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ID:34515991

大小:531.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_第1页
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_第2页
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_第3页
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_第4页
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9卷第6期2010年6月情报杂志JOURNALOFINTELLIGENCEV01.29No.6Jun.2010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综述*LiteratureReviewonVirtual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廖世龙1·2易树平1熊世权1(1.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30;2.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兰州730030)摘要以国内外相关权威期刊为研究对象,从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两个角度分别对动态联盟知识管理过程和动态联盟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支撑技

2、术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期拓展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为动态联盟进行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关键词动态联盟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G302TPl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965{2010)06—0067—05动态联盟的实质是知识的联合体系,知识的形成、积累与快速有效的传递是动态联盟运行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是动态联盟运行的工具和平台,所以知识资源和信息技术是动态联盟运营的根本要素,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是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的关键和必然选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动态联盟知识管理首先在l

3、T领域被信息系统研究者所关注以来,至今逐步进入了理论深化和实践应用阶段。国内自2000年开始,动态联盟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由SCI(科学索引)-5SSCI(社会科学索引)共检索到80篇相关文献。由1996年收录的2篇到2009年的11篇,研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从学科类别看,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工业工程、人工智能、运作管理、制造工程、管理学、自动控制系统占总文献量的57%。由EI(工程索引)检索到文献337篇,由1994年1篇,到2009年38篇呈现大幅增加迹象。由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4、)、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检索到44篇文章。综上所述,从EI相关文献的索引量可以看出,动态联盟知识管理已由早期理论探索逐步进入到目前阶段的实证应用阶段。由学科领域情况反映出大量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联盟知识管理进行探讨,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和假设前提不同,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的研究至今未能形成一个标准的综合框架。但是归纳其涉及学科领域,发现动态联盟知识管理主要从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两个学科方向交叉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从以上数据库中筛选了具有代表性文献,从动态联盟知识管理中核心的知识管理过程要素和知识管理信息

5、支撑要素两个方面来对动态联盟的知识管理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一个梳理,试图对动态联盟知识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评论。1动态联盟知识管理过程综述动态联盟知识管理过程依次为知识的识别和搜集、转移和共享、整合和重组、吸收、创造、知识评价以及贯穿这个过程中对成员企业内部的知识保护。以下对研究现状逐一介绍:1.1识别和搜集盟主企业识别搜集具有联盟意愿的企业及所具有的知识,成员知识的公开程度及知识的互补性等影响识别和搜集效果。Jiang等提出了基于多Agent公告的任务与知识匹配方案,Agent在社区通

6、告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任务发起人从联盟中寻求最匹配的伙伴。并提出了概念挖掘方案,该方案采用了本体技术来反映公告背后所反映的实际含义⋯2。对于显性和隐性知识的搜集及获取而言Sher.wood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解释了知识获取背景下哪些因素影响知识从大学与工业伙伴的转移。结果显示,成员之间的信任促使成功获取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收稿日期:2010—01—29修1,i1日期:2010一04一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现代制造环境下面向团队协同的知识集成关键技术研究”《编号:70871127J;高等学校博

7、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现代制造环境下基于团队协同的知识工作效率研究”(编号:20070611027)。作者简介:廖世龙(1980一),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系统仿真;易树平(1960一),男,教授,蹲±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业丁:程理论及技术、知识管理;熊世权(1975一),男,博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万方数据·68·情报杂志第29卷性知识。成员的相似性和技术专家的沟通对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获得都有促进的效果bJ。此发现为联盟企业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提供了指导。1.2转移和共享知识转移和

8、共享主要由成员间的信用风险、信息技术及激励策略等多方面驱动。ChenT—Y等分析了虚拟项目团队的特性及有效的知识分享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成员问的信用评价模型和可靠性评价Ⅵ叮模型,应用此模型做出信用评价,帮助知识持有者做出决策是否将知识进行分享HJ。Zhang等认为动态联盟成员的意愿和能力、知识的内在特征及环境是导致知识转移风险的关键原因。其确立了知识转移风险保护六措施:选择伙伴、设计合理的合同、建立知识转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