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51696
大小:64.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唐代史学的主要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史学的主要成就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史学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将阐述唐代史学的主要成就。首先是唐代的史馆制度。史馆早在北齐时期就已经建立,却多隶属于门下省,中书省,未能成为独立的有组织的专门修史机构。唐高祖时,采纳令狐德棻的建议,修往朝正史,但当时国家草创,一切因袭隋制,修史工作并没有太大进展。太宗即位以后,对史馆进行大规模的整顿,从制度上保证修史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史馆的地理位置一步一步的靠近国家的最高全力中心,说明唐王朝对修史的重视。史馆设有修撰、典书、直馆、掌固等职,分工明确。正是这样的分工,决定了史馆工作的高效率,因此
2、唐代一共修了八部前代史:《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南史》和《北史》。《梁书》、《陈书》是姚察、姚思廉父子,姚思廉在他父亲姚察未完成的梁、陈两代史序论及记传阙略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当时谢炅诸家有关梁、陈两代的撰述,撰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清代赵翼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世但知六朝之后古文自韩昌黎始,而岂知姚察父子已振于陈末唐初也哉!”《北齐书》作者为李百药,他的父亲李德林在隋文帝开皇初年的时候奉命撰《齐史》,但是书未成就病故了。李百药在贞观元年受唐太宗敕令撰写《北齐史》,于贞观10年完成。《北齐
3、史》在北宋时已散佚一部分,经过北宋史学家校勘,才得以流传至今。《南史》、《北史》的作者为李延寿。他在贞观年间奉命撰修《晋书》、《五代史志》之余,讲齐、梁、陈五代旧事其他史书未记载的条目,抄录在一起,最终撰写成《南史》80卷,《北史》100卷。唐高宗亲自为之作序,但是这篇序在宋朝就已经失传。《梁书》、《陈书》、《齐书》、《隋书》、《周书》五部史书原是一本史书,即《五代史》。《五代史》的的总负责人是魏徵,他不仅全面负责组织工作,同时撰写了梁、陈、周、齐等史书的序、论。《晋书》名为唐太宗御撰,实际主持撰写的是房玄龄、褚遂良等人。在《晋书》编成之前,有关晋朝的史书一共有十八
4、家,但“虽存记注,而才非良史,书亏实录”,故重修《晋书》,共130卷。因为《晋书》的广泛流传,十八家《晋书》大多已经失传。《隋书》由魏徵编撰而成。唐代修订的正史,占了我国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可见唐朝对修史的重视。除了这八部当代史,史馆还编修国史,并且让宰相监修国史,这在唐朝前期充分显示了他的优势,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编修国史需要大量的史料来源,而这些史料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起居注》和《时政记》,政府各部门报送史馆的文书,史官自行收集的史料和非史馆人员提供的史料。《起居注》记载的是皇帝的言行,《时政记》是宰相撰录的事件。这是第一手的
5、史料,但是《时政记》可能会泄露某些国家机密,因此,他所提供的史料有限。政府各部门报送史馆的文书反映社会各个侧面时事的基本素材,为唐代修国史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史官自行收集的史料主要是用口头采访和征之行状、文集获得的。一些非史馆人员记录了平时生活发生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写成文章送入史馆,此外、特诏征集也是一个来源。在四种史料来源中,前两个是有国家的制度保证,是史馆的基本史料来源。后两者虽然没有制度保证,但是补充了大量史料。史馆制度的确立,完成了许多私人史家不可能完成的宏大修史任务。史馆集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大规模荟萃修史人才,集体修史,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修史书的高潮
6、。从贞观三年到显庆四年、一共三十年的时间修成了八部纪传体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若无完备的史馆制度,想要取得这些成就是不可能的。并且因为大量编撰前朝史,让后朝编撰前朝史成为一种传统,保证了历代正史的延续性,起到了保存古文献,推动史学发展的作用。到了唐代后期,史馆制度的一些弊端暴露出来。宰相兼修国史,让史书的编写向政治靠拢,史官无法秉笔直书。史馆所修史书文笔、体例都有不足之处,很少有经典之作。所有到了唐朝后期,私人修史再次盛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刘知几,字子玄,江苏彭城人。从小就有很高的文史造诣,并通读《左传》、《尚书》、《史记》、《
7、汉书》等古籍,后来涉猎汉代以后各种体例的史书,对各种史书的思想观点,体例,文字特点有了几本的了解。他20岁考中进士,然后继续钻研史书。42岁时,刘知几被认命为著作佐郎兼修国史,不久升任左史。他在做史官的时候渐渐发现史馆制度的种种弊端。他尖锐批评了史馆的五大弊端:人多观望,资料不足,权贵干涉,兼修牵制,职责不明。因此,他在史馆遭受排挤,郁郁不得志,又担心后人不理解自己,故“退而私撰史通”。《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分为内外篇,各十卷。其中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对唐代以前各种史书作了全面的理论总结和评论。刘知几依照流派和体例,将众多史书概括为“六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