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

ID:19277304

大小:28.9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30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_第1页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_第2页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_第3页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_第4页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检查制度,中央官制,表格  篇一:中国古代史表格  篇二:古代的选官制度  古代法制建设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古代法制建设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重点关注:  (1)中央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沿边的趋势与沿边所呈现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影响  (2)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沿边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影响  (3)选官制度的历史沿革(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及其必然与历史影响  (4)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历程及经验教训  (5)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建

2、设  (6)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特征的历史评价  ●热点问题关注:  (1)通过社会政治制度的创新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  (2)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构建民族和谐关系,实现民族和睦。  (3)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民心工程的作用及缺点,今天与古代有着本质的不同。  (4)古代法制建设对社会变革与社会稳定的作用。  (5)秦汉、隋唐、宋几次大规模制度创新各围绕解决什么社会主要矛盾展开,解决的方式、程度,留下什么遗憾,给后人什么启示。  (6)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古代监察制度的缺失。  ●知识

3、整合: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主要含义: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三个发展阶段:  (1)西周时期萌芽;(2)秦汉至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完善时期;(3)宋元至明清丞相权力逐步削减直至取消,皇帝集政、军、财政于一身时期。  3、具体内容(演变过程):  (1)萌芽

4、——战国时期: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商鞅变法初步确立。  (2)创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等。其特点是皇帝掌握各种大权。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西汉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其特点是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

5、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做官,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加强——北宋: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还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地区)和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

6、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4、专制主义集权的政治特征:  ①中国为农业大国,土广民众,于分散中求稳定需要集权;②是封建地主阶级经济、政治需要的产物;③封建社会早、中期进步作用明显:创造出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促

7、进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对外文化交流。也有对广大人民的统治、镇压加强的一面。④晚清消极、反动作用为主:经济上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政治上拒绝民主,人民毫无地位;思想上禁锢、抑制科学文化发展。但也有维护国家主权、巩固统一的一面。⑤专制主义本质上是政治文明的对立物,它滋养保守,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5、评价:  积极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  ①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

8、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③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6、近代以来,清政府对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的维护、最终废除和复辟帝制活动:  ①晚清王朝的维护:四次自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