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ID:34614407

大小:189.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8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1页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2页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3页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4页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财经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曾珠(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着现实的经济学背景,也是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和要求。从微观产品角度来说,可以将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作为考评地方政府业绩的指标;从宏观制度层面,需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评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生态产品

2、;生态补偿机制[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863(2013)01-0034-05笔者曾在《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第5期上撰高,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还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对十七大不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粗放型报告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思考》,时隔5年,党的十增长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八大报告不仅再次论述生态文明,而且将其纳入中(二)从经济资源情况看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2011年,在国家水系监测的46

3、9个国控断面中,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劣V类水质占比达13.7%,基本丧失水体功能,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50%以上的湖泊(水库)出现了富营养化。水体纳污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的新境界。大大超过环境承载力。部分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经济学背景安全受到威胁。在3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空气质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量超标城市比例为11%。一些城市民居和办公建明形态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筑中,甲醛、苯、颗粒物、人造纳米

4、材料等室内空气污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总染较为严重;全国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夜间体来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畜牧文明、达标率为66.4%,低于昼间达标率23个百分点。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不少,有关资料显示,污水态文明过渡阶段。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和毁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有以下经济学背景:200万亩。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现象突出,有2.98亿(一)从经济运行状况看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全国4万个乡

5、镇、60多万个中国近十年投资和出口的增速均明显出现了下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境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滑,消费增长也十分缓慢。2012年一季度GDP为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不少地区还处于8.1%,出口增长7.6%,均创下了十年中除2009年“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态。一季度外的最低水平。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而当前的经济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问题,其深[收稿日期]2013-02-05[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1XGL018)[作者简介]曾珠(1979-),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经济管理

6、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国际经济、世界经济研究.34层的原因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使用手段不科学。主题的限制,生态文明问题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可只有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通过更有效能得到充分的论述。但是,他们关于人和自然、人和的资源使用手段来提高单位资源的生产力水平,才人关系的论述,为我们当前思考生态问题提供了科能逐步降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把对环境的影响水学方法论。平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承受的范如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围内,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7、、社会(三)从经济体制改革看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未来10年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将进入新的历民族永续发展,把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置于经济、政史性转折期,公平与可持续的实现取决于改革的实治、文化和社会等多维视角的基础上予以解决,找到质性突破。舆论普遍认为,2012年是中国经济转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之路。这不仅将生态文明建的元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且抓住了生态文革是当前乃至今后更长时间的工作重心。经济要转明建设中如何实现人和人关系的协调这一核心问型和发展

8、,民生要注重和提升,就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马勇气破解各种发展的难题。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时提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出,能积极促进中国的经济转型,真正提高我国经济回顾近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水平。推进,互动发展。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断增强,生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