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

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

ID:34787111

大小:53.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_第1页
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_第2页
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_第3页
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_第4页
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起源地2015-7-1109:42 来源:闽南日报摘要:福建乌龙茶采制技术精湛,尤以武夷、安溪二地名重于世。而最早的制作技术却源出漳州,这是鲜为人知的。  漳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长春,土壤多是红壤、黄壤,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漳州种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要产品是乌龙茶。  中国乌龙茶在众名茶种类中独树一帜,是十大名茶之一。以福建之历史最久、产量最多、品质最好。乌龙茶本是茶树品种,后成为乌龙茶类的统称,它包括水仙、铁观音、乌龙茶、色种等,其中色种就有数十种茶,如本山、黄旦、毛蟹、梅占、奇兰等等。乌龙茶的统称由来于五口

2、通商之后,西方国家竞来福建抢购茶叶,这是台湾积极发展茶叶生产,突起居上,已具有相当规模。徐珂的《清稗类钞》说:台湾茶均“名乌龙者……尤为输出洋之大宗。”又据厦门海关《华洋贸易年报》,甲午战争前台湾乌龙茶出口最高年份达十九万余担。台湾乌龙茶树为主要种植品种,出口量大,因而成为国际市场的习称,以至凡同一半发酵工艺的茶叶都称乌龙茶,包括福建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色种、乌龙,也包括台湾的乌龙茶和色种茶、广东的凤凰水仙等,统一泛称乌龙茶。  福建乌龙茶采制技术精湛,尤以武夷、安溪二地名重于世。而最早的制作技术却源出漳州,这是鲜为人知的。漳州的饮茶风与漳州茶叶  漳州民间饮茶之

3、风由来已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安知县彭光斗在他的《闽琐记》中说:“余罢后赴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圃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茗相待,盏绝小,仅供一啜,然甫下咽,即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多矣。”这段话说明漳州品饮武夷茶的广泛,到处品茶、斗茶成风,入迷,连“穷山僻壤亦多耽此者”。彭光斗在闽为官三年,在龙溪县一个村野老叟的竹园旁室里才领略到“真武夷”的风味,沁透心脾,惊叹不止。  乾隆间“宰相兼太子太师蔡新,告老返乡,夏常避居三坪寺……尚有‘食武夷、看金鱼’,”的情景。(武夷即武夷茶也)因为当时品茶风俗盛行,“食武夷

4、、看金鱼”表现了品茶高雅意境,被人们传为佳话,成为谚语,相传至今。  康熙初年会元,漳州人陈常夏在他的一篇日记上说:“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二十三日……值僧闻复往沧桑亭,松窗竹榻,别作岩栖调度,代余为茶水主人,果聪佐之。”从这段日记可以了解康熙初年漳州人对品茶的讲究,重视情趣和意境。青山翠竹、小桥流水、古寺寒月、雅室幽居,这比日本的茶道“和、敬、清、寂”四规更为雅致,达到高等的境界。  明末清初,漳州品茶沿袭宋代斗茶的遗风。《龙溪县志》载:“……购武夷茶,以五月至,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深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琯溪之蒲,盛必以长竹之筐。凡烹茗以水为本

5、,火候佐之,俗以三叉河之水为上,惠民泉次之,龙腰泉又次,余泉又其次者。”可见漳州品茶不但有宋代斗茶的遗风,而且更讲究水、火候及茶具,对茶具的讲究至今还流传着“一无名、二思亭、三逸公、四孟臣”等语。明末清初漳州这种品茶、斗茶风气,“有其癖者不能自已”,“茶之费岁数千金”。(见《龙溪县志》卷十)甚至所收入不足以供茶费。  漳州人讲究品茶,生产茶叶也有悠久的历史,可远溯宋元,宋漳州教授李纶在淳熙《临漳志序》提及漳州所产“其所以衣食给用者,则又有……茗之类”。而种植采制兴盛于明季,“漳芽、漳片”正德、嘉靖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正德年间漳州每年贡“叶茶三百七十八斤、芽茶五百斤”。

6、明末清初漳州有著名的“灵山寺茶”,还有名茶“龙山产者佳”,(见《龙溪县志》)平和县“茶出大峰山者良”,又据《长泰县志》载正德、嘉靖年间长泰所产茶叶列入本县向朝廷进贡的珍品。  以上可见漳州的茶叶早负盛名,我们可再从四川名菜谱中略见一斑,传统川菜有一盘名叫“漳茶鸭子”,据说原用漳州茶叶制作而成,这盘“漳茶鸭子”是很有名气的菜肴,吃起来有“漳茶风味”。当然现在所做的“漳茶鸭子”不一定用漳州茶叶制作,但“漳茶鸭子”的名称至今沿用。这也可以说明漳州茶叶古时候就誉满海内。  从《茶歌》看漳州乌龙茶工艺的外传  当今许多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乌龙茶工艺至少已有300年以上历史,这一

7、论断大都是据明末清初释超全(俗名阮旻锡)所作的《武夷茶歌》及《安溪茶歌》而得出的。阮旻锡(1626—1711)号梦庵,字畴生,厦门人,出生于败落官僚家庭,弱冠时曾“慨谢举子业,师事曾缨”。曾缨为万历间进士,“崇祯初参政巡漳南”,(见《厦门志》)隆武朝文渊阁大学士。隆武亡,入厦投郑成功。辛卯,(1651年)清兵趁郑成功征粤时机,一度攻破厦门,曾缨自尽殉节,阮旻锡冒死“出其尸”葬于金门。时阮为郑成功储贤馆成员,至抗清事业无望,乃出游各地名山大川十数载,后遁入空门,到武夷山当和尚。《武夷茶歌》当是在武夷山当和尚时所作,《安溪茶歌》应在其后。  《崇安县志》载《武夷茶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