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ID:34337323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_第1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_第2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_第3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申文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广东广州511450)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理论特征,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从而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几年前Internet在国内还是一个专业化术语。然而,几乎是一夜之间,它已悄然向我们走来,走进我们的生活,使人类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人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而且生活在网络社会中,尽管不能说“网络社会”就是一种社会“形态”,但与传统社会相比,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发生了

2、重大变化。“网络交往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存发展方式。”[1](P375)然而,网络具有两面性,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来讲,网络上的信息有的有利于人们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的对原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其优势和积极效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它的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作出相应的对策,加强监管,引导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其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新时期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很实际的一项工作,从中央到学校都在强调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

3、治教育,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很多学校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也有不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呢?不同的学者加上不同研究视角,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还是有差异的。我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2](P5)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具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特征,但作为一种新的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较,又有一些新的特征:(一)从“他”到“你”——教育双方地位的平

4、等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人们的网上交往无须考虑自己或对方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宗教信仰等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不必顾虑世俗间的偏见和利益冲突,避免了现实世界的危机和压力,缓解了各种矛盾引发的面对面的冲突,人们的交往更深层次地体现为“自然之我”的宣泄,心灵的沟通成为思想意识联系的纽带。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能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平等的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3](P378)双方地位的平等,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积极参与,得到了学习机会,在这一参与的过

5、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二)从“灌输”到“对话”-—教育活动的双向性。与传统的单向灌输不同,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原有单一的“灌输式”、“说教式”,实现了由“灌输式”为主向“对话式”与“灌输式”并重的转变。网络思想教育更加突出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再只是居高临下地一味说教,因为这种做法会使理论变得更加枯燥、干瘪,显得苍白与无力;使受教育者感到厌倦,失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是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与交流、对话,采用讲解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给受教育者更多的机会

6、,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去辨别、去分析,引导他们去思考,使受教育者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三)从“一”到“多”――教育方式彰显个性化。因特网本来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自觉自愿互联而形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与传统思想教育的模式化和划一性相比较,网络思想教育更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兴趣,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理论的宣传,同时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实际,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四)从“点

7、”到“面”——教育对象的广泛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得以借助于技术手段,克服了时空的障碍,使人类的交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自由天地。同时,网络空间的出现克服了以往受时空限制的“点对点”的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点对面”甚至是主体之间的全方位的交流。过去人们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与一人或几人在特定的地点进行交流,在网络时代,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的地点就任何内容(当然,在遵守网络伦理、法规的前提下)同自己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交往。因此,网络使人们的交往的内容、交往的形式和交往的观念都发生了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