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89135
大小:215.7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关于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广西轻工业2007年12月第12期(总第109期)GUANGXIJOURNALOFLIGHTINDUSTRY教育研究关于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周纯江,余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l0053)【摘要】订单式培养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的直接体现,是高层次的产学合作。阐述了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提出实施订单式培养应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并着重分析了订单式培养在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
2、式培养;产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673(2007)12—0125—02引言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招生数量逐年增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长,然而数量的增长不等于质量的提高。其中集中体现在高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独特学生所面临就业问题上。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类型的人才,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另一方面大量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提升,提供
3、了职业技能人才方面的支持。然而,从我国目前情况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高职学院办学理念不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在来看,社会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高等职教学上学科型教育偏向浓厚,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具备业教育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师资设备等方面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无法适应社会上各相应的职业岗位。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其关键是高职院校尚未真正确立职院校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实际,大力推行订单式以市场需求和发展、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就教育,使学生在校时与社会无缝
4、连接,毕业时与社会零距离对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高职院校办学中观层面上的要求为合接,从而成为具有突出技能,马上能适应企业各相应岗位的“抢理设置专业,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微手货”,而受到社会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企业观体现为确保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具体明对急需人才的需要,缓解地方经济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确的就业企业和岗位。订单式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重要的是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出路问题,提高了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直接体现,越来越多的高职
5、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积极探索并实施订单式培养,并且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良3订单式培养是高层次的、具有互动性的产学结合好的社会效益。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把培养1订单式培养概述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基本任务,把“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师生与实际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径”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产学合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
6、,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高职教育实施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是学校的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合作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将人才培养事业引验。产学合作通常有如下几种形式:(1)“2+1”模式;(2)工学伸为国家、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关注的事业,极大地调动学校、交替模式;(3)订单式模式。订单式模式是
7、作为培养方的高职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很好地解决办学、用人和就业三方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和市面的问题,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订单式人才培养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具有如下的特征:(1)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2)技术、办学条件等各方面全方位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3)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单位就业共同培养人才;(4)针对岗位(群)要求进行
8、实践能力培养;(5)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合作是互动性合作,属于高层次的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6)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形式,它建立在前面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与社会的产学合作,按照企业要求对人才进行量身订做,高2订单式培养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指导思想的职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并直接分享育人成果,在尽可具体体现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和利益有效共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