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09426
大小:4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4
《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兼论绿色学习(G-Learning)的理念与行动纲领*本文是作者应邀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2011年8月21~22日•重庆)所作的大会报告。本文转载了《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桑新民等,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原文18000字,本文采用了论文第一部分);《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桑新民等,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原文14000字,本文压缩为6500字)。作者将以上两篇论文进行了组合,删改、补充,并
2、征得原刊物同意,应邀在《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8期(会议专刊)发表。桑新民(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阶段的历史序幕已经拉开。在这一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信息化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特殊使命,《纲要》对此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概括“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
3、10-7-30(1-3).]对《纲要》这一战略视野的理解和研究,使我们深刻而强烈地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将成为今后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杠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中国教育系统的整体改革与创新发展,在21世纪信息化与全球化合流的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华文化教育之独特魅力,推动人类文明沿着平等、和谐的健康道路可持续发展,这一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以教育信息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主攻方的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这既是严峻的时代挑战,也是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能否为这一宏伟蓝图在中华大地上的展现出谋划策?这不仅需要超越教育
4、技术学二级学科的狭隘眼界,而且必须超越教育学一级学科的专业视野,要从国家今后十年文化教育创新发展之战略全局出发,更要从21世纪人类文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出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们直接面对和经历了近15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潮流中超常规发展的酸甜苦辣!怀着这样一种专业人士所特有的心态和情怀,我们在此斗胆进行一番对我国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全局发展的战略思考,以求教于同行和关心我国教育信息化、关心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各方人士。一、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时代背
5、景和战略视野在全国学习和贯彻《纲要》,尤其是从国家教育战略高度制定《纲要》实施的总体行动纲领时,对教育信息化意义与价值的准确定位,对其内涵的正确理解和解读,是推动和保证今后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2102从当前许多地区、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及社会公众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现状来看,与《纲要》精神最大的差距就是仅仅将教育信息化看成是教育发展的条件和保证,不少人总是将教育信息化看成是外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技术设施建设和投资行为,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来建设校园网络、配置计算机教室等硬软件设备,显然背离了教育信息
6、化的方向和目标。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偏差,其原因与过去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初级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是分不开的。任何国家、地区和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始阶段,首先当然需要集中力量进行各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但如果将此误认为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指标,势必形成技术设施建设导向的教育信息化理念,脱离甚至背离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航道和整体目标,结果必然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与低效率。为扭转这种认识的偏差,有必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加深对教育信息化新阶段时代背景和战略地位、意义之认识。1.世界发达国家已开始步
7、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世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越过了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开始深入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的新时空和丰富学习资源,探索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层学习行为,并创造出各种交互式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的新形式,推动学习方式变革。这标志着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降临,也开始展现出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强大威力和广阔前景。这一历史性转变是通过在反思中超越单纯技术导向,并在学习科学专家群体的引领下完成的。在美国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时代转变的艰难历程。自20世纪90
8、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掀起的“数字化生存”风暴风靡全球,很多信息技术的推崇者都乐观地宣称,电脑屏幕上的学习将会取代书本学习,计算机将代替老师、颠覆课堂与学校……这些理念的传播使当时的政治家、家长和企业家逐渐形成强烈的愿望:计算机应该进入学校教育,并大力推进计算机和互联网进入教室。到2003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