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20655
大小:163.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3-04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富阳市第二中学林日青[成果提要]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回应了社会转型性发展及学校整体性变革提出的要求,针对以往以知识单向传递为特征的“独白式教学”的弊端和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交往形式单调等问题而展开研究。课题从“对话教学”的理论认识入手,寻找对话教学方式的共同要素和基本结构,进而结合中学教学实际,提出了对话教学的研究构想,明确了课堂上对话的基本形式和实践要领,形成了一套对话教学的运行机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如:从关注学生的需要出发,创设开放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差异,抓住互动学习
2、的机遇,促进多项交流;适时捕捉点拨,引导体验探究,丰富教学资源。此外,还从不同学科特点出发,深入探讨课堂对话教学策略,推进教学向高层次发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了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课堂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向走向多向互动,展示了新基础教育的改革风貌,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对话理念学科课堂教学主动参与多向互动“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于2002年3月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立项,历时三年,已基本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课题组特撰写研究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以往教
3、学中对话缺失问题的反思与批判这里说的“以往教学”,既包括人们经常指称的以知识单向传递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也包括人们为了克服单纯讲解和传输的弊端而倡导的“问答式教学”,后者虽说是对前者的超越和突破,但并未真正体现对话的精神实质,至多只是把原来是一方独白出来的事实、知识或真理,字面意义地转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权威、书本权威依旧,学生仍然没有自主理解和独立言说的自由,真正的对话仍旧没有立足之地。这样,从讲授式到问答式的转变,仅仅只是将原来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对话在以往教学中的缺场,以及对话缺场带来的危害和弊端。1.课堂上独白
4、盛行导致了对话缺失传统教学中的“加时之风”、“题海之术”、“灌输之道”盛行,结果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成本(代价)高、效率低。教学走进了“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怪圈。这种状况下,要谈对话几乎是一种奢侈。自然而然地,“抢时间”“讲效率”使教师独白成了无可非议的“潜规则”,与小学、初中相比,高中教学中的教师独白尤其“顺理成章”。在一些也讲教学改革的学校和地方,虽然看起来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然而,只有少数尖子学生能幸运地成为回答问题者,他们渐渐成为“配合”老师一问一答顺利进行的“小明星”,也就是说,在教师独白基础上,添加了“明星学生”独白。一些
5、教师也会安排一点小组讨论,但是,分组讨论中组长或其他“小权威”又无形中垄断了话语权。这样一来,在教师独白加明星学生独白的“二重奏”中,多数学生渐渐被剥夺了参与言说的权力和发展自我的机会。2.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呈现出单向性和不平等状态独白盛行无疑会带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失衡,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1)教师主宰。教学模式逐渐由教师、书本和课堂的“三中心”演化为“五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五中心”26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传输的关系,致使学生自学能力、生活自理
6、能力、思想自律能力缺乏。(2)明星“专制”。少数学生的“受宠”导致学生的分化与对立,弱势群体受到双重“压迫”,只能被动发展,得势少数也容易恶性膨胀自己的所谓“主体性”,获得虚假的自我形象。其结果,弱势和强势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都会受到限制乃至扭曲。3.独白盛行与“物式”教学“联手”,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及生存质量低下传统教学由于过分强调升学目标和知识本位,使教学的过程异化为只讲教书不讲育人、只见“物”不见人的“物式”教学,具体说来,物式目标成了教学的唯一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教学的惟一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了评价的惟一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组织教学的价值
7、标准。这种物式教学,加上与其相适应的独白盛行,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言说的自由被剥夺、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学习变成反复机械操练的苦役(高三尤其如此)。学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生活,青年初期本应具有的理想、抱负、生活热情、创造精神和想象力,还有社会责任感、人生的自我规划意识与能力等等,都受到严重阻碍,其生存质量堪忧。(二)对话教学的实践依据:学校变革呼唤对话教学1.学校变革要求课堂发生转型性变化近20多年来,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在价值取向上先后经过了重知识、重能力、重情感个性等非认知因素、重整体素质、重主体性发展的演变,在改革的切入口上也先后
8、经历了学科教材教法改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