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实之论看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new

从名实之论看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new

ID:34616137

大小:244.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8

从名实之论看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new_第1页
从名实之论看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new_第2页
从名实之论看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new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名实之论看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0卷第1期2007年1月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ofHenanRadio&TVUniversityV01.20.N0.1Jan,2007从名实之论看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杨婕(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摘要:文章介绍了西方哲学家对名称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主要看法.以及中国古代先哲的解释.分析和比较了由此反映出的中西方哲学的语言观,认为二者问存在着差异,语言分析在西方哲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主流哲学思想中却没有一席之地,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2、。’关键词:名;实;西方哲学;中国古代哲学;语言观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62(2007)01—0001—02中西方哲学对于名称和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源远流长.可溯至中国的先秦及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哲人对于名实关系的不同看法反映了不同的世界观和语言观.揭示了语言与客观世界、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知识、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西方哲学对于语言的不同态度在名实之论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态度上的差异实为思维差异的体现。并影响着中西方社会的不同历史进程。本文拟从中西方哲学对

3、名实关系的论述人手,探讨二者语言观的差异。一、西方哲学的名实论和语言观众所周知,西方文明的源头有二:希腊哲学——数学传统和希伯来宗教——律法传统。早在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纪.在西方文明发端的古希腊.哲学家就借分析语言来探讨本体论的问题,因此,“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观和他们的本体论、世界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徐友渔等.1996)。在古代先哲回答“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名实关系的讨论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清楚地体现在柏拉图《对话录》一书中的《克拉底鲁篇》(Cratylus)中。这一章节记

4、录了克拉底鲁、赫莫根尼(Hermogenes)和苏格拉底三人讨论名称意义来源的对话。克拉底鲁认为名称来源于事物本身的内在性质.视名称为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而苏格拉底主张名称正确程度不等地反映事物.故不能通过名称来研究事物。赫莫根尼认为名称来源于约定.是语言使用者之间达成的协议.并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苏格拉底反对这种随意而然的观点.认为名称须顺应客体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客观属性.同时.应是为社会群体所共同使用的。这场辩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语言观.前者持自然论观点,认为语言受自然支配.名称天然地代表着其指称

5、的事物。人类对语言无能为力。后者持惯例论观点.认为语言受惯例支配,人类对语言可以有所作为(刘润清.1995)。持自然论者遭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后世所说的空名问题,既然名称是事物的天然代表.那么本身不存在的东西就不应有名称,诸如“金山”、“方圆”之类的名词又该作何解释呢?西方哲学中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代表性理论有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和斯特劳森的指称论。罗素为解决空名的问题.区分了逻辑专名和限定摹状词.认为“金山”、“方圆”以及“当今法国国王”之类的名词是伪装的限定摹状词.这样似乎就解决了问题。这一理论在西

6、方哲学界曾轰动一时.然而冷静下来的哲学家们发现这一理论最后只会走向死胡同。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斯特劳森从根本上否定了摹状词理论,称其为“逻辑上的一场灾难”.转而从区分语词和语词的使用.到区分意义和指称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罗素和斯特劳森分别是语言哲学两大流派——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前者采用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数理逻辑为手段.着重从形式或结构方面分析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中的语句或命题的逻辑结构.以求澄清混乱.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被视作典范:后者采用概念分析的研究方法.着重从词义方面对

7、哲学的词汇或概念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从而达到准确使用概念以澄清混乱的目的,其创始人为摩尔(徐纪亮,1988)。不论这两派在方法上的差异有多大.两者的共同之处——着眼于语言分析以进行哲学思考——却充分显示出西方哲学传统的根本立足点.这个立足点被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称为“逻各斯一语言中心主义”。他甚至认为两千年的西方哲学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语言学转向”.而是从巴门尼德以来一直受到强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统治。所谓“语言学转向”的说法,只不过表明现代哲学开始意识到并重视自己的这一传统

8、而已.但这并不说明现代哲学在这一点上有了什么重大的突破(邓晓芒,2002)。二十世纪“语言转向”后的西方哲学家甚至把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走极端的如逻辑实证主义者弗雷格、罗素和莱布尼茨.因认为自然语言的含糊性造成混乱.甚至主张改造自然语言.建立严密完善的人工语言。西方哲学对于语言的信任和崇拜由此可见一斑。究其根源.在于西方式思维的本质是分析性的.而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大部分西方哲学家都重复过恩格斯的话:“一切思维都是语言的思维。”收稿日期:2006—10—21作者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