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ID:34982124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5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_第1页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_第2页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b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原理2.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3.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4.能综合运用函数关系,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解析:(1)就是指从形式上理解如何才能构建出用均值不等式的结构(2)就是指能从形式上配凑出用均值不等式的结构,并把握住三大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教学目标:进一步通过探究几何图形,给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加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通过应用问题的解决,明确解决应用题的一般过程。这是一个过程性目标。借助例1,引导学生尝试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体会和与积的相互转化,进一步通过例2,引导学

2、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并用几何画板展示函数图形,进一步深化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变式训练完善对基本不等式结构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在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基本不等式使用的前提条件,同时又要注意区别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例题落实学生领会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而对于“一正二定三相等”的进一步强化和应用,将放于下一个课时的内容。在具体的题目中,“正数条件往往易从题设中获得解决”,“相等”条件也易验证确定,而要

3、获得“定值”条件却常常被设计为一个难点,它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形技巧.常经过配凑、裂项、分离常数等变形手段,创设一个应用均值不等式的情境.因此,“定值”条件决定着均值不等式应用的可行性,这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实际的问题情境出发,以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为着手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探求基本不等式的结构形式,并进一步给出几何解释,深化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明确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值问题的应用价值。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时刻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b1、复习回顾。主要以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问答为主,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4、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环节的问题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前做了相应的指导。但是,在学生实际的互动中,很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并灵活处理。  2、典型例题。主要以师生间的问答为主,目的是通过教师的问题式启发,逐步引领学生体验如何在具体问题中抓住解题的关键,并正确作答。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例题:  例1:(1)求的值域(2)求的值域(3)求的值域  【变式】  ,, 的值域。 目的:虽然是个简单的变形,但是,这一点通常会被学生忽略,而这个简单的变形却能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不等式 使用时是有条件的(一正,二定,三相等),深刻体会不同条件下基本不等式的灵

5、活应用,体会“积一定和有最小值”的使用前提。  例2:已知求的最大值.  【变式】已知求的最大值.  目的:通过例二的设计,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不同的方法都有它一定的优越性,让学生牢牢抓住“和一定积有最大值”  例3:(1)已知x,y>0且x+y=1,求的最小值.(2)已知正数x,y满足,求x+2y的最小值. 目的:以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问答为主。通过具体实践,生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学生解法的演示、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纠正易错点,然后再通过学生的正确解法的演示给出结论,师生再共同探究出多种解法.  3、巩固练习。加强对课上例题的巩固,真正达到高效吸收。b 4.课堂小结:

6、基本不等式及两个结论:(1)两个正数积为定值,则和有最小值。(2)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则积有最大值。简记为:“一正、二定、三相等”。5.作业布置。近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五、教法和预期效果分析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基本不等式为主线,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本上,充分展示基本不等式这一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再创造的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并注意等号取到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节教学措施,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