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93344
大小:56.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教学观:“预设”还是“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观:“预设”还是“生成”一、背景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新理念就是与时代发展脉搏相合拍,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符合,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女口:淡化知识的简单传授及其预设,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的理念。如今,课改已来到我们身边:教师正在经历着新、旧教学观的矛盾冲击。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学习中已形成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对各种事物,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几乎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更有他们独特的认识。二、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一个晴朗冬日的下午,随着一阵急促的上课铃声,我的目光与
2、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对视后,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思路,开始了这节课:师:我们今天学习“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边说边板书)首先,请同学们粗读课文,概述本课主要内容。学生们很快便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师:我们开始研究第一个问题,“追究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追究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分哪三种情况。学生们读后作了完整回答。这时,赵帅同学站起来问:"老师,'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加以确定?”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讨论这个问题。赵帅无奈地摇了摇头,其他同学也显出很扫兴的样子。课
3、堂继续进行。在同学们结合自己体验对如何依法保护环境发表看法后很快进入第二个环节,学习“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对此问题,我原计划只让同学们明白“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这个问题。但,当这个问题解决后,杜小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处理我们身边的垃圾?”我看了看表,离下课时间很近了,本节课我还安排了其他内容,所以,我又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讨论……”我的话还没说完,意外发生了。‘'老师,您又说'由于时间关系',又把这样的问题留到课下,难道您预设的问题值得课上来解决,而我们提出的你没安排的问题就不值得占
4、用课上的时间吗?我认为,我们提出的新问题更应在课上得到解决,把您的安排内容放一放,先解决一下我们的问题,不好吗?”——是杜小婷打断了我的话,而且似乎很气愤地如机关枪一般,说出了上面的这些话。其他同学和我都愣住了,而他们望了望她之后,很快把目光投向了我,课堂一下子紧张起来,时空似乎凝结成一团即将爆炸的炸药。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甚至有些不知所措,脑海在不安地翻腾着。啊!这是我的学生在向我提议,在表达压抑心头许久的呼声,在与旧的课堂、旧的教学观抗争,在呼唤新的课堂。我该如何做?是顾及老师之尊严,批评它否定它,还是接纳,赞
5、赏?作为教师的良知与责任心,让我清醒地作出决定,我应选择后者,必竟我是正在接受新课程,新课改的年轻教师,应明白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课堂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导航者、帮助者、参与者。我豁然开朗起来激动地说:“你提的意见非常好,谢谢你!也谢谢大家对老师的信任与帮助。”我略微调整了一下忐忑不安的心态接着说:“同学们谢谢你们的大胆,谢谢你们的提议,因为有了你们的合理意见,老师可以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这是老师的进步。而进步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组织引导同学们更有效的学习。以后让我们互
6、相帮助好吗?”“好!”异口同声地回答响彻教室,热烈的掌声更给了我一种冲动的喜悦。剩下的时间里,按照同学们的提议,我们进行了“如何处理身边垃圾”问题的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都非常投入,争先恐后地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了学生讨论的阵营之中。在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起,虽然我预设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我和他们一样有一种收获的喜悦。三、收获与反思课后,我认真地回想了那似乎是戏剧性的却又真实发生了的一幕,在赞叹完学生勇敢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1、新理念、新课改,仅仅停留在意识里,思想上
7、却脱离与实践之外。这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课改,毫无实效。2、学生:有思想、有个性的唯一的主体。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团需要点燃的火焰。3教学观:不仅要重视“预设”,更不能忽视''生成”。本案例,师生矛盾的焦点主要在于:教师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学生们则生成了教师预设之外的新的问题并求得解决。学生对此的反应让我认识到'‘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是以压制知识的生成和增长为代价而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完成教学任务,就难免得不偿失,并且会遭到学生的排斥。
8、传统模式下,追求的就是教师预定目标的整体实现性。它体现不出对学生学习需要和情境的变化的关注,体现不出对教学有利时机的积极“捕捉”和“发掘”,结果必然造成教学中“见物(教学任务)不见人(学生实际和情境实际)”的恶果,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后我们在教学中要“眼中有学生”,“要与时俱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