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

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

ID:22739137

大小:5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1

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  _第1页
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  _第2页
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  _第3页
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  _第4页
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  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边缘续忆:朦胧诗时期的广东及其他1  在我的记忆中,新时期开始于一种半梦半醒、忧乐绞缠甚至有点诡异的氛围。一方面是邓丽君情意绵绵的婉约歌吟在亿万民众中不可遏止的潜流,一方面是朦胧诗手抄本、油印本在文学青年、大学生中的辗转阅读,铭刻了对前一个时代尚存的文化余威的抵抗经验,神秘而令人陶醉。在现今一般人的印象中,由朦胧诗引发的中国新诗潮的主要舞台在北国京城(或许加上四川、东北等地区)。网上有些回顾文字说,朦胧诗运动基本没有广东什么事,这并不确切。广东固非初始策源地,但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前半期,广东不仅有满地的港台卡式录音带,也有各高校学子的文学社团和自印诗刊(如中山大学

2、的“红豆”,华南师大的“野花诗刊”等)。广东也是新诗潮的一个平台。即使把后来包括深圳文坛在内的发展看作是由外省移民引入的影响为主导力量,省城广州也仍有看点。  这一时期活跃于广州的诗人包括《瓶中船》的作者筱敏、从阳江闯入省城文坛的林贤治、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马莉、辛磊、陈小奇,和我一样来自华南师大中文系的司徒杰,还有胖子沈宏菲、瘦子诗评家朱子庆(马莉的中大同学,后成为其夫)等,活跃者应有数十人,他们的写作和活动,对北方袭来的朦胧诗新潮有过一番热闹的呼应。当时广州除了先锋性鲜明的《花城》杂志不时刊发有份量的诗歌外,花城出版社的诗歌编辑室也颇有动作,先后创办过《海韵》、《青年

3、诗坛》等杂志。我已经记不得这它们谁者为先,哪个为后,只知道它们出出停停,有时改个刊名似乎是为了探索新的编辑方向再出发,实际上仍是同一个编辑室在运作,这可以看作是本地出版界感应到全国诗歌变革热潮而不甘沉寂的迹象。如果说民间诗刊是中国新诗一个重要传播渠道的话,当时除了《诗刊》《星星》和部分诗报以外,其余公开出版的专门诗刊并不算多。广东这连串出版的诗刊,就为全国热情高涨的诗爱者提供了多一个阵地。我的印象,顾城、芒克、王小妮、吕贵品、叶延滨等人都在上面发过诗作。广东诗人在上面写的自然更不少。  这段广东诗刊的历史,主事者是诗歌室的负责人罗沙,还有诗歌编辑鞠英(她自己也出版有诗

4、集)。先后加入过这个编辑室运作的还有性情激越的林贤治和倾向于守护传统的杨光治等人。那个时期我在华南师大读本科和研究生,罗沙因其妻子在华师工作,所以家就在校园内,他有一天找到我说:你比较中庸一点(不知算是表扬还是批评),来做我们的一个“社外编辑”吧!遂经常在上下班路过我所住的学生宿舍时,顺便交给我一大包来稿要我看,由我提出初步阅评意见再交他拿回出版社处理。所以我那时就大量接触了不少一线诗稿。我看稿的感觉,当时那些已经渐有名气的诗界明星,多数情况下都没有把他们的好稿拿给这个广东的诗刊,投来的多是他们写的不怎么好、在其他报刊上可能发得不顺利的存稿,所以我也“枪毙”过不少人的

5、稿子,甚至包括顾城这样的名家(当然“建议采用”的是多数)。这使我认识到,天才诗人们不见到下笔都是好东西,他们的光芒也是媒体参与选择和造就的结果。有时候我会想起何其芳对自己的感叹:这一生写过多少坏诗!  前一段时间,深圳杨宏海主办第二届打工文学论坛,当时有个北京编辑就说,他收到的打工文学来稿多数很差啊,怎么弄出这么大动静来?我就拿自己这段经历,说估价一种文学现象,光从一手来稿来统计并不准确,也应该从公开发表和社会反响的层面看。我们必须承认“过滤”其实是对“生成”的参与。现在各种高校编的强调历史性的当代诗选本,就是在继续过滤。  2  历史地看,前面说的这番朦胧诗时代的广

6、东诗刊经营不太成功,最终没有在全国取得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最后无疾而终。罗沙本人爱琢磨叙事诗,在诗界风云激荡中不作偏执的决断,能在各方争持中取个平衡就不错了,想走出一条新路则举步为艰。但这也使这些个广东诗刊容纳了各方声音,虽然不致一端独大,倒也爆发过几番论争,比如就如何评价广东诗人洪三泰诗作等议题,就成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争吵的标靶,演变成全国诗坛论争的“广东版”。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朦胧诗”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广东的发明。最初发难的是广东作协负责编《作品》诗歌的黄雨(一个被解放的“右派”,国学根基很好的先生),他撰文指责当时的诗作新潮“不足为法”,紧接着是一

7、个经常在《羊城晚报》写评论的章明,发表了《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口气就更激愤了,这个议论搬到北京的《诗刊》上,引发轩然大波,然后才有北大谢冕、福建孙绍振、吉林徐敬亚“三个崛起”的辩护,遂使“朦胧诗”这个本来是否定性的评价概念,作为历史的标志从兹屹立。  但广东从来不是一面倒的。尽管谢冕富有沧桑感地指陈“中国诗歌的每一步改变都要以几代人的情绪激动为代价”,但广东的激动却不见得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惨烈。广东有它不计较的、随意的空间。这一时期广东除了上述诗刊外,也推出了好几个诗选集,如《中国当代青年诗选》(谢冕主编,花城版)、《朦胧诗300首》(肖野编,花城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