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

ID:34723838

大小:6.96 MB

页数:256页

时间:2019-03-10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_第1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_第2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_第3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_第4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一个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摘要2004-2007年,连续四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一届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工业亿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乃至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如传统农业)向现代部门(如现代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既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本文是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具体地说,是为描述和解释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理、根本动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并运用中国的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对理论模型给予一定的检验和论证。从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来说,本文从新古典主义方法、结构主义方法和行为主义方法三个角度出发,运用局部均衡、一般均衡、静态均衡、动态均衡等现代经济学分析模式,建立了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并做出了实证分析,从而较全面地研究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特别是运用动态递归、博弈论、计量分析等前沿理论和方法,把传统农村经

3、济问题和现代经济学前沿思想结合起来,馑内生增长思想、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传统的劳动力转移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具体来说,论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1.3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在阐述了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缘由、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特别是重点回顾了关于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和障碍的研究。然后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归纳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4-5章,是基于新

4、古典主义方法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本部分首先运用新古典主义研究方法,在理性的农民个体收益或效用最大化韵假设条件下,从现代经济学局部均衡和博弈论的视角构建了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的微观模型。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调查数据和笔者的田野调查数据,建立了多个非线形PROBIT模型,验证了理论模型及其结论的基本正确性,特别是实证分析了绝对收入、收入差距、相对贫困、就业半径、就业风险、城镇适应性、技能性收益、农业税费、务工费用、户籍制度、就业机会、社会信息网络等一系列变量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问的关系。第

5、三部分是论文的第6,7章,是基于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本部分首先在二元经济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的静态和动态局部均衡模型以及一般均衡模型。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建立了多个多元线形回归模型,验证了理论模型及其结论的基本正确性,特别是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农业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工业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变量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8章,是基于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本部分首先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全国农村固

6、定观察点办公室的调查数据,建立了一个总括性的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特征(家庭类型、是否干部家庭户等)与个人特征(性别、年龄等)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然后是运用微观描述性统计方法,利用笔者的田野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区位差异等个人特征对劳动力转移的动因、障碍、途径、收入、费用和风险等的影响。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第9章,是全文的结束和总结部分。本部分得出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一系列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及政策性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加强农村教育和卫生投入,改革

7、土地制度,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等。论文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迸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赢向。本文的研究发现:(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波动较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在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机理是市场经济的资源(要素)配置原理,根本动因是城乡(或农业与非农业)收入差距,根本障碍则是人力资本积累的缺乏和制度制约。(3)农民工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按照收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自己的转移行为。但影响其转移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既有物质

8、因素,也有精神因素。其中包括务工费用和收入、城镇生活收益、技能性收益、户籍制度、社会歧视、就业环境、城镇生活适应性、就业风险等。(4)经济总体增长以及各产业经济增长都对我国劳动力转移也有显著的拉动作用。特别是产业资本投入和丁业技术进步都对农业就业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