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中医活血化瘀法用于妇科病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中医活血化瘀法用于妇科病探析【摘要】中医活血化瘀法是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中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这种方法的治疗能够达到气血通畅、去除瘀滞以及调经止痛的功效,对于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来说是有着十分现实性的意义。为了探讨中医活血化瘀在妇科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我们对月经病患者实施相应的中医治疗,分析采用中药活血化瘀药对治疗妇科常见血瘀病的效果。【关键词】中医;妇科;活血化瘀;临床应用1妇科疾病症状我国中医认为,血是女性健康的根本,是女性能够孕育新生命的必要基础。只有在血脉畅通的前提下,女性的各项生理才能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
2、平,身体才得以维持在一个健康的状况。如果身体因外界各种因素的侵害,而无法保证血液的正常畅通,各种瘀滞堆积在体内,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我们收集妇科血瘀疾病患者资料发现,月经病患者,月经量少,经血呈暗紫色,有血块,腹部持久性疼痛。舌紫黯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带下病患者,带下绵绵不断,黄稠秽臭,唇口干燥,手足心热,腰部酸痛。苔白黄腻,脉濡数。崩漏病患者,这类疾病会导致引导流血不断,流血时间过长,通常会超过十五天到二十五天不等,血量大且颜色暗,经常会有血块随之排出体外,患者小腹疼痛。同时观察这些患者的舌头,
3、也呈紫色且暗淡,脉象晦涩。产后病患者,产后小腹冷痛,四肢冰凉,恶露不断,量少色黯。舌紫黯或尖边有瘀点,脉象弦涩或沉而有力。患❷痕病的女性,极易发生卵巢囊肿及子宫肌瘤等情况,且这些肿块十分坚固,不宜排出。这些患者的舌头呈浅紫色且暗淡。患有不孕症的女性,一般是结婚三年到五年期间从未发生过怀孕的情况,来月经时量大且颜色偏黑。2中医活血化瘀法对妇科疾病的治疗2.1月经病的治疗经期生理痛是女性群体中十分普遍的一类疾病。这一组的患者经诊断,痛经的类别可以分为三种,包括气血不畅、气血不足以及肝肾功能较弱。对这类患者采取中医活
4、血化瘀法来治疗。配制处方:赤芍15g、桃仁10g.五灵脂10g、吴茱芋10g、红花10g、川苇15g>枳壳8g.当归15g等。在这些药材中,赤芍性能温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的功效,同时不会伤到人体本身的机能;当归可以起到滋补的作用。这些药物的共同作用会起到活血止痛的效果。这一组的患者每日按药方服用一副,服用五副是一个疗程。还要再加入相关的具有养血功效的药材,从根本上解除痛经。包括党参、丹参、白术、白苇分别15g,桑寄生、菟丝子分别20g以及柴胡6®这个处方每天喝一副,七副是一个疗程。2.2闭经的治疗原则气
5、滞血瘀证以理气活血,祛瘀通经为治。方药以血府逐瘀汤加减为治,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15g,当归10g,生地10g川苇10g,赤芍10g,牛膝10g桔梗10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15g2.3产后病的治疗以元气受损,淤血内阻,多虚多瘀为特点,治疗以补虚化瘀,逐瘀止血,养阴活血药治疗。药物组成:①党参、元胡、生蒲黄、五灵脂、当归、佐以牛膝、坤草、焦山楂、川芍、桃仁炮姜、枳壳,丹参,丹皮等多药合用。其中,党参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之效。②枳壳可治血损营虚,具有收缩血管之功效。多药合用,共奏养血活血,逐瘀
6、止痛之效。2.4❷痕病的治疗❷痕病的引发一般是由于气血不畅,瘀滞在体内而导致的。患者有这类疾病的女性通常出现气血不足,血脉不畅的情况,久而久之就结成了痕。病症的变现为呼吸气短以及体表出现瘀血为主。这类病的理疗方法,主要是疏通血脉,化解瘀血,再辅助以条理气血的药物。为这类病症的开的处方为桂枝茯苓汤。包括:桂枝10g,茯苓15g,桃仁15g,丹皮15g,金银花30g,莪术15g,红花15g,三棱15go以上药材中,桂枝是用来使血脉畅通,化解体内湿气的;茯苓这种药材含糖量高可以起到预防肿瘤产生和保护肝脏的功效;莪术可
7、以用来消除瘀血,对于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这些药物的共同作用会起到消除结❷化解瘀血的效果。这些患者每天服用一副汤药,十二幅是一个疗程。2.5不孕症的治疗中医以为产生不孕的原因首先是机体正气虚弱,因此,本组不孕症患者行温肾调肝,温经散血,调经助孕治疗。处方:川赤芍109,桃仁、红花、郁金、杜仲、香附、益母草各15g,菟丝子、鸡血藤20g,蒲公英30g元胡15g,没药9g,肉桂10g干姜6g。其中,川赤芍具有活血通经、凉血散瘀之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之效;杜仲补肝肾,固冲任,对肝肾不足所致诸症具有良好的效果;鸡血藤则
8、具有散气活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温肾调肝,温经散血之效。本组患者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剂。3总结总的来说,女性体质所致,经常会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以及外伤血瘀等情况的发生。它既是某些疾病的病理结果,也是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中医中的活血化瘀疗法是从病理根本着手,攻逐体内瘀血达到通畅血脉、消散瘀滞的治疗效果,妇科血瘀病治疗中的重要治疗方式。参考文献[1]罗磊•浅谈妇科疼痛的中医诊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