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朦胧诗及其他(朦胧诗的历史).doc

【5A版】朦胧诗及其他(朦胧诗的历史).doc

ID:34194327

大小:103.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3-04

【5A版】朦胧诗及其他(朦胧诗的历史).doc_第1页
【5A版】朦胧诗及其他(朦胧诗的历史).doc_第2页
【5A版】朦胧诗及其他(朦胧诗的历史).doc_第3页
【5A版】朦胧诗及其他(朦胧诗的历史).doc_第4页
【5A版】朦胧诗及其他(朦胧诗的历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朦胧诗及其他(朦胧诗的历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7A版优质实用文档朦胧诗及其他1.朦胧诗和80年代以来的诗歌变革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年轻诗人开始崛起于诗坛,给诗苑带来了一股新异的诗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他们中的主要代表有:食指、北岛、舒婷、芒克、多多、顾城、江河、杨炼、林莽、梁小斌、王小妮等。这批年轻诗人所引发的新诗潮之所以在7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诗坛上,是由特定的时代语境和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就其发展过程而言,最早可溯源到“文革”时期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许多知识青年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

2、、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郭路生(食指)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就是这种情绪的最初渲泄:“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郭路生曾被人们称作“文革”时期“地下诗歌”第一人,后来他借用西方现代手法创作的带有古典诗词韵味的《相信未来》,一度在知青中流传,对“地下诗歌”的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当时,围绕某一知青点曾出现许多诗歌创作群落,其中尤以“白洋淀诗歌群落”最为有名。它是

3、在1969年至1976年间,由北京赴河北白洋淀一带插队的一批知青构成的创作群体,主要包括芒克、多多、根子、林莽、方含、宋海泉等。由于白洋淀距北京不足二百里,各种新思潮便很快波及这里,70年代初北京青年“地下阅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等,也很快在白洋淀传阅,从而形成了适宜于“地下诗歌”2607A版优质实用文档7A版优质实用文档生长的独特人文环境,也使许多成员日后成为新诗潮的主将。“白洋淀诗群”于1976年因芒克最后一个离开白洋淀而告终结。当他们陆续返城之后,在1978年12月刊印了民间刊物《今天》,这是他们作为朦胧诗群最初的半公开亮相。1979年3月,《诗刊》发表了北岛的《回

4、答》,标志着朦胧诗由地下正式走上诗坛,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冲击波。由于这批年轻诗人大都经历过十年浩劫,有过激情和理想从狂热到幻灭的过程,所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年少时天真和单纯的信仰被欺骗之后,不免有些失落和迷惘。由此,他们便开始产生一种悖逆心理,不仅怀疑“文化大革命”,甚至也怀疑起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北岛《回答》)“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北岛《一切》)这就是一代人在特定时期所怀有的特有情绪。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沉落下去,而是开始了执着中的奋起、迷惘中的寻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求光明”(顾城《一代人》)。顾城笔下一代人的形

5、象,正是这一代青年最真实的象征。因而,在他们丰富而又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中,既有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惊悸、恐怖、苦闷、激愤,又有心灵的痛苦、迷茫、空虚、失落,同时也有在反思过程中所孕育的新的希望和理想……当他们怀着这种情绪走近诗歌时,又不期然地与西方现代派艺术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和汇通。于是他们一改传统直白浅露的抒情模式,而大量采用象征、隐喻、反讽、变形、通感、暗示等艺术手法,使之呈现出一种隐约朦胧、含混甚至歧义的诗意氛围,因此人们便把这类诗称作“朦胧诗”甚至贬称为“古怪诗”。在思想和艺术上,“朦胧诗”表现出独具的鲜明特点,这主要体现在自我形象的主体性特征和独特的意象艺术两个方面。文学是人

6、学。新时期文学的觉醒也是“人的觉醒”2607A版优质实用文档7A版优质实用文档,而朦胧诗又可称作是第一只报春的燕子。诗人们崇尚人的价值、人的意志和应享有的一切权力,认为诗人首先是人,他们“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对‘人’的一种关切舒婷:《人啊,理解我吧》,《青年诗人谈诗》第21页,××出版社1985年版。”。而“我们过去的文艺、诗,一直在宣传另一种非我的‘我’”。在朦胧诗人这里,“人”被解释为一个会思考、怀疑、有七情六欲的“自我”,“表现自我”成为他们共同遵循的诗学主张。朦胧诗出现之后,有人曾把朦胧诗人称作“迷惘的一代”、“信仰危机的一代”,将他们的作品斥之为仅仅是消极地表现了对现

7、实的厌倦、失望和内心的苦闷、空虚。事实上并非如此。的确,他们固有的信仰曾经失落过,也曾一度产生过彷徨和迷惘,但他们没有绝望和沉沦,而是开始了更执著的探索和寻找,并且确立了新的理想。他们所具有的历史意识、民族忧患意识、怀疑意识和现实批判意识,都奠基于一种新的理想之上,带有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这是一个诗人能自觉融入历史和社会中去的产物。正如杨炼所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作为民族的一员而歌唱,我坚信,只有每个人真正获得本来应有的权利,完全的互相结合才会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