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性善论.doc

儒家的性善论.doc

ID:34629854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8

儒家的性善论.doc_第1页
儒家的性善论.doc_第2页
儒家的性善论.doc_第3页
儒家的性善论.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儒家的性善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儒家的性善论1、理解孔子背景一。到尧时“天”的宗教观念形成。夏是第一个建立在部落联盟基础上的国家,神的统一与部落的统一相一致,“帝”、“上帝”、“天”成为最高的神,也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如“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夏时的一个重要改革是“以祖配天”,即祭祀天帝时以祖先为配享。在殷时人好鬼神,事事皆占卜,现在的考古发现殷墟有大量的占辞、记验辞。在周代的时候有一个大的转向,即把“以祖配天”变为“以德配天”。这来源于周作为一个小国而得天下,总结夏、殷两代政权

2、得而复失,发现“天命”是可以转移的。对这转移的解释,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权合法性的解释是:“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也就是说在夏、殷那里,其祖先获得天的任命,那么政权就具有天生的合法性,即合法性就来自原血缘。但到周这里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敬厥德”,人民是天的子民,天任命天子是给人民好的生活,这就要敬德爱民,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违反天的初衷天就会把任命转移。因此周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忧患生民不得其所,因而有极强的担当意识,如“王其疾敬德。王其德

3、之用,祈天永命。”这转变的重大意义在于,这极大地凸显了人的积极性、自觉、主动、理性,这是以“敬”为动力的道德人文主义,把外在性的天神崇拜逐渐转化为内在化的道德。殷的尚鬼神在周不再那么明显。正因为这一点,周代的礼乐是富含人文精神的,饱含人的质朴的道德情感,所以礼乐可以教化。我们不难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主体性(道德、责任)会更加凸显,天、鬼神的重要性会降低。这个转变对中国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参考郭齐勇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背景二。《论语》有以下记载:子曰:“兴

4、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可见孔子对《诗》的重视,《诗》也是其教学生六艺之一。那么《诗》讲什么呢?比如《周南》的《关雎》、《蒹葭》,表达了那时的人的自然而

5、淳朴的感性,而《周南》、《召南》大多都是写妇女们劳动、恋爱、归宁、思夫、拒暴等感性的诗。难怪乎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对这些诗的品评也非常仔细,如:“《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背景三。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鸣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6、”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乐是好的,富含孔子所热爱的仁,饱含人文精神,他认为这是至善至美的东西,人类的文明不能离开她。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不得不思考礼之本,这是时代给他的课题。孔子的仁。最能表达孔子思想的是这句话: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

7、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子认为礼之本是什么呢?外在的类似希伯来的神是不可能了,似柏拉图的形上学也不可能,结合以上的两个背景我们不难理解孔子的选择:道德的根据就在我们心里,就是我们那“思无邪”的、纯粹的、无我的道德情感,它是实现就是仁!正因为仁在我这里,所以“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把仁作为礼乐的根据:“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也把仁作为行为的根据,如“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

8、以喜,一则以惧。’”因此孟子引用孔子的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当然孔子没有明确地提出性善论,但是性善论的要素,他已经给出了,虽然并不细致。孔子对恶的解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孔子的伟大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