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

ID:34952881

大小:1.71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15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1页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2页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3页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4页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R743.3论文编号:HBLG2015-269UDC: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作者姓名:陈静学科名称:神经病学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学习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学习时间:3年提交日期:2015年5月5日申请学位类别:临床医学硕士导师姓名:曹亦宾教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论文评阅人:刘斌教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李欣教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8日答辩委员会主席:元小冬教授关键词:高分辨率磁共振;缺血性卒中;中国卒中亚型;动脉粥样硬化唐山华北理工

2、大学2015年6月Researchonthe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fSymptomaticMiddleCerebralArteryStenosisDissertationSubmittedto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MedicinebyChenJing(Neurology)Supervisor:Professor

3、CaoYiBinJune,2015独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北理工大学以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华北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

4、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采用影印、缩印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公开、检索和交流。作者及导师同意论文公开及网上交流的时间:□自授予学位之日起;□自年月日起。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摘要目的1本研究应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HRMRI)对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管壁进行成像,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分布特点,探讨HRMRI在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的应用价值。2不同象限

5、分布的斑块与中国卒中亚型(ChineseIschemicStrokeSubtype,CISS亚型)的相关性。3探讨不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MCA斑块分布的影响,以及通过与无斑块组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神内二科住院治疗,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证实为初发脑梗死的患者37例,患者入院后分别行HRMRI检查,

6、先进行3D-TOFMRA扫描锁定目标血管,依次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梯度回波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ing,T1W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T2-weightedimaging,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rotondensityweightedimaging,PDWI)三个序列的扫描。同时收集患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基线信息。按照HRMRI扫描图像提供的血管管壁信息判定大脑中动脉斑块分布,将患者分为上壁组,下壁组,腹侧组和背侧组,探

7、讨不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影响,比较分布于不同象限的斑块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病机制的差异。结果1所有入组患者MCA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2本实验共入选患者37例,其中10例患者被排除,最终纳入27例。上壁斑块占25.93%(7例),背侧斑块占11.11%(3例),下壁斑块占25.93%(7例)腹侧斑块37.4%(10例),斑块以动脉腹侧多见。3在四组病人中,上壁组穿支病变率为85.9%(6例),背侧组穿支变病率为100%(3例),下壁组穿支病变率为14.3%(1例),腹侧组穿支病变率为0%(0例),差异有显著差异性(

8、P<0.001)。4在四组病人中,上壁组男性7例,女性0例;下壁组男性5例,女性2例;腹侧组男性9例,女性1例,背侧组男性0例,女性3例,卡方值为13.528,P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