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唐代吐蕃内侵与河陇语言地理格局的演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第4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2007(总第182期)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alSciences)GeneralSerialNo.182唐代吐蕃内侵与河陇语言地理格局的演替X李智君(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河陇地区,历史上是我国西北地区三大语系的绾结地带,因此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相互接触与混化的情况司空见惯,但语言演变的具体形式如何,却并不清楚。清理吐蕃内侵所导致的语言地图变化可以发现,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在拥有不同语言的民族政权发生更迭时,会导致该地域民众语言的演变。这种演变的动力在于民众
2、语言与官方语言之间的差异与不同,而演变的方向是民众语言向官方语言看齐。其原因在于官方语言政策的强制性,但演变的速度取决于民众语言的人群规模以及二者之间文化比较优势的大小。关键词:吐蕃内侵;河陇;语言地图中图分类号:K9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07)04-0105-08一个民族的语言,记录着该民族走过的漫长的历史道路。语言也是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从事一切精神活动和维持社会联系的必要基础,故语言在维持民族独立和统一方面的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秦汉时期,汉语由陇右向河西的扩展和传播,主要是以军事手段拓展疆域,并通过移民屯[1]92-99垦、守边来完成
3、的。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反复拉锯的过程。汉语大规模占据河西,因为缺乏被占据者一方的,或者说是非汉语语言民众一方的资料,研究者只能拟测汉语扩展的空间范围,却无法了解被同化民众在民族语言变化时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强势语言影响下弱势语言的适应和变化过程。这对于语言地理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与之相反,吐蕃内侵给了我们研究这一个过程的机会。吐蕃内侵过程之所以有样本价值,就在于吐蕃的内侵和最后退出河陇都发生在唐代,因此唐人能够完整地观察记录这一过程,从而保留了一些该领域研究的珍贵资料。一、吐蕃内侵前河陇地区的民族语言及其分布从民族地理角度来看,处于黄土高
4、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的河陇地区,恰恰是亚欧大陆内部的草原民族走廊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民族走廊的交汇地带。从古至今这里都是不同民X收稿日期:2006-09-28作者简介:李智君(1968-),男,宁夏彭阳人,厦门大学历史系讲师,历史学博士。·105·族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一块土地,区域内民族众多。一般来说,民族语言的分布近似或等同于该民族的分布。在吐蕃内侵前,即8世纪前期,河陇地区的民族和语言的分布情况大致是:吐谷浑吐谷浑通行的语言继承了鲜卑族的语言,即以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的鲜卑语为其民族共同体的语言。其官方所使用的文字,很可能是汉字。①圣历三年(700),吐谷浑首领诺曷
5、钵之孙宣超“袭故可汗号,余部诣凉、甘、肃、瓜、沙等州降”。然而把他们安置在什么地方,官员们意见不同“,宰相张锡与右武卫大将军唐休议徙其人于秦、陇、丰、灵间,令不得畔去。凉州都督郭元振以为‘:吐谷浑近秦、陇,则与监牧杂处;置丰、灵,又迩默啜;假在诸华,亦不遽移其性也。前日王孝杰自河源军徙耽尔已句贵置灵州,既其叛,乃入牧坊掠群马,瘢夷州县,是则迁中土无益之成验。往素和贵叛去,于我无损,但失吐谷浑数十部,岂与句贵比邪?今降虏非强服,皆突矢刃,弃吐蕃而来,宜当循其情,为之制也。当甘、肃、瓜、沙、降者,即其所置之,因所投而居,情易安,磔数州则势自分。顺其情,分其势,不扰于人,可谓善夺戎
6、心者也。岁遣镇遏使者与宣超兄弟抚护之,无令相侵夺,生[2]6227-6228业固矣。有如叛去,无损中国。’诏可。”对于内附的少数民族安置地的选择,历来都是很慎重的,对吐谷浑的安置也不例外。争论的最终结果是把吐谷浑安置在河西凉、甘、肃、瓜、沙等州。吐蕃吐蕃的民族语言,即古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公元699年,吐蕃论钦陵与赞普器弩悉弄之间内讧,论钦陵兵败自杀,追随钦陵的“赞婆帅所部千余人来降,太后命左武卫铠曹参军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将骑迎之,以赞婆为特进、归德王。钦陵子弓仁,以所统吐谷浑七千帐来降,拜左玉钤卫将军、酒泉郡公。壬辰,以魏元忠检校并州长史,充天兵军大总
7、管,以备[3]6539-6540突厥。娄师德为天兵副大总管,仍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怀抚吐蕃降者。”由此拉开了吐蕃入居河西的序幕。至开元年间(713-741),唐、蕃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在双方拉锯战中,吐蕃逐渐分布到河西各地,还有相当数量的吐蕃人散布在祁连山地的河谷之中。如《旧唐书·吐蕃传》记载了开元十六年(728)吐蕃在祁连城下败于唐军的情况“:八月,萧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弩手四千人与吐蕃战于祁连城下,自辰至暮,散而复合,贼徒大溃,临阵斩其副将一人。贼败,散走投山,[4]5230哭声四合。”祁连城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