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10928
大小:58.6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9
《国民对奥运金牌态度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民对奥运金牌态度的转变1984年7月28日,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当许海峰以一环优势射落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举国上下为之沸腾。这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或许自那时起,国人对于奥运会金牌的狂热瞬时被点燃,许海峰的夺金让当时的中国民众看到了中国人在国际赛场上扬眉吐气、扬我国威的希望。在此之后,除兵败汉城之外,中国的金牌数量和在金牌榜上的名次层层攀升,到了今天已然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在金牌榜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中国国民对于奥运金牌态度的变化,则作为一面镜子,见证者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特殊局面,也反映着社会
2、万象,民意民声,耐人寻味。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首历史,审视现实,在这面镜子中细细寻找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一金色撑起的大国之梦在1984到21世纪初的时代中,曾经背负着东亚病夫之恶名的中国人只能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奥运金牌:金牌即强盛,金牌数的增长即国民体质的增强。政府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下达任务,不惜一切拿金牌。运动员只以金牌为目标。观众只关注奥运金牌的排名。北而历经漫长而曲折的申奥之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谓是让这种热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京奥运会时期,社会上对于最终金牌榜的排名可谓相当重视。无论是以国家体育总局为代表的政府方面,还是媒体宣传
3、以及普通民众的意识,都传达出一个信息——北京奥运会,我们势必要完成奥运金牌榜的名次突破。当然,最终我们如愿以偿地登上奥运金牌榜首位,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与政府采取的重奖政策以及形成的社会舆论压力是分不开的。百年申奥才换来了一次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样的求胜心理本无可厚非。北京奥运会时期,国民对于金牌数的狂热一是由于东道主情结,二是中国百姓想利用“百年奥运”的机会,摆脱100多年前清朝末期在外国人眼中“东亚病夫”的形象。这里有历史根源,具有一种民族情感。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对金牌数字的崇拜实际已超出了对奥运赛事的关注和期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民对于奥运
4、金牌的重视程度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有些畸形。无论是管理者,运动员,还是观众,对于金牌和金牌数的渴望程度极高。后奥运时代的民意觉醒但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尤其是伦敦奥运会后中国民众的金牌观已悄然发生变化。北京奥运会后,老百姓的体育观开始向体育‘本身’回归,大家渐渐意识到体育不是只有金牌,体育更重要的功能是健身、娱乐和教育。不少人认为,中国已经处于不需要“金牌证明”的时候,因此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中,体育基础公共资源无法满足人民健身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国体育应减少金牌投入,加大对全民健身的投入比例。老百姓对于奥运金牌的态度的变化大致可以归纳为
5、一下几个方面:1.不再单纯关注金牌的数量,而更加关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运动项目的成绩。或许男篮,男足所取得的突破对国人心灵上的鼓舞远远强于几十块奥运金牌。这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可以得到体现。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50%的人相信奥运金牌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近40%的人更加看重奥运夺牌点的分布。2.人性、人情、奥运精神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旋律,体育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沟通相对于金牌的刺激变得更加打动人心。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这一关注点的变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90%的受访者表示奥运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传递奥运精神。3.在舆论风向上,对运动员从极端苛责到理解关怀,
6、在伦敦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支持。在汉城奥运会失误连连后李宁得到的是全国的口水甚至邮寄而来的令其自杀的绳子。而同样是失落的巨星,刘翔的所承受的东西则明显有所不同。超过70%的受访者在问卷中表达了对刘翔的支持,即便有一定的负面评价基本也会归咎于体制。4.社会大众对奥运会的关注程度大幅度下降,职责举国体制“劳民伤财”的声音大幅度增加。在调查问卷过程中一半的受访者明确反对举国体制,而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体大学生还占据着较大的比重。5.对赛事筹备,场馆布置,裁判判罚,奥运敛财,媒体炒作等场外因素的关注程度大大增加。开始从已经承办过奥运会的大国的
7、视角审视奥运会。伦敦奥运会中中国网民批判意识的觉醒堪称一大亮点。6.比起金牌,社会大众舆论更加关注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运动员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金牌之上是人格”的观念得到广泛接受。如今年伦敦奥运话题热闹且戏剧化,主旋律是人性、人情、奥运精神,至于像“中国金牌数量能否超过美国”等话题,网民的讨论似乎也并不积极。就吴景彪失金道歉一事,当吴景彪发微博谢罪,大部分民众跟帖反问“何错之有?”大家几乎一致对运动员的包容,从另一面折射出金牌观已悄悄转变。甚至当中国突破奥运会第200金时,许多媒体没有大规模报道这一历史时刻,而在中国的民众间也未能引起很
8、大的反响。情理之中的转弯这一在态度上极大的转变,并非一时兴起,而有着深刻的内部原因:1.中国社会尝过了金牌的滋味,拥有了2008年北京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