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20273
大小:316.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等教育的使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1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O10年1月Vo1.25No.1JournalofXu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JAN.2010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等教育的使命①徐艺乙(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08)摘要:许多高校成立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段都有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方向。这样的教育应该如何进行,需要讨论和厘清以下问题: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体系问题。二是明晰直接参与实践和体验是研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基于这样的特点,才有可能进行真
2、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问题讨论。三是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要有关于技能训练的前修课程。目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应当在高等级的层面上进行。如果要在本科阶段实施,则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安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记录、保护的相关课程。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教育;知识体系;实践;体验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4—3571(2010)0卜0067—04近些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非物把“非”的范围无限扩大。举个例子,社会生活中的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但是人有男性、女性,但我们在表述时就
3、不能将男性以外在工作实践当中有时也会发现,大家所讨论的“非物的都冠以“非男性”,因为在“非男性”中除了女性之质文化遗产”之所指,可能你所想象的和我所认识外,还有双性或其他性别特征特殊的情况,因为第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23对染色体XY出问题的时候会出现种种特殊的现在各个高校也先后成立了很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特征,虽然这样的情况只有数十万分之一的概相关的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从本科教学到硕士、博率。另外,“非物质”在物理学中也是有所指的,比如士乃至博士后阶段都有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方向。这李政道和丁肇中教授进行的高能电子对撞实验过程样的教育应该如何去进行,大致有这样
4、几个问题需中,都发现了某种夸克在实验现象中所产生的作用要讨论。痕迹,但是作为基本粒子的单个夸克实体物质至今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是尚未找到。另外还有暗物质、反物质之类,与夸克一怎样的一种知识体系?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样,或者是在实验中发现了其作用之存在,或者是通将无法进行相关的教学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原理推导出来的可能存在的某种物质,但实际上这个词,由于政府文件和媒体报导的“固化”,已经不并没有找到其实体,对此在基础物理学中会暂时将可更改。但是从学术的意义上来讲,“非物质文化遗其归类为“非物质”。所以,这个问题是需要提出来产(IntangibleCultura
5、lHeritage)”这个词的中文翻讨论的。译是有问题的,在构词的结构上不符合中国人的语我们注意到,日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日本言习惯和构词法则。用来修饰“文化遗产”的“非物最权威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机构,他们在4年前质”是个动宾结构的词组,根据字面的逻辑来分析,把原来的“艺能部”改成了“无形文化遗产部”,而且思维的顺序是:先要确定什么是“物质”,然后才能确出版了研究杂志《无形文化遗产研究报告》,他们所定什么是“非物质”。“非物质”是要依靠“物质”来作说的“无形文化遗产”,译成英文就是Intangible判断的,这样的“是”与“非”的分别过于绝对,而且会CulturalHeritage。
6、这就值得我们重视,虽然是中收稿日期:2009—12一¨作者简介:徐艺乙(1956一),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①本文是徐艺乙先生2009年l1月21日在“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上所作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阅。·67·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O1O年第1期日文字的差异,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指什么?的测定,然后用一把速度为每分钟17000转的电钻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很多相关的文章表明,有许多在某个部位开始钻孔。几分钟之后,电钻所钻孔洞朋友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并且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周围的木板温度迅速升至80度以
7、上。通过观察,钻产的定义时援引的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孔周围的木板色泽发黑,但是没有起火。然后他又中的一段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对这块木材重新进行测定,结果是,木板仅有很小部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分的密度有所改变。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钻木取火只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美好传说。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被各社区、群事实上,钻木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