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41770
大小:75.4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4
《《蜡烛》教案_图文文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屮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蜡烛》教学设计编写者:苏汉审稿者:刘健单位:来宾实验学校单位:来宾实验学校课题蜡烛执教者教材分析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木文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文章却是什么的感人,教学中可以抓住蜡烛这一条线索。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南斯拉夫老妇人的形象。同时也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学情分析学生曲于远离战争,无法对战争冇很深的体会,自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类來说的灾难,他们一直停留在战争是好玩的一件事,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上的
2、战争都是一样的残酷。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处。2、进一步学习人物的塑造方法,并训练初步赏析人物的能力。3、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从而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操。教学重难占八、、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揣摩意义深刻的语句。学习结合情境分析人物的能力。教法和学法引导自主探究点拨教学主要流程预习检查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品读赏析,深入探究拓展提升,归纳小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强盗肆意践踏人类文明,在纷飞的炮火中,一切有形的东西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但不可摧毁的是反法西斯联盟钢铁般的意志。
3、一支蜡烛照亮了战争的一角,“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止像一个儿了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多媒体显示:一支蜡烛点燃到众多蜡烛燃亮了……呈现字样“蜡烛”一:整体把握: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时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口己唯一珍爱的结婚屁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2.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
4、叙的六要素。明确: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了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土•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止。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止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3.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即第7段)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一偷袭)第二部分(从“方场的一边”,即第8段
5、至“回到地窖里去了”,即第31段)写老妇人埋•葬红军战土。时间:1944年9月19日傍晚至凌晨。("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地点:老妇人的住处一一〃一堆瓦砾〃〃砖瓦半掩着一个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人物:南斯拉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事件的经过: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炮火艰难地安葬了红军战士的遗休,并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上,悼念烈士。第三部分(从“拂晓前”即第32段至结尾)第二天当红军们准备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时发现了那个坟堆,而且老妇人再次送来蜡烛。时间:第二天拂晓地点:战友的坟墓前人物:老妇人和红军战士亦可如下划分:第一部分(1—7段):写苏联红军要偷袭桥头堡时,有一
6、位战士牺牲To第二部分(8—13段):写老妇人育乞西亲眼目睹这位战士牺牲的经过。第三部分(14-31段):详写老妇人育乞西置生死于度外,安葬红军烈士,还在坟堆上点上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第四部分(32〜44段):写苏联红军寻找战士尸休时,却发现坟堆、老妇人和烛光。4、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的。赞美反法酋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二、具体分析:(-)分析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1、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44年9月19日早晨,地点是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附近的一块方场。起因是五个红军战士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结果其中一个名叫契柯拉耶夫的
7、红军战士牺牲在方场上了。连长准备第二天再去进攻时,再埋葬这位战士。2、在第一部分的叙述中,有环境描写如第2段中“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下一人高的下半截”,从这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侧面反映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战士的伤亡和牺牲作了衬托。3、第5段和第7段乂交代了德国人的炮火“整整一天”“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再次交代了战场上环境的危险,这也是为下文做好铺垫。(-)分析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叙述的地点发生了转变,以老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