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

ID:34474566

大小:4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6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_第1页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_第2页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_第3页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_第4页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曹洞宗纲要:《信心铭》禅解本光禅宗自六祖慧能法师之后,逐渐兴起,耀彩于盛唐中唐之际。至晚唐五代,禅宗五家亦即禅门五宗充溢佛教寺院,掩盖了教下诸宗,可谓盛之极矣。推五家之宗源,得两大流派:六祖上首弟子南岳怀让,下之马祖道一,下之百丈怀海,伪仰宗、临济宗出焉;六祖下之青原行思,下之石头希迁,下之药山惟俨,曹洞宗出焉。石头希迁禅师下还有天皇道悟禅师,下之龙潭崇信,下之德山宣鉴,云门、法眼两宗相继出焉。曹洞宗特重纲宗要旨。清初福州鼓山涌泉寺,为曹洞宗著名道场。有元贤禅师撰写《洞上古辙》一书,可称之为曹洞宗之纲要。但笔者与元贤禅师观点有别,不尽同意《洞上古辙》为曹洞宗所立之纲要。曹洞宗纲

2、要究竟是些什么呢?就是本宗诸大师所重视的,从上祖师遗留下来的,或经过传授的重要文献。如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石头希迁禅师的《参同契》、云岩昙最禅师传授给洞山良价禅师的《宝镜三昧》等是也。洞山良价在其一生说法中,也立有本宗的纲宗要旨。如“五位”、“五位功勋”等。凡此种种,都有偈语传诵,成了曹洞宗的家法,不可更改的纲要。曹洞宗重视文字般若的启导,所谓立纲宗的褐诵,文字般若也。由文字般若引起观照般若,曹洞宗之修持,正尔如是。三祖僧璨大师著《信心铭》,元中峰明本禅师传临济正宗,却写有《信心铭》的评述。义解之徒如何问,他又如何答,可供我们作参考,与曹洞宗学人共议纲宗可尔。《信心铭》是

3、四字偈语,给他分出章段固可,但笔者认为该文特点在将用功吃紧的话说出之后,跟即说到悟入的真实现量境,层层递进。故不分章段,逐句顺势而解,这才是用功下境智一时的显现。《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爱憎,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僧璨大师在这几句偈语中,指导学人习禅当念静。心地不静不足以言禅定。禅定是佛弟子修持决不可少的一环,“至道无难”,至道即指禅道。不可将至道理解为非思量所及的什么玄妙境界。明言至道无难,为什么习禅的人又有难呢?此难就在于习禅人的拣择心。拣择心又依缘于烦恼的憎爱。执憎执爱就把人弄糊涂了,当然也

4、就做不到“洞然明白”了。何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这毫厘一辞须得咬嚼一下。这是指一念中冒出的是非,是非之差就在毫厘之间呈现。一旦起念,是与非便如天地悬隔一般了。一念中有是非,习禅的人能觉观,将是非顺逆俱遣,除却害静之违顺心病。如此习禅则非“徒劳念静”,而能达习禅之寂静境也。《信心铭》又云: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习禅的人们安住寂静境,此心微细极微细地,也在念静。不念静,寂静境便悄然而逝,习禅入定的功夫也就泡汤了。寂静境中念静的心是存在的,此心如太虚。太虚是指人们的心量,所以经教里说“量同太虚”。这里著个“圆”字,心量之大

5、,哪里有或欠或余的增减呢?人们也常说心量要大,但以习禅的人来看,一般人的心量是大不起来的。烦恼塞住心窍,怎能体会“圆同太虚,无欠无余”之境呢?取舍皆烦恼心境之爱憎相,爱则取之,憎则舍之。取舍之心怎能与太虚之心量相一如呢?“所以不如”即不相一如之意。要作到一如之境则须得“莫逐有缘,勿住空忍”。前面所说的拣择、憎爱、差别、顺逆、取舍等都是心境中的相对境,都由烦恼心攀缘而来。这里警告学人莫逐攀缘以为依缘。如此,习禅的人不仅能进入寂静境而且能进一步达到一如境了。但是寂静境与一如境都有生忍、法忍与无生法忍之空忍相,所以僧璨大师再作警策,告诫学人“勿住空忍”。会么?不会总要会嘛!精进前进才

6、能叫精进波罗密。精进波罗密是为禅那波罗密而设的。禅那波罗密是什么景象呢?就是“一种平怀,泯然自尽”而已尔。《信心铭》之“信心”二字,就是指相信自心现量境。不起分别心就叫平怀,这种平怀趋证解脱果。“泯然自尽”即描绘涅梁寂静境。当知涅粱亦为定境所摄,所似叫涅架大定。《信心铭》又云: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遗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语,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止与动看似对立,实则是相对事物的一和相。止和动都是过程,不可偏废,但人们偏要执取。执即成滞,滞则不通也。拈却止动,又呈现空有相对状。执空执有亦要成滞,还是通行不了。此处告诫习禅人,勿滞于

7、两途,能办中边,就行得通了。“多言多虑,转不相应”,这是警告口头禅,少说废话勿多思虑。多言多虑是真正习禅的人当切戒的。“绝言绝虑”正尔表现寂静相、一如相、平怀自尽相,当然所行皆通了。善哉!善哉!《信心铭》下又云: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反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若是宿植德本的利根上士进入禅道,在禅师的钳锤的鞭策下,一闻即悟,他就“归根得旨”了。这个根是什么呢?心源即禅源也,禅心如如即归根矣!这样的利根上士对于“随照失宗”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