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

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

ID:34292195

大小:69.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3-04

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_第1页
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_第2页
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_第3页
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_第4页
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知隐喻视角下对《好了歌》英译文的研究  【中文摘要】长期以来,《红楼梦》已在国内外成为最受欢迎的研究领域之一,特别是对红学感兴趣的知识分子,体现《红楼梦》主题的诗歌《好了歌》是非常有研究意义的。当下许多学者聚焦于《好了歌》,隐喻和翻译,然而,很少人把重点放在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好了歌》的隐喻翻译上,没有详细的证据证明这首诗歌的英译已被彻底而系统地研究。因此,使中国学者更好地知晓诗歌翻译和隐喻翻译就是一个关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科学发展,文化强国等"中国梦"实现的积极工程。本文聚焦于《好了歌》隐喻翻译,先简介前人学者对《好了歌》的英译和隐喻理论发展历

2、程,然后继续分析《好了歌》九篇英译中的隐喻,最后得出关于《好了歌》隐喻翻译研究的结论,包括译者隐喻翻译特征,旨在通过隐喻翻译建立科学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字】认知;隐喻;《好了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1前言  1.1理论依据和意义  本文的理论依据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和隐喻互相依赖,不可分割。概念隐喻是语言隐喻性的表现,语言中的常规表达本质上就是以前的概念隐喻。隐喻经过历史地使用后演变为如今的常规表达。隐喻是思维中的深层结构,涵盖个人、民族、文化、环境、价值观等许多方面。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和使用隐喻的

3、能力。这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如人生经历和想象力有关。语言使用者不同的记忆力、文化水平、年龄、生活环境、阅历等因素都影响其对同一隐喻的认识。认知概念隐喻和诗歌常通过意象建构一个中心概念,即文学中诗歌主题,或拉考夫(Lakoff)所言的概念隐喻。诗歌主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隐喻表述。这种认识启发我们,可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比分析原诗和译诗的概念隐喻后作翻译批评。  本文旨在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比分析《好了歌》原文和9个版本英译文中的概念隐喻。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它会使人们认识到,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在当前人类面临生存挑战和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语境中,虽

4、然隐喻自身并不能解决人类面对的问题,但语言的历史积淀却具有启发和反思价值。通过研究《红楼梦》中《好了歌》英译中的隐喻,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诗歌翻译和隐喻翻译是一个关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科学发展,文化强国等"中国梦"实现的积极工程。  1.2研究背景和目的  《好了歌》是《红楼梦》中一首有重要意义的诗,该诗指出了小说的中心思想。反复出现的两个神秘人物(一僧一道,即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增添了超自然的元素;他们是来自世外的报信者。他们代表作品的基本主题的循环主旨,即不可否认的道家思想。跛足道人,以最谦卑的自命不凡的言语,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矛盾性和荒谬性

5、,同时以道教的名义蔑视嘲笑儒家的人生哲学。儒家学派的人生观,包括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对爱情事件的感触和对家族的依靠,被诗中叫"神仙"的道家学派的代表彻底否定。"神仙"是没有欲望的,因此总是自由的。  《好了歌》这首诗的主题是一个概念隐喻:色即是空(EverythingIsNothing)或物质即非物质/有即无(TheMaterialIstheImmaterial)(佛家的"空"与道家的"无",二者相通)。这里"色"代表世人的各种欲望,一般说来,即佛教中的"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污

6、染了灵魂。所以我们可以把《好了歌》这首诗的主要思想总结为四点:(1)所有的名声,财富和爱情都是人生中的束缚;(2)人们为寻求他们渴望之物的各种欲望所驱动;(3)然而,当生命结束的时候,所有好的东西也一定结束了;(4)这样说来,人们应该想办法成为"神仙",保持无欲和自由,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好东西而奋争。  本研究要达到的目标是: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视角,通过研究《红楼梦》中的诗歌《好了歌》及其9个不同版本的英译文,找寻原文和译文中的概念隐喻,看译者在概念隐喻翻译方面是否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即所谓异中求同,旨在发现不同译者的隐喻翻译特征,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7、。本研究着力解决以下问题:我们能否基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好了歌》8位不同译者的9篇英译文这一语料研究《好了歌》译文中的概念隐喻有没有体现原文中蕴含的概念隐喻:有,是什么,在哪里;没有,为什么?  1.3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本论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是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翻译理论与《红楼梦》《好了歌》英译文相结合,比较分析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评论。本研究的创新点是把《好了歌》,翻译,认知隐喻这三方面结合在一起,运用西方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好了歌》9个版本英译中的隐喻翻译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最后给出了结论。  2文

8、献综述  2.1研究数据  《好了歌》英译文有九个版本,八位译者,分别为:(1)包腊(E.Bowra,英国清朝海关职员)译文(18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