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及研究的范式选择

中国社会组织及研究的范式选择

ID:34974000

大小:15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5

中国社会组织及研究的范式选择_第1页
中国社会组织及研究的范式选择_第2页
中国社会组织及研究的范式选择_第3页
中国社会组织及研究的范式选择_第4页
中国社会组织及研究的范式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组织及研究的范式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的范式选择——基于美国范式和欧洲范式的比较分析【内容提要】第三部门研究的美国范式,强调国家、市场、第三部门是独立且平行的,共同构成整体社会。欧洲范式是在美国范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国家、市场、家庭是独立且平行的,第三部门并非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三者各自的原则和特性共存于第三部门并发生冲突和竞争。在中国社会组织中,呈现较为明显的国家属性;另外,家庭属性在草根组织中也较为明显。美国范式在中国社会组织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其理论特征决定它无法解释中国社会组织经验现实。虽然欧洲范式在中国的应用还较少,但它能够弥补美国范式的缺陷。  【关键词】范式;

2、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国家-社会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70年代TheodoreLevitt①和AmitaiEtzioni②标志性地提出“第三部门”的概念以来,西方第三部门理论已经经历了4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西方第三部门理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议题,包括第三部门在理论上的确立、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等。实际上,美国以及有美国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一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理论的构建依托的是美国经验,自然而然地,理论的成型最终反映的也是美国经验。这些美国式的研究有其共同的内在特性,构成了第三部门研究的美国范式。  美国人开辟了这一研究领域,并一直将其发

3、展兴旺,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欧洲人开始做出强有力的回应。以AdalbertEvers为首的一批欧洲学者开始构建迥异于美国范式的第三部门理论。放弃美国范式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国范式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欧洲经验,Borzaga认为其具有“美国偏见”(AmericanBias)③。因此,他们的理论来源于欧洲经验,最终试图反映的也是欧洲经验,构成了第三部门研究的欧洲范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一大批有关社会组织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稍早的“第三次分配”⑤⑥,以及进入新世纪之后产生的“组织外形化”⑦、“分类控制”⑧、“嵌入型监管”⑨、“行政吸纳

4、社会”⑩、“非对称性依赖”(11)、“去政治的自主性”(12)等概念,另外还包括范明林和程金(13)(14)(15)、张钟汝等人(16)从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视角出发对社会组织的研究。这些研究不管是否明确声明其理论立场,其隐含的基本假设是一致的:整个宏观环境被分成国家、市场和第三部门三个相互独立且平行的组成部分。绝大部分有关社会组织的研究,都是在三个部门相互独立且平行的....页脚...页眉基础上展开的。中国社会科学界在改革开放之后受美国影响较深,这种倾向也深刻地反映在中国社会组织的研究上。第三部门理论的美国范式在中国相关学术领域几乎具有垄断地位。在很多时候,研究人员潜

5、在认同和使用美国范式进行社会组织的研究,但其自身并未意识到这种立场。  相较美国范式,欧洲范式在中国社会组织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欧洲范式在中国的应用大多是一些从事福利研究的学者。从现有文献来看,彭华民最早使用,且具有引领性(17)(18)(19)。紧随其后,韩央迪(20)、李珊和万国威(21)、许光(22)、洪韬(23)等也以欧洲范式作为理论指导从事过相关研究。但总体来看,欧洲范式在中国学术领域的应用程度远远不及美国范式。  流行与否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范式在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却需要仔细探究。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美国范式还是欧洲范式,更适合中国社会组织的研究。为

6、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将探讨的是,美国范式和欧洲范式各自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二、第三部门研究的美国范式  美国范式的形成源于“第三部门”的形成,不是实践意义上的,而是理论意义上的。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实践总是早于理论。虽然第三部门的实践在美国社会一贯存在,但“第三部门”的概念和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正式形成。其标志是Etzioni在1973年发表的论文《第三部门和国内任务》,以及Levitt在同年出版的《第三部门:回应性社会的新战术》。Etzioni说,“当论证还聚焦于是由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满足人们的需要时,第三种选择,事实上是第三部门,已经在国家和市场部门

7、之外兴起。实际上,第三部门也许是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选择,不是取代另外两个部门,而是匹配和平衡他们的角色”(24)。他们并没有就第三部门的特性进行过多的直接说明,将这一部门界定为“第三”,本身就说明其特性对于学者而言仍然是模糊的。但是,从字里行间看,其中的两大立场还是比较明显的。第一,第三部门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公众需求。这种需求原先由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提供,但是政府某种程度上已经感到力不从心,而市场由于其内在属性无法足额提供,只能交给第三部门。第二,处于第三部门的组织,从性质上来看,应该是独立于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的。它们之间不应该是从属关系。  在Et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