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茶艺师复习资料

中级茶艺师复习资料

ID:34581892

大小:288.0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8

中级茶艺师复习资料_第1页
中级茶艺师复习资料_第2页
中级茶艺师复习资料_第3页
中级茶艺师复习资料_第4页
中级茶艺师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级茶艺师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0.5分,满分80分。)1.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工作和劳动中应遵循的与()紧密相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总和。A、法律法规B、文化修养C、职业活动D、政策规定2.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应包括()。A、职业观念、职业技能和职业良心B、职业良心、职业技能和职业自豪感C、职业良心、职业观念和职业自豪感D、职业观念、职业服务和受教育的程度3.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体现在()。A、促进茶艺从业人员发展,与提高道德修养无关B、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与促进行风建设无关C、促进行业良好风尚建设,与个人修养无关D、促进

2、个人道德修养、行风建设和事业发展4.茶艺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就是指()。A、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B、精通业务,不断提高技能水平C、努力钻研业务,追求经济效益第一D、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自我提高5.开展道德评价时,()对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最重要。A、批评检查他人B、相互批评C、相互攀比D、自我批评6.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具体体现在茶艺师不但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地接待品茶客人,而且必须()。A、熟练掌握不同茶品的沏泡方法B、专门掌握本地茶品的沏泡方法C、专门掌握茶艺表演方法D、掌握保健茶或药用茶的沏泡方法7.《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为()的书籍。A、饮用B、药用C

3、、食用D、代酒8.()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A、散茶B、团茶C、末茶D、擂茶9.用黄豆、芝麻、姜、盐、茶合成,直接用开水沏泡的是宋代()。A、豆子茶B、薄荷茶C、葱头茶D、黄豆茶10.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A、《品茶要录》B、《茶具图赞》C、《榷茶》D、《茶经》11.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鼎盛B、文人推崇C、朝廷诏令D、茶叶发展12.煎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A、煎茶的技艺B、庵茶的技艺C、煮茶的技艺D、泡茶的技艺13.唐代茶叶的种类有()。A、绿、白、粗、散茶B、粗、散、末、饼茶C、团、粒、末、饼茶D、黄、粒、粗、散茶14.《大观茶论》的作者是(

4、)。A、蔡襄B、孙樵C、苏轼D、赵佶15.品饮乌龙功夫茶的起源时代是()。A、元代B、民国C、明代D、清代16.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称为()。A、茶文化艺术B、广义茶文化C、狭义茶文化D、通俗茶文化17.茶的精神财富被称为()。A、狭义茶文化B、广义茶文化C、市井茶文化D、乡野茶文化18.茶道精神是()的核心。A、茶生产B、茶交易C、茶文化D、茶艺术19.雅志、敬客、行道是()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A、茶文化B、竹文化C、石文化D、砚文化20.茶树扦插繁殖后代的意义是能充分保持母株的()。A、早生早采的特性B、晚生迟采的特性C、高产和优质的特性D、性状和特性21.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

5、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以酸碱度PH值在4.5—5.5之间为最佳。A、中性B、酸性C、偏酸性D、微酸性22.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色。A、绿B、浅绿C、黄绿D、密黄23.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红茶(),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香。A、甜香B、熟香C、清香D、花香24.红茶的呈味物质,茶褐素是使(),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A、茶汤发红,叶底暗褐B、茶汤红亮,叶底暗褐C、茶汤发暗,叶底暗褐D、茶汤发红,叶底红亮25.审评茶叶应包括外形与内质两个项目。但大部分茶类都比较注重()两因子。A、汤色与滋味B、香气与滋味C、外形与滋味D、色泽与香

6、气26.乌龙茶审评的杯碗规格,杯呈(),高52mm,容量100ml。A、三角形B、钟形C、倒钟形D、园筒形27.鉴别真假茶,应了解茶叶的植物学特征,叶面侧脉伸展至离叶缘()向上弯,连接上一条侧脉。A、1/4处B、2/4处C、1/3处D、2/3处28.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等。A、磁线B、射线C、红外线D、光线29.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茶叶水分含量()时,就会加速茶叶的变质。A、超过4%B、达到5%C、不足5%D、超过5%30.茶叶保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温度平均每升高(),茶叶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A、6℃B、8℃C、10℃D、12℃31.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维生素

7、C的氧化及()、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A、茶褐素B、茶黄素C、维生素D、茶色素32.()茶具是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没有专用茶具。A、原始社会B、西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33.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A、王褒《茶谱》B、陆羽《茶经》C、陆羽《茶谱》D、王褒《僮约》34.明代茶具的代表()。A、青花瓷器B、景瓷宜陶C、彩釉瓷器D、金属茶具35.()瓷胎薄质,釉层饱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