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60185
大小:930.47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3-06
《邮寄送达之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邮寄送达之实证分析TheEmpiricalAnalysisonServicebyMail作者姓名:黄璐指导教师:唐力教授西南政法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内容摘要送达难问题在近年来的民事诉讼司法实务中愈显突出,但学术界对于民事诉讼送达制度的讨论并不多。送达制度在民事诉讼制度中所占比例不大,而且从表面上看主要涉及送达技术设计问题。然而民事诉讼送达作为各民事诉讼行为的连接桥梁,是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邮寄送达的使
2、用量增长速度快并已成为法院主要送达方式,实务问题也随其使用的增长而不断出现。相对直接送达而言,邮寄送达虽然效率高,但不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我国民事诉讼实务深受“权力本位”司法观念影响,肇致法院在诉讼程序中掌握极大的主导权。因此,法院为了民事诉讼程序得以顺利进行,未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作足够的考虑,过多地使用邮寄送达取代直接送达,民事诉讼程序存在是否合法之虞。此外,我国法律无邮寄送达相关救济措施规定,邮寄送达成为现时民事审判实务中最便利、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送达方式。邮寄送达问题根源在于我国立法未没
3、有邮寄送达配套措施规范。在法律合理规范之下,邮寄送达可克服其缺点,更好地服务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因此,我们应该给予邮寄送达充分重视,迈出解决“送达难”问题的重要一步。毛泽东曾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要解决邮寄送达的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邮寄送达的实务情况,才可对其做出完善。全文围绕邮寄送达的调研结果,结合学界对邮寄送达相关探讨,并借鉴外国邮寄送达做法,对我国邮寄送达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共计三万余字。第一部分是邮寄送达概述。该部分介绍了邮寄送达从唯一的邮政挂号信途径发展到现今邮政挂号信与
4、法院特快专递双轨送达途径历程。随后文章亦对邮寄送达立法现况作大概介绍,并将邮寄送达定位为法院诉讼指挥行为。虽然邮寄送达为职权送达行为,但实际上是由协助送达主体——邮政机构执行,因而存在一定的不足。然而邮寄送达的利大于弊,其设立具有制度合理性,是诉讼公正与效率价值协调的体现。第二部分为邮寄送达的域外考察,其中主要以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的邮寄送达程序与救济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在对外国邮寄送达程序的考察中总结各国邮寄送达做法的特点:法国民事诉讼邮寄送达没有限制送达时间,在送达地点和具体送达方式上亦极具灵活性;德国
5、民事诉讼的依职权送达和应当事人要求送达皆允许使用邮寄1送达;日本执行法院文书送达的邮政机构工作人员被赋予公务员身份;美国在放弃送达程序与特定情况中都可邮寄送达文书。各国灵活使用邮寄送达的同时,亦为相关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救济措施。第三部分是我国邮寄送达实务介绍与分析。据调研数据显示,邮寄送达在法院审判工作中使用量很大,送达区域主要分布于法院辖区内和辖区相邻城市。受“权力本位”主导的司法观念影响,法院过度使用近距离邮寄送达取代直接送达,该现象存在违法之虞。第四部分提出了邮寄送达的现存问题。邮寄送达最大的问题是我国法律没有为
6、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救济措施。其他细节问题主要体现为因我国法律没有提供明确地址确定方法导致的送达地址难以确定、协助送达主体义务不明为不规范邮寄送达行为留下责任空隙、邮寄送达限制不明确等问题。第五部分对邮寄送达现存问题提出完善建议。首先,我们应完善邮寄送达救济措施。其次,将错误扼杀于摇篮中,我们应该配套邮寄送达措施,规范邮寄送达的运行细节。再者,邮寄送达可通过送达执行主体制度改良得到完善:我们可借鉴日本邮寄送达的做法,赋予执行法院送达任务的邮递员公务员身份;我们也学习法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做法,建立执达员制度,进一步解决送达
7、难问题。最后,送达难问题可通过送达地址的获得途径完善得到解决。户籍登记地址对民事诉讼文书送达有重大辅助作用。通过完善我国户籍登记工作,并将诚信度的评估与其申报地址的准确性挂钩,促使人们积极申报及更新其个人地址。此举不仅便于法院获得准确送达地址信息,且可为其他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关键词:邮寄送达;实证考察;送达地址;协助送达义务2AbstractThepracticalproblemsoftheserviceinthecivilprocedurehasbeenworsenedinrecentyears,th
8、ough,theacademicsofrelatedrealmdidn’tpayenoughattentiontoit.Thelegalservicessystemismereasmallpartofthecivilproceduresystem,andjudgedfromtheappearance,itseemstobeonlyaboutth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