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十四)

讲记(十四)

ID:34236105

大小:8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4

讲记(十四)_第1页
讲记(十四)_第2页
讲记(十四)_第3页
讲记(十四)_第4页
讲记(十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记(十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般若品释·讲记 9以下是教诫:【对此从本于无生同时显现、空与缘起从本无离无合的法性大平等,乃至未起彻底定解,应需勤集资粮,及亲近具相殊胜善知识,长期串习真实之关要。】空和缘起本来无离无合,意思是:空和缘起不是首先在一起、后来分离,也不是首先分离、后来融合,而是从本就无离无合,也就是本来不二。现空无别的法性不偏在有边、无边、二俱边、俱非边,由于不偏在四边戏论上,因此是大平等。有、无等偏于一边,不是平等义。不偏在任何边上,就是“平等”。这超出世间所说的平等,因此是“大”。在大乘佛道的实证上,对“大平等”生起彻底定解是极重要的一关。在还没有生起彻底定解的时候,需要做到这样三点:第一

2、、精勤地积累资粮;第二、亲近具相的殊胜善知识:(就是对离一切戏论的法性大平等义具足正见,以教理通达空性的善知识。“殊胜”,是指胜过小乘善知识等。“亲近”,就是诚心地做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这样三种事,来让善知识欢喜,这就叫亲近。);第三、亲近之后长期串习真实的关要:就是听闻般若法的真实教授,长期持续地串习有教、有理、有窍诀的关要(“真实”是指善知识所传的教授,有圣教的证明,以正理决定成立,而且以窍诀力容易趣入实修。)。【所谓“以听闻骄慢及以见世间量的诸多观察,纵经百劫精勤,亦不能通达少许”的此一上师教言,求解脱者应持为心宝。】般若品释·讲记 9通达远离戏论的空性,不是以

3、分别心执著能达到的,就连在离戏的总相上也需要长期修习。只是在善知识座前听几天法,辩论几下,就以为可以修,这是不一定的。“以听闻骄慢”,就是稍微听了一点,就自以为通达而生起慢心。“以见世间量的众多观察”,就是以分别心作这样、那样的观察,都与离戏不相应。经上有一句话:“分别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可见这是超越世间的境界。单凭自以为是的慢心和见世间量的种种观察,即使用一百劫精勤,也通达不了少许。“上师教言”,就是全知一位引导修行上师的教言。对上面这句教言,凡是求解脱的人都要受持为心上的珍宝。五、正说道的无上力用分二:(一)开示究竟实相 (二)结归道的无上力用(一)开示究竟实相

4、【如是,何时实、无实诸法何者亦不住心前,尔时无其余谛实之相故,即无一切耽著所缘而无余戏论极为寂静,此即唯各别自证智所立、不可言说、如虚空中央般的大平等性。】这是指示究竟实相。般若品释·讲记 9虽然时常说到离四边,其实除了实和无实之外,并没有别的戏论,一般不会执著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两边。在任何实法、无实法都不住心前的这个时候,就再没有别的谛实的相了。计执一个法谛实的情况只有两种:要么以为内外法是实有的,要么认为实有不对,无实才是谛实。在实和无实诸法都不住心前的时候,就寂灭了一切耽著所缘,极为寂静。“唯各别自证智所立”是简除分别心所立,这时一切能、所二相都没有了,完全成了不二,

5、随后这个心的本性的智慧,不需要别的戏论法。没有别的触证的心,唯一是以各别自证智自证,所以说“唯各别自证智所立”。“不可言说如虚空中央般的大平等性”:就像虚空的中央不偏在东、南、西、北等的任何边上,法性不堕在轮回、涅槃、能知、所知、有、无等的任何边上,叫做大平等。诸法的体性原本如此,不因造作而成,因此是“性”。【究竟实相如是之故,《般若摄颂》云:“尚执蕴空行于相,菩萨未信无生处。”】究竟的实相就是这样离四边、离所缘相的缘故,所以《般若摄颂》上说:还执著在蕴空上的菩萨,心还行在相上,并没有对无生处生起正信。意思是说,即使缘着五蕴执著它是空性,也就是心里计执“这不是实有的,是自性空

6、”,心还是缘在相上,著了空相,并没有信入无生。【《中论》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于空,诸佛所不化。”】佛说空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脱离有、无、常、断等的一切妄见。如果谁对“诸法无实”执著了,把它执为诸法的究竟实相,那诸佛也没办法教化。本来说“空”就是为去除实执,但现在又执牢了“空”般若品释·讲记 9,那就无法可治。就像药能对治毒,药本身不能变成毒,药成了毒,就再没有可对治的药了。(这是说对于无实起执著,就修不了真实殊胜的道。)【如是,如同为遮遣耽著种种有事、无事之相而宣说十六空,此寂灭一切戏论之双融法界,即是大乘殊胜证悟的特殊之处,对此也称为大中观。】《般若经》和

7、龙树、月称的论中都说到十六空,其中,针对耽著种种有事的相,宣说内空、外空、内外空等;针对耽著种种无事的相,宣说空空、胜义空等。从这双遣有、无二边来看,这不是对无生、无灭、无事等的单空安立大空性,而是就离绝一切戏论取名为大空性。(这里说遮遣,要看到不是在境上有什么有事或无事的相,诸法的实相本来远离一切戏论相。这些相只是由能取的心执著有事、无事,从而颠倒现的。)这里的要点是:大乘殊胜证悟的特殊之处,就是区别于小乘的所证以及并没有到达究竟的单空。由于有这样的殊胜之处,就立名为“大中观”。平常说的“大中观”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