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85345
大小:2.08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及其障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代号11799学号2007600010分类号密级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及其障碍研究论文作者:王鑫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黄志亮教授学科专业: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城市经济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论文提交日期:2010年6月1日答辩日期:2010年6月9日2010年6月1日学校代号:11799学号:2007600010密级: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及其障碍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王鑫导师姓名及职称:黄志亮教授培养单位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专业名称:区域经济学论文提交日期:2010年
2、6月1日论文答辩日期:2010年6月日答辩委员会主席:王崇举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及其障碍分析摘要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基础,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便是整个工业化过程逻辑延伸的必然产物,既是国家工业化的动力又是工业化的结果。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数亿农民离开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工作。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无疑为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本文正是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3、研究和实证分析,为描述和解释劳动力转移动因和障碍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并运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数据对理论模型所推导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实证检验。论文主要从新古典主义方法和结构主义方法两个角度出发,运用局部均衡、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等现代经济学分析模式,构建了相关数理经济模型。对制度、资本、技术、人口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把内生增长思想、农村经济发展,土地制度改进等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联系,对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本文各章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缘起、主题并对相关概念和研
4、究方法进行了解释;第二章对与劳动力转移相关的主要理论及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准备;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归纳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是基于新古典主义方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理性农民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条件下,探讨了减免农业税,提高土地制度效率,降低转移成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影响;第五章是基于结构主义方法的理论研究。该章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个部分。静态模型是在两部门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局部静态均衡结果,求解农业技术、农业人
5、口、工业技术、工业资本投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动态模型则是把技术,人口、资本看做时间的函数,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建立哈密尔顿函数,求解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最优路径;第六章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中国的宏观数据,建立了回归模型对第五章理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第七章得出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一系列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及政策性建议,主要包括: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的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小城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清晰界定农民土地的私有产权等。论文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6、问题和方向。本文的研究发现:(1)减免农业税和农产品价格上升并未明显阻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税和农产品价格上升虽然使得农业收入增加,但却同时提升了土地的租值,这又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动力。(2)更加稳定的土地产权和更加完整的土地收益权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3)迁移成本的下降和支付迁移费用能力的II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增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4)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城市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水平仍维持在原来的工资水平上,从而让中国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具有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5)
7、加速的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进步,将使得中国经济收敛于一个更高的均衡水平。(6)如果农业部门无法实现技术进步,那么农业就业比重将维持一个常量,而不是随着经济发展持续下降。(7)工业部门对劳动力需求的持续增加以及资本积累的加速,将使整个经济沿着一条黄金路径增长,而当下中国很可能正处于这一黄金路径之上。(8)通过静态均衡模型与计量模型结论的对比发现,中国可能还未进入“刘易斯拐点”。本文的创新点:(1)提出了从康德的“等度自由”概念看待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2)在方法上不仅运用了静态均衡模型,而且运用了动态均衡模型求解劳动力
8、转移的最优路径问题。(3)本文重点研究了制度变迁(主要是宏观政策与土地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且对其进行了计量检验。(4)综合来看,本文运用了新古典模型和结构主义模型分别从微观个体与宏观经济部门两个方面共同解释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其转移的动因和障碍提供了更加全面合理的解释。关键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