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

ID:34768066

大小:68.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_第1页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_第2页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革、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先秦是中央官制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  2.秦汉史中央官制的变革阶段——三公九卿  3.东汉即魏晋南北朝,三公失权,尚书台、中书、门下省相继登台掌权。4.隋唐至明清是中央官制的成熟阶段。先秦时期:尧舜禹时期——以“舜”中央政府的组成为例:司空——居百官之首,辅佐政事。 “水利部长”——平治水土。后稷--主管农业;司徒--主管教育;士——主管司法;百工——主管百工;虞——主管山泽草木鸟兽,即环保;三礼——主管秩宗;(三礼,即天事、人事、人事之礼;秩,即尊卑等级秩序。);典乐——(看来兼职干部不是

2、现在才有。)主管音乐和诗歌;纳言——主管诚信真实地传达命令和回报意见;夏朝——辅佐夏王的六卿。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后稷主管农业;司徒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大理主管刑狱;共工管营建百工;虞人掌管山泽畜牧;商朝——(一)政务官是处理外廷事务的官。他们是:1、尹:治理之意。本身并无职位高低之别,后来成为官的通称。2、工:管理工程的官。3、卜:为商王占卜的官。4、巫:掌商王祭祀的官。5、乍册:“乍”即“作”,是商代的史官。6、卿史:又作“卿事”或“卿士”,是主祭祀的官。此类官除卿史外,还有御史、史两职。7、亚:武职官吏。多亚是商王的贴身侍卫

3、。亚立吏是商王的钦差大臣。8、服和多马:商代武职。(二)事务官是管理王室内廷事务的各级官吏,他们是:1、宰:是为奴隶主管理家务和家奴的总管,此称为西周和春秋所沿用。2、臣:是商王的近臣,掌为王征战、备车马、占卜等事。除“臣”外,还有“小臣”、“多臣”之职。3、小(来字旁)昔臣:管理王室田庄的农耕事务的官员。4、小多马羌臣:管理羌奴或管理养马奴隶及商王车马的官员。5、六宫官:近似后世的皇后中宫官。西周——辅弼周王的三公:太保(既是周王的辅佐重臣,又是最高的执政官)、太师(地位显贵的武官)、太傅(教养太子以明君臣之道的官职)三公下设“三事大夫”(外

4、廷政务官):掌地方民事行政的常伯,又称“牧”;掌官吏选任的为常任,又称“任人”;掌政务的为准人,又称“准夫”。政府行政事务官:卿士寮(下面有司徒、司马和司空,分别掌管农事、征发徒役)和太史寮(掌管历法、祭祀、占卜和文化教育)。3春秋战国时期——处理政务的主要执政官:秦国设立上卿、亚卿和大庶长;楚称令尹;齐、晋、鲁、郑称相;齐、鲁、郑、楚等国继承西周官制;行人、史官太史等官职的出现;秦汉时期:“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5、。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九卿”:(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转变?●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中

6、朝”就是内朝,是武帝时宫内形成的决策机构。主要是由皇帝身边较低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他们均由皇帝直接差遣,而不专任行政职务。从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当中给予“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让他们幽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构成“中朝”。“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尚书”原是九卿之一的少府的属官,保管皇帝的奏章文书。大巨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汉成帝时期,尚书署的长官改用士人(以往是宦官),“署”随改为“台”,于是尚书合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东汉时,刘秀加大尚书的权力,正式成立了尚书台,成为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尚书台下分

7、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曹。三公曹掌地方官考察,吏曹掌管官吏任用,民曹掌修缮营建,客曹掌管少数民族事物,二千石曹掌管刑法,中都曹掌治安。●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时期取消了尚书台与少府的隶属关系,使之变成了皇帝领导下的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南朝宋时改称尚书省或寺,南朝时正式称为尚书省。尚书省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令下设左右仆射各一人,协助处理各项事务。再下面分设吏部、祠部、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六曹,执行具体事务;3尚书令的权力日益扩大后,皇帝认为有必要加以牵制,于是设中书监、令。由于接近皇帝,起草诏令,参与军政大事,分散了尚书令

8、的一部分权力。后来,中书监扩大为中书省,成为国家的中枢机关;魏晋时,随着中书省权力的增长,皇帝又让侍中参政的办法牵制中书令。侍中为皇帝侍从官,职位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