耐心指导,一步一步地引领着我们走进学术的殿堂,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很遗憾研究生生活一晃而逝,没能听到每一位老师的亲口教诲,但我仍然想对一直在默默付出的老师们道一句谢谢,谢谢您们的认真负责,为我们这三年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的未来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最后,要感谢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包容和关心,在我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是家人给了我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68 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女朋友熊佳兰,三年的异地恋并没有拉大我们之间的距离,感谢你的坚定,陪伴和默默付出,这些是我不畏前路,努力奋斗的重要源泉。69 7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