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a4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ID:34530346

大小:386.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7

a4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_第1页
a4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_第2页
a4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_第3页
a4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_第4页
a4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a4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5年第3期No.3.2005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IofHangzhouTeochersColIege(SocioISciencesEdltion)2005年5月Mav2005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陈桥驿(浙江大学地理系,浙江杭州3l0028)摘要: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

2、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关键词:南北大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京杭运河;京甬运河;运河文化中图分类号:K9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93/z(2005)03一000l一05人类社会形成于全新世。[1]但当时人类的生产活动显然还没有水上航行的需要,也不具有水上航行的能力。在一段很长的时期中,且不说狩猎业时代。游牧业是

3、逐水草而居,种植业不论是迁徙农业或定居农业,即所谓“日出而作,日人而息”,都是陆上作业,并不涉及水上航行。按江南的情况,余姚河姆渡和萧山跨湖桥等遗址,都是有现代测年数据的新石器遗址,前者发现木桨,后者出现相当完整的独木舟。说明这个地区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就有水上航行的存在。越王句践在春秋末期曾经说过“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越绝书》卷8)的话,所以在江南水网地区,利用船舶的水上航行当时已经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北方与江南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穆天子传》④虽然记及河流,但未曾提到航行。汉扬雄撰《方言》,此书全称为《车酋轩使

4、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2],“辎轩”是一种轻便车辆,即汉应劭在《风俗通义序》[3]中所说的:“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车西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说明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江南水网地区在利用河流作为交通运输的条件方面,比北方确实要早得多。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地域分工促进了地域之间交换的需要,南船北马的差异逐渐缩小。笔者曾为《安阳市交通志》[4]作《序》,文中指出:从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至迟到战国时代,我国各地的区际交通,特别是水上交通,已经逐渐发达。在这方面,《禹贡》的记载最为详尽,例如“浮于济、漯,达于河”,“

5、浮于汶,达于济”,“沿于江、海,达于淮、泗”等等,一个全国性的水上交通网初见雏形。《禹贡》记叙的这个早期水上交通网,当然不是在《禹贡》成书的战国后期形成的。华北与江南,虽然自然条件不同(江南是水乡泽国),但华北也有黄河及其支流,而淮河及其支流则是介于江南和华北之间的一个庞大水系。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利用河流的航运,虽然在速度上不及骡马,但在运量和运价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华北虽然不像江南那样地“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但凡是有河流可以利用之处,古人对航运的开发也都是相当关注的。无论在华北还是江南,水上运输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6、主要是河床的淤浅和不同河流之间的陆上转驳,而即使在同一河流之中,往往也因瀑布、急滩、岩礁之类而存在盘收稿日期:2005一04—10作者简介:陈桥驿(1923一),男,浙江绍兴人,国际地理学会(Gu)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浙江大学终身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与《水经注》研究。①晋代从战国魏王墓中发掘而得,是《汲冢书》的一种,属于先秦古籍,记周穆王西游故事,其中有涉及中西交通史料内容。万方数据2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驳之劳。所以为了使河流便于通航,古人显然曾在不少天然河流中从事旨在使通航便利的整治措施,如疏浚河床

7、,凿平礁石之类。此外,为了减少陆上的转运和船舶的盘驳之劳,在不同河流干支流接近之处,常常采用人工开凿里程不长的沟渠的方法来加以连接。例如沟通长江和珠江两个流域的灵渠,这是秦始皇在征岭南的军事行动中,为了粮秣运输的需要,命史禄在湘、漓二水的上源,开凿的一段长不过30多公里的人工渠道。漓水是桂江的支流,所以后世常称这条人工渠道为湘桂运河。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全部运河中,像灵渠这样完全开凿的河段是并不多的。因为古代技术条件不能和今天相比,而且由于不同河流在水位和水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并不是两条河流凿通就可以通航的。以上述灵渠为例,虽然

8、短短30多公里,但必须分成南渠和北渠两段,南渠占总水量的十分之三,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的十分之七,注于湘江。其间还得建筑堰坝、斗门等调节水位、水量和便于船舶通过的水工建设。从短短一段灵渠中可以想见,古人在沟通湘、漓二水所付出的艰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