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31565
大小:10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2-12
《论语讲记宪问第十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讲记宪问第十四.txt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柴米油盐的岁月。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憲問第十四一、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原來講佛經,而後添了論語,因為諸位同學的文學教育太落後。文學從表面看不出來,其實內容是道,道是本體,不可違背。佛法是出世法,與世間法離不開,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論語講世間法,若講出世法就說的簡要。因為有儒家配合,所以佛教傳入中國才能發揚光大,儒學也因為佛學而更了解,因為儒學有性與天
2、道。佛經是中國文理,不懂中國文學,佛法也不能通達。但是今日之下能通儒佛的人很難找到,一門尚且不通,若儒佛都不通,而能通二門的更沒有這個道理。本人學過佛,也看過中國文學的書,大體上儒佛二者能不會起衝突。你自己若懂文學,便知現今儒佛都是末法。佛法固然是末法,中國文化也是末法,把線裝書丟到糞坑內。大家要想懂文理想進步,只聽吾講,不行。吾是依古注講,古注全看完了,再為你們講其中的一條。但是會說不如會聽,要怎麼樣聽法呢?佛經的禪宗說:一聞百悟,就如中國文化的舉一反三,你們如果不能如此思想法,往後就不能為你們講了。每逢講一種道理,你聽
3、了正面,你自己要去想反面,從左右、遠近去想,自己推想,必須自己悟。大家要自修唐詩,吾教唐詩,你是白聽,為什麼呢?六經以詩經為首,不學詩無以言,大家聽不進去,唐宋詩的一二字有改幾個月的,有改一二年的。應酬詩可以快,若細加研究就不容易,不知改了多少次。當時做的看得懂,改好反而看不懂。孟子云:「公輸子能與人規矩,不能與人巧。」你們必須自己求。大家學佛,後來能否成就,不可靠,若不依佛所說行,只依表面,所信的便不真。讀論語若不依著實行,也不行,所謂「博我以文,約之以禮」,理固然要高,實行卻在近處。例如諸弟子問孔子如何行仁,顏子問的低
4、,孔子簡單以四勿答復,四勿看似淺顯、簡單,但大家卻不肯依著實行。能依「常禮舉要」做就能成功,吾碰很多釘子,你若不開悟,前途十分渺茫,你連眼前也看不見,如何辦事?你們讀唐詩,三月能為他換一字,就不錯,能夠有一字比古人好,一切學問就都上去了。「憲問篇」論語每一篇的題目如詩經一樣,取第一句前二三字。憲,「原憲為之宰」的原憲,孔門中最窮的弟子,做宰官得了祿,卻不要,問孔子,孔子告訴他可以送親友。姓原名憲,號子思。「憲問恥。」「憲問恥」,一般開頭有子曰,或曾子曰,有子曰。為什麼有時又有「有若對曰」?為什麼一人有多種稱呼?又有「子路、
5、仲由」的不同?這裡為什麼要說「憲」問恥?問孔子什麼叫恥。為什麼不說「原憲問恥、原子問恥或子思問恥」?學問之道,不容易,例如放置在冰箱的東西,不可以立即放入鍋中,隔行如隔山。你若看了常禮舉要記得住,就懂這個道理,這就是博文約禮。從前小孩開蒙念三字經,吾讀了八十餘年書,現在九十多歲了,三字經也不敢說全會講。如朱子的學問是有名的,還有很多錯,何況其他人?吾不僅是字講不了,它的格局、脈絡就不懂,那只不是堆砌文字而已。三字經有起承轉合,開首「人之初」、「性本善」,下接「性相近,習相遠」,為什麼說是「習相遠」?因為不教的原故。「苟不教
6、,性乃遷」是接「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孟母教子就是專。.---見到人該如何稱呼,是直稱他的名,還是稱他的字等等,這有遠近的區別。這一章「憲問恥」的體例應如何說?常禮的「稱呼」有遠近親疏的區別。三字經云:「群弟子,記善言」,論語是群弟子記錄的善言,經文中稱「有子、曾子」者,是有子、曾子的弟子所記。朱子就學這一點,說「子程子」。若顏淵、子路等僅僅是普通的稱呼。對長者說話,要說自己的名字,這一章是原憲自己記載,所不自稱子或號,只稱名。「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子曰。孔子答覆他。下文又有問句,句讀很要緊,三字
7、經云:「小學終,至四書」,「詳訓詁,明句讀」,現今的書標點錯的很多,這一章那一處是一句?那一處是一讀?邦,邦家。有道,一切上正當的軌道、整齊。穀,俸祿,古時給的是糧食,如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邦有道接受俸祿,邦無道接受俸祿,都羞恥,這是朱子的講法。講一節書,只會講不行,必須看其他處所說,與這一章說的相同就沒問題,如果不一樣就有問題。另有一種說法是:「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這種說法好講,不是合在一處講。邦有道可接受俸祿,如泰伯篇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正與
8、這一章相反,一對照就能講上來。國家有道時就接受俸祿,不致於羞恥,因為不論辦事的大小,已經為國家盡了義務。若邦無道而作高官拿高薪,什麼事也不做,國政亂七八糟,這是在誰手裏造成的?那是可恥的事。? 這二句,同學可學,臨財毋苟得,不能因窮而要錢財。如嗟來之食,最終不食而死。黔婁貧窮,齊魯請他去做官,終身不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