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57108
大小:1.1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08
《马克思人学范式革命的体系之维(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7年5月第8卷第3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JourmdofShanghaiAdministrationInstituteMay.,2007V01.8.N03中图分类号:B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76(2007)03—004一ft4j马克思人学范式革命的体系之维陈曙光(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长沙410006)摘要:众所周知。马克思于存在论根基处发动了一场人学革命.实现了人学范式的转换:从理论人学转向了实践人学。马克思的人学革命不是对传统人学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人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种根本性的颠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第一。人学的逻辑起点:从抽象的人转向
2、现实的人;第二。人学的基本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从原初分离转向原初统一;第三,人学的研究视界:从思想世界转向现实世界;第四,人学的理论基础:从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第五,人学的基本范畴:从抽象的知性概念范畴转向现实的生活概念范畴;第六,人学的理论品格:从封闭的体系人学转向开放的人学体系:第七,人学的核心功能:从注重“解释人”转向注重“改造人”。关键词:理论人学;实践人学;人学范式;体系革命;马克思人学众所周知,马克思于存在论根基处发动了一场人学革命,实现了人学范式的转换:从理论人学转向了实践人学。马克思在人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不是某一个方面或环节的颠倒。更不是对传统人学所进行的细枝末节的
3、修补,而是在整个人学体系的诸环节,如入学的逻辑起点、基本问题、研究视界、理论基础、基本范畴、理论品格、核心功能等方面均实现了对理论人学的颠覆.是“人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壮丽的日出”。①}本文系湖南社科规划课题“马克思的人学革命与以人为本”(批准号:0602018C)的部分成果收稿日期:2007—02—02作者简介:陈曙光男(1975一)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副教授4万方数据陈曙光:马克思人学范式革命的体系之维一、人学的逻辑起点: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任何人学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人”。在漫长的古代和封建社会时期,宗教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占主导,宗教宣扬人是神造的,人的一切肉体生命、行为和命运
4、都是神安排和决定的,人是某种客观的或主观的精神存在物。到了中世纪,欧洲经历了长达千余年的“以神为本”的宗教神学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和摧残,神代替人成了社会的主宰。到了近代,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作为神性的对立物,人性得以高度张扬,但是,人文主义以对感性快乐的追求为目标而裸露出其对人的深层次特征理解的肤浅与苍白.人还是“抽象的人”。众所周知,德国古典人学尤其是黑格尔人学是马克思的主要思想来源。但黑格尔夸大人的精神属性,强调人是精神存在物,他只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邀种从意识出发的人当然不是现实的人,而只是一种
5、想象中的意识的存在、精神的存在。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把人看作是抽象的自我意识的思辨唯心主义观点。指出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是与人相分离的,乃是一种无实在性的抽象”。他认为,人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而是一个感性的实体。“现实的人”是“导源于自然界的感性的实在的物质实体即肉体”,是肉体的、感性的存在,而不是唯心主义的精神的、抽象的存在。可见,费尔巴哈所说的“人”不过是生物学、生理学意义上的“有血有肉的”人,“就形式讲他是现实的,他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其中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宗教哲学中所说的那种抽象的人”。③也就是说,费尔巴哈只是把人看作肉体情欲这样的“感性的对
6、象”,不了解人的社会存在,不了解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应当承认,费尔巴哈先于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个概念,在人学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综上所述,尽管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们似乎也很重视人,或者也把人当作了自己立论的出发点。但他们只是发现了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这种“人”只是单个的孤立的个体;或者更进一步说,他们也从政治、伦理、道德、情感关系的角度发现了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发现作为实践存在物的人,没有从革命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认识人。因而这种“人”还只是一种抽象的直观,而不是现实的、在历史中行动的“人”。这种脱离社会现实、脱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人”既
7、不能构成社会,也不会创造历史,只能是抽象的、虚假的假设。所以,“要从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④马克思同以往的思想家们脱离现实的人的实际状况,从头脑中虚构人性和人的本质根本不同,他明确提出他们理论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对“抽象的人”展开了批判。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象有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