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

ID:35031283

大小:26.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6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_第1页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_第2页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_第3页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_第4页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探索与反思  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必须严格遵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具体到《纲要》课程就是:“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通过对主要历史事件的分析,发现和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认识近代历史演变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理解“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看待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任课教师,大家都明白《纲要》课

2、教学中史论结合的重要意义,对于实现史论结合也有各自的切身体会。但是,衡量《纲要》课教学是否成功不能仅仅停留在抓眼球、讲故事、凑热闹的形式流弊,而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自觉地认同课程内容,是否能够自觉地用课堂教学中的视角、思路和理论认识和看待历史与现实问题。为达成这一目标,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备课质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结合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现实中,《纲要》课教师的教龄、经验、学术积累、专业方向、个性特点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是目前各类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构成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也就是说教师队伍存在“不平衡状况”。为了确

3、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在鼓励教师个体摸索个性化教学的同时维护教学工作的严肃性、导向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以集体学习、共同讨论、集思广益的形式回顾总结前一阶段教学成果的得失,做出准确的评价,有的放矢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寻找着眼点和突破口。也就是说要遵循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接总结的程序推进教学工作。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中,仍然学要不断重温《意见》的精神,探索更好的贯彻意见精神的方式方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疑点、难点要进行深入的讨论。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师要多贡献自己的心得,其他教师则从中进行比较、自查,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增强教学的责

4、任感。在遇到教学环节出现的争议时,先不基于得出结论,而是以学术探索的精神反复讨论,在教师团队内部取得共识。如果仍然难以达成一致,必须勇于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教材编写成员请教。这样既有利于一线教学顺利进行,也有助于教材在以后的修订中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教材的实效性。  要特别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热点问题的历史联系,使教学贴近现实。近代中国面临的首要矛盾就是中华民族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近代中国屡次遭遇外侮而不断遭遇失败正是国家、民族、社会发展水平严重迟滞,最终极大落后的必然结果。反复强调这一基本认识,才能逐步领悟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中华民族追求伟大民

5、族复兴正义性和必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摆脱不了落后挨打的历史铁律;打铁要靠自身硬,没有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仍然摆脱不了受制于人,处处羁绊的枷锁。再如抗日战争专题,尤其需要联系实际。近十年来,日本政坛日益右倾化,不断在领土、历史问题上挑衅。而这些问题的根源都与抗战史直接相关。我们在教学中要揭露日本右翼势力对战争的美化、对领土问题的曲解。在具体解读中,要移到学生分清日本政坛右倾的原因极为复杂,但这绝不意味着日本人民已经完全顺从了右翼的操控。此类现实问题完全可以采取课堂发言、学生辩论,教师点评等互动方式加以深化。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

6、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基本观点,还能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政治理论教育也将会产生实效性和实效性兼顾的效果。  注重多媒体教学效果。思政课以大课为主,学生数量多,必须有高质量的多媒体方案进行课件设计,才有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学效果。注重教学节奏。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前40分钟,应该着力阐述理论,理清思路。之后,则要发挥多媒体的课件的直观性、趣味性特点,通过图像、视频展示,穿插细节讲述和理论补充,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让本节课程内容能够真正入眼、入心。  二、兼顾学生实际,实行分类教学  目前学生的实际是在中学阶段由于分科原因,文科生已经较

7、为系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理科生则对于历史知识较为陌生。这只能说明面上的一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反应看,对《纲要》的认可程度除了受到文理分科的影响之外,更与学生个人兴趣和任课教师的教学吸引力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理科生因为历史知识欠缺,反而表现出比文科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多的教学配合积极性;文科生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作者所在的学校先后实行过分专业教学和选课教学两种形式,使得我们得以比较这两种分班模式的优缺点。  前一种情况下,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针对学生学科专业的差异准备两套教学方案,甚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