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54399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四上2《但愿人长久》滕州实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埋”,能默写课后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词语的意思,背诵4、5、6自然段。3.读懂课文,学习用文中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4.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学习用文中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难点:体会苏轼情感变化,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
2、度。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词文对照,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6环节一、整体感知——
3、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吟诵诗词,进入情境1.师:(播放课件:一轮明月挂在空中)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月到中秋分外明。一轮明月勾起多少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啊!古代文人关于明月思乡,写过许多诗篇,你会吟诵哪句诗?(生背诵)2.师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出示),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怎样写成的呢?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板书:但愿人长久)齐读。(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认读生词,强调多音字“埋”。(引入字音与字义的对应)(2)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
4、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2.检查朗读课文(1)同位轮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指名分段读文,师相机指导,做到正确、流利。3.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简单交流: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要指向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成因等信息)(2)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为了把事情的主要内容说的既简洁又条理,我们要注意寻找故事叙述的线索,找出可以体现故事线索的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概括地更有条理。就像这篇课文,在故事中,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苏轼的心情不断变化。如果能够读懂事情发展中,苏轼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把描写心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来,想想他
5、的心情为什么变化,你就可以把故事概括地更好。(这是教学重点,教师要注意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明明白白地进入学习探究活动)想不想试试?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事情是怎样变化的,在这件事中找出描写苏轼心情变化的词语,用笔画下来,概括使他心情变化的原因。(教师巡视导学,重点扶持学困)(3)交流汇报,师相机板书关键词语: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用上这几个词语进一步交流:他为什么心绪不宁?他又在埋怨什么?为什么心里又宽慰了许多呢?(4)练习用上这三个词语,完整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引导扶持,使学生说得6简练、条理、完整。(5)学法小结: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有一条线索,它
6、把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穿在一起,就像是项链中穿珍珠的线一样,我们以后再读故事时要注意体会,找出与线索有关的关键词语,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以上学习又学到的一种读懂文章的方法)(三)作业:1.读一读,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2.熟读课文。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第二课时(四)复习回顾1.听写课后8个词语。2.集体讲评,改错。(对于别字错误,要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精读感悟,感受苏轼的感情变化。《水调歌头》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词,表达了苏轼
7、丰富的内心情感。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深入体会苏轼的内心情感。1、抓“心绪不宁”品读“思念”(1)理解“心绪不宁”的意思,文中哪一句话说出了苏轼为何心绪不宁?(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2)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想苏轼为什么那么思念弟弟,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出主要原因。(促进学生读懂第三段的内容)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引导抓出词语(并借助语境理解学生不懂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很少见面、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体会思念之深切。(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有感情地朗读2、3段,体会思念之情。(引读入境,以声传情)(播放音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