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68626
大小:526.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当代青年手机亚文化的表意实践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传媒观察2013.03◆专家论坛◆当代□袁潇青【摘要】:青年利用手机建构并维持社会网络,在数字空间演绎真实性的社会交往,对社会时空系统进行重新认知,但也会因过度依赖手机接触而在现实生活中产生障碍。青年利用既有亚文化系统中物品的移植和意义的篡改来实现拼贴,产生新的意年指,从而选择和其他群体产生隔绝。手机的媒介融合特质,赋予青年文化自主生产创造中的更大权力,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抵抗主流文化的权威主义与精英主义。青手年在手机消费中注重风格与符号的表征,手机成为自我形象的外化,但亚文化风格随即被商业市场收编,成为大众的流行时尚。机【关键词】:青年手机亚文化表意实践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创新和不断发展,手机逐渐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亚可或缺的重要物件。手机可以帮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随身的沟通,已经高度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相对于其他群体,青年群体更为频繁地使用手机,也是最为充分利用手机功能的人群,青年的手机使用呈现出与文社会主流大众相异的亚文化现象。在这个意义上,青年使用手机媒介的行为可以被视作一种文化表意实践。在这个维度上来分析青年手机亚文化行为,包含着两个层次:化一是手机媒介在青年中产生文化意义的关系网络或话语系统,二是青年利用手机媒介传达的愿望与欲求产生的现实基础。的技术文化:社会关系建构与时空观念革新全国新表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媒介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渗透是全方位的,文化同样不闻能置身于媒介技术化的浪潮之外。手机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核心正如马克·波斯特所言:“技术革新中最关键的不仅是效率的增加,而是身份构建方式期意以及文化中更广泛而全面的变化。”①手机号码已经成为维持社会关系的一种个体代刊·号,一个或两个手机号码就代表一个特定的个体,个体通过这些号码与社会网络中的江苏其他个体维持社会关系。对于青年而言,尽管他们还没有充分地建构与融入社会网省实双络,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交往圈子,他们需要手机来维持并扩大这种圈子,以增加十自己的资源储备,为以后完全进入社会做准备。与中老年人群相比,“青年更频繁使用佳期践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社会网络容易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频繁地建立和中断社刊·②会关系”。很大程度上,手机的虚拟交往正好可以弥补青年群体间直面接触的缺失,华姓名与号码紧密连接,以至于个人身份仅仅作为数据空间中的一个东西存在于手机东及地通讯录之中。虽然手机号码作为一种存储空间上的磁性模式呈现出一种物质表现,它区优的真实性却体现在数字定义的空间领域中。这种技术与文化的交互正如尼葛洛庞帝秀其描绘的那样,信息的DNA比特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期刊青年与他们的父辈群体相比,对于时间的感受也出现一定改变。时间不再只是固影定的小时与分秒,他们对社会时间系统进行了重新认知,建立起流动性和碎片化的时间单位。最明显的事例就是青年如今惯常用手机随时进行购物、订餐等行为,凭借手机媒介,青年可以在等待电梯时或是在拥挤的地铁中从容应对,只需低头就能进入手响机构建的庞大数字世界,这也形成了目前青年人的时间策略。但是手机媒介的高度发展与充分融入也会给青年生活带来一定弊端。麦克卢汉26 MEDIAOBSERVER◆专家论坛◆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手机自从诞生以来,就成为占用,把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服饰、音乐、语言人类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具性媒介,历史上从来等揉合在一起,从而“建构出一种另类的认同,传没有哪个媒介像手机这样24小时贴身伴随,全面达一种可以被察觉到的差异:一种他者”⑤,并由此侵袭与霸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所有片段和维改变了隐藏其间的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在这些商度,其跨越时空的传播能力使个体的感觉器官得品内部产生了新的对立的意义。以充分延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中出现了所谓的手青年利用手机媒介创造了属于自身群体的独机依赖症,并较多地反映在青年群体中。手机依赖特的语言系统。以手机为媒介的传播是一种基于症包括过度沉溺于手机接触而不能直面现实生文本的互动交流方式,需要手机键盘或者点击触活,生活价值和行为方式必须从手机中寻找依托,屏才能输入与传递信息。为了提高文字录入速度满足于手机建构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或是追逐文字表达的个性趣味,青年乐于用汉字、社会互动等等③数字、符号、英文、字母等进行组合,改造原有的中。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技术统治者想用控制自然的方法来控制社会,而这导致的必文词汇,甚至用谐音、怪词、别字来进行文字输入,然是伤害人的交往行为,压抑人的本性。这也是目从而使传统的书面语言产生变异。除了将现有网前青年手机技术文化发展过程中值得警醒,并需络语言移植到手机信息表达中外,依照手机媒介加以合理引导的一个重要领域。的独特性质,一些手机输入法已经具备将书写文字直接转化成图片的功能。手机用户们的自主创媒介文化:拼贴构造的新意义与新权力新也是屡见不鲜,譬如前些时日在青年群体中广为流传的“·__·”这条手机短信,在安卓系统的短青年手机亚文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已信互文环境下变成了一条可爱的小鲸鱼。这种多有的物品体系和意义系统,譬如流行音乐、影视欣媒介、直觉性的文字表述方式,对于书面文化和印赏、网络冲浪、小说阅读、电子游戏、偶像崇拜等业刷文化时代中线性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构成了一定已存在的文化系统,通过对这些物品的移植和对的挑战,从而也表现出青年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意义的篡改来实现青年手机亚文化的拼贴。拼贴方式的演变和革新。一词来源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意即“在一套完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青年在手机使用群体中的符号系统里,把物体重新进行排序和语境更新,异常活跃,他们不仅是手机青年亚文化的主动接以此来产生新的意义”④受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创制者。手机作为信息。正如流行音乐一直是青年亚文化中非常重要丰富、随身携带的媒介,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群体文的构成要素,在手机应用层面,流行音乐以手机铃化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青年广泛利用手机接声、手机彩铃等形态再度呈现。在公共场合,个性入微博、社交网络、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手机应化手机铃音的响起成为青年自我风格和个性品位用。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中国互联网市的彰显。青年较多选择自我喜欢的流行音乐、动漫场中微博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目前最为炙手音乐或是搞怪音响作为自己的铃声,而对于社会可热的网络形态,利用手机更新或阅读微博成为大众常用的手机铃声譬如凤凰传奇的一些音乐会了当下青年人最为时尚与常见的休闲方式。凭借持负面评价,将其贴上“农业重金属”的标签,认为手机终端登录微博,青年实现了个人事件的随时2其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从而将这些人群与自我记录和自我观念的表达,这些表达可以是日常琐0群体隔离开来。原先青年观赏影片需要在电影院碎事件的平实叙述,手机摄录的某幅图片、某段视13正襟危坐,阅读小说需要捧着厚重的书册,如今,频,也可能是对于公共事件的关注,甚至也会是对.0青年正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开展这些行为,并且可于当下的一些经济、政治形势的分析与评论等等。3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完成。以往青年手机媒介的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使得青…通过各种奇装异服表征群体特性或个人的兴趣品年亚文化行为与手机媒介发展共生繁荣。手机媒…位,现在青年用自我喜好的方式来装扮自己的手介向青年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青年在表达自我…机,将其贴上各类贴纸、水钻,或是使用不同图案立场,进而形成对文化霸权仪式抵抗的层面,获得…的外壳和吊饰等等。这些被用来组成手机风格的了极大的释放。与传统媒体时代中青年的自主表……道具不仅现实存在,而且它们携带的意义构成一达受到局限相比,手机媒介中的草根文化瓦解了…个和谐系统,各种符号被建立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堡垒。借助手机的力量,青…指向。青年手机文化通过对物品和符号的挪用和年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形成了迥异于传统媒体格27 传媒观察2013.03◆专家论坛◆局时代的特征和特质,致使通俗文化无论从内容到相关的产业中去。经由商品形式的收编,将手机还是样式都更加多元化,媒介文化的草根性与世亚文化符号转化为大众产品,变成流行时尚,进行俗化趋势日益明显。对青年亚文化来说,手机形成大批量生产,从而削弱亚文化风格符号的反叛性了一个虚拟的“场域”。社会行动者一旦进入这个意义,抹杀亚文化的颠覆力量⑧。青年亚文化与商场域,必须相应表现出与该场域相符的行为,以及业市场间形成一种暧昧含糊的关系,为之服务的使用该场域中特有的表达代码,从而构造出特殊同时也受其利用,对于时尚高度敏感的供应商知的边缘文化部落,扮演着与主流文化迥异的角色。道时尚和风格在控制青年购买手机的流向上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消费文化:符号风格消费及其商业收编围绕着手机的消费与使用行为,青年群体中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族群,手机亚文化由青年主体间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指出人类已经由生产社性产生并遵从,它的一系列表意实践有益于青年群会步入消费社会,消费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性逻辑。体保持同一性的源泉、社会交往的途径和青年共同“消费文化标示着消费不再是一种效用或者使用体的集体意识。在现代生活这样一种碎片化的动力价值的简单实现,而是变成了符号和形象消费,其机制中,手机的基本属性———移动性、自媒体、伴随着重点在于有能力无穷无尽地重塑商品的文化或性与个性化与青年亚文化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象征层面,使它更适合充当商品符号。”⑥和社会普青年亚文化的内涵;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反过来通大众消极被动地接受商业价值相比,青年群体又促进了手机亚文化的革新变迁,二者呈现出共生在手机使用层面更加积极寻求自我的小众风格。互利的发展关系。青年通过手机的话语体系及表意在青年看来,手机消费不仅是物质性和功能性消实践建构身份认同,展示特有群体的自我风格,建费,同时更加是文化的、心理的和意义的消费。手构出独特的手机亚文化系统。机消费的符号功能受到青年群体的极度重视,并(作者为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讲师,且具有社会表现和形象塑造的功能,其中最为醒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目最可读的标志便是他们使用手机的独特风格。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青年手机亚文化的建构及风格一词对于亚文化研究意义颇为深远,被看作其影响研究”<11YJC840064>,江苏省高校哲学是亚文化的“第二皮肤”,是亚文化群体的“图腾”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新媒体生态中的青年全⑦。风格往往体现出亚文化的协商式抵抗,总是或亚文化研究”<2012SJB840012>,及南京邮电大国新显或隐地传达出亚文化的特征、根源和地位。学科研基金项目“基于信息化的流动少数民族社闻手机的使用风格成为了青年群体内部极具吸会管理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核心引力的符号,也是他们与社会大众彼此区别的标期志。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手机的品牌选择、手机————————————————————————刊·的独特外饰、手机的彩铃铃音等手机应用上,不参考文献:江苏少青年对于手机品牌有特定的偏好,对于不同手①[美]马克·波斯特著,范静哗译:《第二媒介时省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机品牌的特性、性能以及最为潮流的手机型号如双②袁潇、风笑天:《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十数家珍。佳究现状》,《中国青年研究》2011(04):78-81。期青年是追求个性的社会群体,而个性的获得③MotoharuTakao,etal.AddictivePersonalityand刊·就在于自己消费的物品不同于他人消费的物品。ProblematicMobilePhoneUse,CyberPsychology&华但无论消费者怎么进行这种自我区分,实际上都Behavior,2009,12(5):501-507.东地是倒向了某种固定模式,都是通过对某种抽象范④[美]约翰·费斯克著,李彬译:《关键概念:传播与区例、某种时尚组合形象的参照来确定自己的身份。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2004,31。优秀青年群体通过手机以及附属物件标示自我风格,⑤⑧[美]迪克·赫伯迪格著,陆道夫、胡疆锋译:《亚期文化: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0、117。刊这些不同风格形成了存在差异的内部系统,这一⑥[英]迈克·费瑟斯通著,杨渝东译:《消解文差异系统从其本质而言是与青年的社会角色选择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相一致的。这种差异性的风格形成后,却会迅速被2009,105。追求新奇性和时尚感的商业市场捕捉与收集,社⑦胡疆锋、陆道夫:《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会抗争转向成为流行的范畴。青年建构的手机亚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南京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出新的潮流、新的款式,而它们又会反馈2006(4):4。2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