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ID:34464612

大小:42.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_第1页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_第2页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_第3页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_第4页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柳新霞2011330350205工业工程11(2)班摘要:工作压力是当今员工职场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之一。适度的工作压力曾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使许多知名企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然而近几年随着竞争的加剧,员工工作压力不断加大。有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过大可能引发各种恶性后果,如抑郁症、社交冷漠症、过劳死等,并且报道出有白领阶层中英年早逝的现象。这些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应如何应对和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企业和员工都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员工中的一类知识型员工展开分析,研究了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提出疏解员

2、工压力的策略。关键词:知识型工作压力工作绩效策略正文:2012年10月,一家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了它的最新调查结果: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早在2010年,富士康就已出现“跳楼门”事件,之后更很多类似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像华为公司长春办事处一名赵姓员工跳楼自杀等等,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并且分析员工压力问题。之所以我这里选择知识型员工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知识是今天唯一深远资源。如何提高知识员工的产量是经理人员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且就在2010年有

3、关数据显示知识型员工与体力型员工比例为8:2,并且比例逐年增加。更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每年的自杀人数已高达28万人,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年龄段知识型人群的第一大死因,而自杀的起因,相当一部分是压力太大。工作压力的定义很多,近些年的工作压力是这样定义的:工作行为在工作环境中受逼迫和威胁的各种引起压力的因素长期并且持续作用于个体,而受个体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个体产生的各种生理心理与行为的一种系统过程。而工作绩效的定义长期以来争论不断,目前给出的较为贴近实际的定义是,工作绩效不单是一种结果的产出,也不单是一种行为过程,是“结果+过程”的形式。追溯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

4、系,最早的是Yerkes和Dodson。Yerkes和Dodson以老鼠做实验,得到了压力与绩效之间的一种倒U关系,如图。我要累死了~~冲劲十足!没有动力~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模型显示:当压力等于员工的最优承受区间时,员工的工作绩效达到最大值。而压力过小或过大都会使工作绩效降低。因为压力较小时,工作缺乏挑战性,人处于松懈状态之中,效率自然不高。当压力逐渐增大时,压力成为一种动力,它会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效率将逐步提高。但当压力超过了人们的最大承受能力之后,压力就成为阻力,效率也就随之降低。压力的最佳水平应该是具有挑战性并且能产生积极的

5、情绪而不是痛苦或者是阻力。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就采用的是全员动态管理的机制。从1993年起,海尔根据员工的业绩将员工分为:优秀、合格、试用三类,并进行动态转换。即试用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转换为优秀员工,优秀员工如果懈怠则可能降为试用员工。这叫做“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海尔的经理管理层也分为三类:优秀、合格、不合格,实行竞争淘汰机制。对于中层管理人员也采用分类考核、竞争淘汰、届满轮换的机制。这种用竞争淘汰机制对人力资源实行动态配置的做法,彻底打破了铁交椅、铁饭碗及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弊端。海尔经过三工改革后,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

6、作。”这种制度就像一针振奋剂一样,使原来处在毫无压力毫无竞争环境中的员工突然有了危机感和进取精神,他们不停的奔跑,使企业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使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可谓绩效达到上图中的最高点。当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知识型员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呈现出空前的巨大。他们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增长,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讲,离职,跳槽成了面对压力,减少生理心理痛苦的一种手段。世界薪酬协会2007年12月份对其649家会员企业的电子问卷调查发现,工作压力过大是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参与这项问卷调查的95%是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其中28.3%为私营企业,51.6%为上市公司

7、,20.1%为非营利机构。以上各种数据说明过度的压力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压力产生的不再是积极的效应而是痛苦。继续以海尔为例,2003年,在海尔仅事业部部长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就有20多位离开了海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到了海尔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也是一再号称要向海尔学习的伊莱克斯中国公司那里去了。可以说,目前的伊莱克斯中国公司,除总裁刘小明以外,第二级管理人员许多都是原海尔的人员。当人们对伊莱克斯的骤然崛起惊讶不已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其实里面有海尔的功劳。在乐华,也是海尔人的天下。海尔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封安生出任乐华总经理,海尔的朱庆仲出任了乐华电工的老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