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ID:34191645

大小:602.99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03

上传者:文档小小白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_第1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_第2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_第3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_第4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校代码10125专业代码120201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姓名黄睿宸专业会计学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所属学院会计学院指导教师辛旭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七日 UniversityCode10125MajorCode120201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ThesisforMaster’sDegreeTitleStudyon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basedonCorporateGovernanceNameHuangRuichenMajorAccountingResearchOrientationAuditingtheoryandpracticeSchoolAccountingInstituteTutorXinxuMarch17th,2015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1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1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相继曝出的财务丑闻,公司治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来说不可或缺,它可以提升治理效率。由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逐渐获得认可,提高内审质量和公司治理效率就成了我国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着眼于公司治理如何对内审质量造成影响,提供了一个研究二者的新方向;同时也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内审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梳理了公司治理与内审质量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阐述了公司治理的内涵及结构;内审质量的含义、特点与衡量。分析了二者的联系,并对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做了必要说明。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提出了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管理层持股比例这五个假设,其中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用它的规模、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这三个指标来代表;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用它的规模来代表。在被解释变量方面,本文在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状况、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这四个指标,将各个指标主观赋予不同权数,量化了内审质量。在控制变量方面,选取了公司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经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股权制衡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2.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3.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4.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5.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通过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本文提供了从公司治理角度提高内审质量的政策建议。我国学术界对公司治理与内审质量大部分都是规范研究,很少采用实证研究。同时,大部分研究的是内审如何作用于公司治理,而在公司治理如何对内审质量造成影响这一方面研究较匮乏。因此,本文对公司治理因素如何影响内部审计质量进行了规范与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质量做出了一些贡献。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companyandrevelationsofaccountingscandals,corporategovernancehasreceivedawiderangeofattention.Peoplehavealreadyrealizedthatinternalauditingisofgreatsignificance,anditcanimprovetheefficiencyofcorporategovernance.Duetotheimportanceofcorporategovernanceandinternalauditinghasreceivedmoreandmorerecognition,howtoimprove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andcorporategovernance’sefficiencyhasbecomeafocusofscholarsinourcountry.Throughtheoreticalandempiricalresearch,thisarticleanalysestheinfluenceofcorporategovernancefactorsto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whichprovidesanewperspectivetoresearchtherelationshipbetweencorporategovernanceandinternalauditing.Atthesametime,thisarticleputsforwardfeasiblemeasurestoimprove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and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Thispaperarrangestheforeignanddomesticresearchliteratureaboutcorporategovernanceand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thenitexpoundstheconnotationandstructureofcorporategovernance,themeaning,characteristicsandmeasuresofinternalauditingquality.Onthisbasis,thepaperanaly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corporategovernanceandinternalauditing,andelaboratesthetheoreticalprincipleofthem.Intheempiricalresearchpart,thisarticleputsforwardfivehypothesesintermsofexplanatoryvariable:equitybalancedegree,theestablishmentformofchairmanandgeneralmanager,theroleoftheboardofdirectors,theroleoftheboardofsupervisorsandtheproportionofmanagementshareholding.Theroleoftheboardofdirectorscanberepresentedbythreeindicators:thesizeoftheboard,thenumberofmeetings,theindependentdirectors’proportion.Theroleoftheboardofsupervisorscanberepresentedbythesizeofit.Intheaspectofexplainedvariable,thispaperselectsfourindicatorsonthebasisofotherscholars:thesubordinaterelationsoftheinternalauditdepartment,whethertosetupthesystemofinternalaudit,internalaudit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functionandtheexternalevaluationofinternalaudit.Withthefourindicators,thispapercalculates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throughsubjectiveassignment.Thispapercontainstwocontrolvariables:thesizeofthecompanyandrateofreturnonnetassets.Afterusingthedescriptivestatisticsanalysis,correlationanalysisandmultivariatelinearregressionanalysis,thispapercomestothefollowingconclusion:1.Thereisasignificantcorrelationrelationshipbetweenequitybalancedegreeand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2.Theestablishmentformofchairmanandgeneralmanagerhasnoobviousimpacton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3.Thereisasignificantcorrelationrelationshipbetweentheroleoftheboardofdirectorsand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4.Theroleoftheboardofsupervisorshasnoobviousimpacton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5.Thereisasignificantcorrelationrelationshipbetweentheproportionofmanagementshareholdingand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Onthebasisoftheabovetheoreticalanalysisandempiricalresearch,this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improve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fromtheperspectiveofcorporategovernance.Chinesescholars’studiesoncorporategovernanceandinternalauditqualityaremostlynormativeresearch,butempiricalresearchresultsarefarfromenough.Atthesametime,mostofthestudiesfocusontheinternalaudit’simpactonthecorporategovernance,neglectthecorporategovernance’simpactontheinternalauditquality.Asaresult,thispaperusesnormativeresearchcombinedwithempiricalresearchmethod,analysesthatcorporategovernancefactorshowtoaffect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then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toimprovethequalityofinternalaudit.Ingeneral,thispapermakessomecontributiontoimprovingtheefficiencyofcorporategovernanceandqualityofinternalaudit.Keywords:Corporategovernance,Internalaudit,Internalauditquality3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1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1摘要....................................................................................................................1ABSTRACT...........................................................................................................2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1.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21.2.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41.2.3研究文献述评与启示..................................................................71.3研究内容与方法.....................................................................................71.4主要工作和创新.....................................................................................81.5论文的基本框架.....................................................................................8第2章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理论分析................................................102.1公司治理的内涵及结构.......................................................................102.1.1公司治理的内涵........................................................................102.1.2公司治理的结构........................................................................102.2内部审计质量的特点及衡量...............................................................112.2.1内部审计质量的特点................................................................112.2.2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122.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性分析...................................................122.3.1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122.3.2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132.4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142.4.1委托代理理论............................................................................142.4.2信息不对称理论........................................................................142.5小结.......................................................................................................15第3章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163.1基本假设与初步结论...........................................................................163.2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203.3变量设计...............................................................................................203.3.1解释变量的说明........................................................................20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3.3.2被解释变量的说明....................................................................213.3.3控制变量的说明........................................................................243.4研究模型设计.......................................................................................243.5实证结果及最终结论...........................................................................253.5.1描述性统计分析........................................................................253.5.2相关性分析................................................................................273.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03.5.4研究的最终结论........................................................................313.6小结.......................................................................................................32第4章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344.1提高股权制衡度,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344.2控制董事会规模,健全独立董事制度...............................................344.3明确监事会职权,加强其作用发挥...................................................354.4小结.......................................................................................................35第5章结论与展望............................................................................................365.1结论.......................................................................................................365.2展望.......................................................................................................37参考文献..............................................................................................................38致谢......................................................................................................................4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43图表索引表3.1各个解释变量名称、符号及定义..................................................................21表3.2各个控制变量名称、符号及定义..................................................................24表3.3内部审计质量各个构成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5表3.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6表3.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27表3.6多元线性回归结果........................................................................................30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本世纪初,公司制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关公司治理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随着安然等公司相继爆发出了财务丑闻,关于公司治理的学术研究也迅速升温。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不可或缺,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学者们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可以优化公司治理,促进企业价值增值。因此,内部审计已成为公司治理中各个成员获得有效资源的途径。虽然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增加企业价值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已经达成了共识,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间的关系如何,却一直未能得到检验。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研究内部审计开始的比较迟。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内部审计才开始兴起。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内审工作成绩显著。不过对西方国家而言,还有较大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内审质量就成了我国的研究重点。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研究,许多学者都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但是对怎样提升企业内审质量却甚少涉及。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意义重大,而公司治理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审环境。那么,公司治理作为内审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否影响内审质量,就成为本文研究方向。1.1.2研究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公司治理如何对内审质量造成影响。这不仅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关注于理论,而在实证研究方面涉猎较少的情况,而且将研究的重点着眼于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方面。通过将规范与实证研究相联系,以获得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方法。因此,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和现实方面都有较大意义。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1.理论意义。一直以来,理论研究的学者都把重点放在了外部审计上面,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而有关内部审计的研究却被忽略了,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公司治理问题变的越来越重要,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需要更加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为公司治理的完善做出贡献。目前,对内审质量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如何控制内审质量,内审如何影响公司治理。而着眼于公司治理如何对内审质量造成影响的成果则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丰富了有关内审质量的理论,为该领域提供了一个新视角。2.现实意义。公司治理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发生的财务丑闻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公司的治理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本文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质量关系的视角出发,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的因素如何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也为内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措施。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在公司治理的研究方面英国学者CollinMayer(1982)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机制,是从投资者利益出发的,它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激励计划的相关内容。著名的英国学者Tricker(1984)指出,公司治理本质上是一种联系,它既有正式的又有非正式的,普遍存在于公司治理主体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同时,他还指出对管理者的绩效进行监督、确保管理者向利益相关者负责是公司治理的两大关键因素。1988年,PhlipL.Cochran和StevenL.Wartick认为公司治理是由于与公司利益有关的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问题。“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是它要回答的问题,即谁会受益于公司的运营?而谁又应该受益于公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司的运营?当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并不一样的时候,公司治理就产生了。英国Cadbury爵士(1992)在其向伦敦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公司治理是领导、掌控公司的一种制度和过程。Monks和Minow(1996)在其文章中指出:公司治理是将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的桥梁,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所以公司治理是在没有阻碍企业者创造新事物的前提下,有关如何使用权利来处置企业服务对象的权益。美国学者O1ive.Hart(1996)提出,公司治理其实是一种决策制度,它对除了人力资源以外剩余的控制权进行配置,即若在原始合同中对资产由谁使用并未详细说明,那么将由公司的治理结构决定。ShleiferandVishny(1997)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在所有权、控制权不一致的情况下,对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及关系进行分配和控制的一种制度。2.在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方面(1)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Stephen(l993)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内审的作用,应当确保内审部门在公司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其应当获得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的支持,确保沟通顺畅。Lightle和Bushong(2000)指出,为了提升内审人员的地位,获取有效资源,内审部门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内审作用。James(2003)指出,如果内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报告,则前者发现错误和舞弊的机率更大,报告地更加积极。这是由于隶属于审计委员会的内审部门,其独立性可以得到更高保障,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Stephen(1993)指出,内审若想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中不仅要有一个了解公司运营、能够管理员工的领导者,还要有一批具备良好业务水平的审计人员。他着重指出了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Gilmour(1998)提出,开展内审工作时,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与人员,确保独立性,根据公司经营活动的变化来快速转变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这样才会得到理想的内部审计工作结果。他关注的是内审的独立性、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是否灵活。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Kaplan和Schultz(2006)对美国上百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当内部审计检查出错误或舞弊时,如果内审部门隶属于审计委员会,更可能展开后续调查;但是如果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会对调查造成很大阻碍。Youmans(2010)指出,内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内审质量,例如审计的外部环境、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方法等等。(3)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Dennis(1998)认为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关键在于:①审计不应当关注过去已经发生的业务,而应该着重对当前业务进行审计,重点是控制和把握当下,为未来提供保护;②把风险控制作为审计的工作重点;③聘用工作熟练的审计人员。Al-Twaijry等(2003)认为以下因素是内审部门起作用的必要条件:确保独立性、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源、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扩展工作范围、能够获得管理层的支持。Bailey等(2006)提出,未来内部审计将不再着重于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而会转移到负责整个企业的管理控制和治理,它将会成为一种评估、管理和控制企业风险的机制。(4)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Brown(1983)在衡量内审质量方面选取了三个指标,分别是外部审计师对内审工作的满意程度、内审人员后续教育情况以及内审的报告模式。如果外部审计师对内审部门的工作比较满意,表示内审质量越好。Zain(2007)认为,内审人员如何评价自己对公司财报审计的贡献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有自身专业胜任能力、内外部审计师沟通是否密切等等。这一研究证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受许多因素影响,上述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1.2.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在公司治理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吴敬琏(1994)认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核心是公司治理,它是股东、董事会及管理层这三部分组成的一种框架。在这个组织框架中,上述三者之4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间相互制约。凭借该框架,公司所有者把财富委托给董事会;董事会具有决策权,有权决定高管的雇佣及解聘;高管人员由董事会聘用,在一定范围内负责执行具体事务。1995年,钱颖一教授在其文章中指出,从本质上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机制,作用在于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进而实现他们的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的结构应该包括:配置和行使控制权;监督董事会、高管人员及员工;设立和实施激励机制等。我国学者张维迎(1996)把公司治理结构分成广义和狭义。狭义的治理结构是对股东和管理人员的权利、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进行的设定,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对包括法律、文化及规章制度在内的关于公司权利的一种分配,这些将有助于公司经营过程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力划分,并有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胡汝银(1997)提出:公司管理(即公司治理)是董事会和高管人员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管理公司的一种机制。杨瑞龙、周业安(1998)指出,公司治理可以分成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外部治理包括产品及法律市场等,内部治理则是平时所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在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方面(1)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崔奇(2004)指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在逐渐增强。因此应当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全面监督,确保内部审计绝对的独立,这样才能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王光远、瞿曲(2006)提出内审作用发挥的大小取决于内审的地位。他们认为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参与公司治理层、管理层之间存在的受托责任关系。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的地位主要体现为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隶属层级,当其隶属于董事会或高管层时,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作用;若内审是向高管人员报告,作用难以发挥。王会金、唐厚燕(2008)认为: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内审部门更加可以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促进企业增值。张超(2010)指出,独立性对内审质量影响很大。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计隶属关系有很多种,选择独立性水平较高的隶属关系是上市公司应当仔细考虑的问题。(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时现、毛勇、易仁萍(2008)通过调查研究,从企业内审人员的专职兼职情况,工作年限,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是否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工作范围以及审计方法方面,对比了内部审计在国内外企业中的发展状况。金剑鸣(2009)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内审工作,发现内审的地位受到内审质量的影响。所以内审地位的提升需要依靠高质量的内审工作,此时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审计委员会的支持是两个重要因素。王守海,杨亚军(2009)选取了三个指标衡量内审质量,分别是内审部门的人员数量、专业胜任能力及内审客观性,分析了内审质量与财务报表质量的联系。(3)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阎达五、杨有红(2001)提出: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不仅应当包括检查账目,还应当包括评价内控制度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邱丘(2007)提出内部审计应当对股东监控经营者有所帮助,并且有助于评价zkq20151125经营者的绩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加企业价值。蔡丽萍、何恩良(2008)认为,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不可或缺,与外部审计相比,它在监督、评价、风险管理等领域具有很大优势。王拼、孟永峰(2011)认为内部审计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管理,评价企业面临的风险并提供建议,帮助企业战略规划,从而优化治理结构,增加价值。(4)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王冰倩、李嘉明(2011)以2009年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的信息为基础,研究了内审的地位、资源及工作范围如何影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认为高质量的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配合,有助于提升内审质量。钟浩(2013)研究了2007—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公司,在内审质量的衡量方面选取了独立性、人员数量、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工作开展、专业胜任能力五个指标,实证分析了内审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认为内审质量与企业价值成正相关关系。6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3研究文献述评与启示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公司治理开始的较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这一话题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学者们通过不断的努力,推动公司治理的理论不断发展,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国外对于内审质量的研究,大部分是规范分析,通过理论探讨得出相应结论。在实证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我国学术界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也并不充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还属于初期阶段,各方面制度不够健全,使得规范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并不完善,信息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内部审计质量难以量化,尚未形成得到广泛认可的衡量技术,从而阻碍了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因此,要加快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研究的步伐,就必须完善有关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治理。国内外学术界已有共识: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不可或缺,应该通过改善内审部门的工作来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不过很少有学者研究内审质量是否受公司治理影响。因此,这一角度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以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数zkq20151125据为基础,选取了衡量内审质量的若干指标来实证分析,在理论和现实方面都有较大意义。1.3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内容及方法,之后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然后阐述了公司治理和内审质量有关理论,主要明确了公司治理的内涵和结构、内审质量的含义、特点及衡量方法,对二者的联系还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公司治理因素对内审质量的作用。从而提出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来提升内审质量的方法。本文不仅采用规范研究,还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数据。在规范研究部分,阐述了公司治理与内审质量有关理论,之后提出本文的基本假设。在实证研究部分,根据解释与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后经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得到了实证研究的结果。在本文中,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互相配合、促进,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前者的成果需要后者来检验。1.4主要工作和创新对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联系,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但是研究角度大多是内审如何影响公司治理,而很少从公司治理对内审的影响这个方面入手。并且大多是分析理论,而很少实证研究。本文在参考其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审部门的隶属关系、内审制度的设立状况、内审的职能范围、内审的外部评价四个角度出发,分别赋予各个指标不同的权重,加总计算出内审质量的得分,构建了内审质量的量化指标。通过对各个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据此从公司治理角度阐述了一些提升上市公司内审质量的方法。1.5论文的基本框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zkq20151125第一章是绪论。先说明了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文献,分别从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和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这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接着阐述了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主要工作与创新点,概括说明了本文基本框架。第二章是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理论分析。主要介绍了公司治理的内涵及结构、内部审计质量的含义、特点及衡量,同时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还介绍了二者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第三章是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变量方面,本文提出了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管理层持股比例这五个假设,其中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用它的规模、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三个指标来代表;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用它的规模来代表。在被解释变量方面,本文在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部门、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状况、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这四个指标,通过对各个指标主观赋予权数的方法量化了内审质量。并加入公司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控制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之后使8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以获得结论。第四章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管理、监事会管理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内审质量的政策建议。第五章是结语,包括结论和展望。本章对全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结论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概括,并对本文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展望。zkq20151125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第2章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理论分析2.1公司治理的内涵及结构2.1.1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由谁所有?由谁经营?这两个答案不相同时,公司治理就产生了。公司治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即所有者用来监控和制约经营者的机制。运用这种机制,可以合理设置股东与经营者的责权利。它旨在保护股东利益,防止由于二者利益相悖造成的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损害股东权益。广义的公司治理不仅包括前述内容,还涵盖了与公司利益相关的各个主体。即公司治理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公司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二是如何监督并评价公司中各个人员的工作;三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这些其实就是对权责利的一种分配。基于上述内容,从本质上说,公司治理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同为基础的制约各方的制度。它是在既定框架内,维护以股东为先的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分配、zkq20151125约束制度。2.1.2公司治理的结构公司治理的结构方面,本文认同杨瑞龙、周业安(1998)的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分为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公司治理内部结构即法人治理结构,它是处于委托代理框架之下,规范公司治理各个主体之间权利与责任的一种机制,它涵盖了公司治理各个主体权利的使用与制约,明确了决策的流程及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决策。它涵盖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公司治理外部结构是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涵盖了对经济、法治环境的治理,目的在于保持一个规范、高效的外部环境,在经营方面对公司给予支持并适当约束,使公司内部各个主体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框架内有序运行,达到内部效益的最大化。主要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市场、债权人、政府、市场中介组织以及其他外部机构。10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司治理以内部治理结构为基础,外部治理结构起到促进作用。内外部治理结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2.2内部审计质量的特点及衡量2.2.1内部审计质量的特点“质量”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在物理学中质量指物体惯性大小或含有多少物质。哲学中质量是事物内在,与“量”相对应。地理学中的质量是指能够分辨的特点或对数据的要求的总和。IS09000(2000版)中是这样定义质量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那么审计质量和内审质量又是什么呢?审计质量在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含义并不相同。国外最早定义审计质量的是DeAngelo(1981),他认为:“审计质量是会计师检查出会计系统存在问题,并报告这一问题的机率。检查出违规问题的概率由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决定,而是否报告这一问题则由独立性决定。”我国最早提出审计质量的是张龙平(1994),他认zkq20151125为审计质量可以由审计报告是否符合规定以及是否可信来衡量,主要问题是会计报表的可信性经过审计之后增加了多少。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审质量定义。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内审质量就是内审工作和结果的优劣。”也就是说,内审质量是依照规范的方法和程序来保证内审工作的合法和公允性。因此内审质量可以划分为行为质量和结果质量。前者是指审计师通过规范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得到证据,并最终获得结论;后者是指内部审计工作所带来的效益,主要通过查错防弊堵塞漏洞,合理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制止违规行为的发生。二者的关系为:行为质量影响了结果质量,同时行为质量也体现在结果质量中。如果行为质量并不可靠,那么结果质量就不是真实可信的。内部审计质量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内部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每一环节都会对内审质量造成影响。由于系统性这一特点,因此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必须要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流程,全面确保内审质量。1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2)经济性。内审质量与成本效益息息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审计成本的提高,内审质量和效益随之增加。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虽然内审质量还在提升,但是审计成本的增长率将超过审计效益的增长率。因此需要找到内审质量与审计成本及效益的均衡点,在这一点上,内审质量较高,且审计效益减去成本之后的值达到最大。(3)模糊性。一般情况下,遵循准则实施审计,则内审质量较高,反之,则较低。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个行业的特殊性,不同人对于审计准则的不同理解,内部审计实施的效果往往偏离于组织的最初目标。即便同一人在不同时期的判断也可能不同。由于缺乏行业实务标准,使得内审质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难以控制。2.2.2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当前学术界对内审质量的衡量存在两种方法。(1)大多数研究从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内审部门的贡献入手,运用不同指标衡量各个因素,主要包括内审人员的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部门人数、是否设立内审部门、不同类型的审计模式、内审部门的外部评价等。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指标衡量,最终都归结于内审的独立性、内审制度、职能范围等方面,然后采用主观赋值或因子分析的办法,将这些因素合成一个指标——内部审计质量。目前此方法运用较多。(2)还有些学者试图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运用平衡计分卡来衡量内部审计质量,但这种方法尚未成熟,运用较少。本文拟借鉴第一种方法来衡量内部审计质量。2.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性分析2.3.1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如下:第一,内审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影响重大。内审对于公司治理而言不可或缺,它与董事会、高管层以及外部审计师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对改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内部审计提供了信息资源。董事1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会通过内部审计的控制、评价职能,可以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从而行使职权。高管人员参考内审部门的工作,能够及时规避经营风险。内审人员比外审人员更加了解企业情况,因此内审人员的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外审人员提供帮助。第三,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实现公司治理目标。内审职能不仅仅包括查错防弊,还涵盖了评价、建议,风险管理。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内审能够监控管理层行为,减少代理的成本,使企业增值。这些同公司治理的目标相同,所以高质量的内审可以帮助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第四,内部审计可以减少委托代理所带来的风险,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基础是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所有者能够通过内审部门的工作对经营者进行更加全面的监控和掌握,及时发现并管理公司面临的风险。并且内审部门对经营者的监督可以降低虚假财务信息发生的可能性,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性,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2.3.2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如下:第一,内审的目标受到公司治理的影响。内部审计己经步入治理导向型时期,它要有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那么它的目标就要与企业整体目标保持一致。由于企业目标是追求最大价值,因此当前内审目标转变成增值。第二,内审职能受公司治理的影响。内部审计职能过去只包括监督、评价等内容,步入治理导向型时期之后,内部审计职能又增加了咨询。内审人员不仅要评价内控制度,还要成为管理者的顾问,向他们提供咨询服务。所以内审职能也受公司治理影响。第三,内审模式受公司治理影响,同时内审模式又影响其独立性。公司的经营以治理为基础,因此处于这一大环境下的内审就会被公司治理所约束。那么公司治理一定会影响内审的模式,进而影响内审独立性。综上所述,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互相影响、。公司治理影响着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以及设立模式,内部审计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为公司内部其他治理主体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最终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合理、高效的公司治理,必将影响内审质量。1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2.4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2.4.1委托代理理论所有者与经营者不是同一主体,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公司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也不断增加,使得上市公司所有者无论是精力上还是知识储备上,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鉴于此,公司所有者便雇佣具有较强管理经验的人员,委托其对公司进行管理,由此便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但是,由于西方存在“经济人”假设以及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股东与经营者的权益并不常常一致。所有者希望经营者能最大化地满足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将公司长远发展与股东的经济收益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而经营者则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并不总是按照所有者的利益行事,他们往往趋向于采取短期行为,以牺牲公司长远利益或是公众形象来满足一己私利,从而最终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所以,上市公司所有者在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考虑上,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受托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或激励,使其决策倾向于所有者效用最大化的一面。委托代理关系还存在于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是第一层,而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代理关系是第二层。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监督,从而在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内部审计涵盖的范围较之以前更加宽泛,上市公司中所存在的各级委托代理责任,都是其监督的对象。它为上市公司营造了一种监督的氛围,对经营者的行为形成了间接的约束,使得经营者危害所有者的行为有所消减,从而有效地防治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而产生的矛盾。2.4.2信息不对称理论随着经济不断进步,信息成为了重要的资源。信息占有充分的一方,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审时度势地做出有效决策。而处于信息占有劣势的一方,容易延误时机。因此如何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降低到可14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承受的程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与企业的所有者相比,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以及市场态势比较了解,属于信息占有优势一方,而企业所有者,因此属于信息劣势一方。因此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就享有了信息占有者所应享有的一切便利,危害了公司以及所有者的利益。而所有者难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影响了公司发展。因此,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代理问题,所有者就必须采取措施,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减少信息不对称中。内部审计的独特地位,使其有能力对公司内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实施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上报,从而避免损失。此外,内部审计减少了由于虚假财务信息所带来的决策上的失误,使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师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悖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提高了公司的治理效果。2.5小结通过对公司治理与内审质量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公司治理的内涵及结构;内审质量的含义、特点及衡量。本章对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二者共同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分析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本文基本假设的提出。1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第3章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3.1基本假设与初步结论假设一:股权制衡度与内部审计质量相关。股权制衡即公司的几大股东共享控制权,互相制约,不让任一人单独掌控公司,各股东互相监督。这样股权比较集中,也能够避免大股东损害公司利益。股权制衡度即各股东持股比例互相制衡的程度。若其他股东持股数远低于第一大股东,则大股东可能完全掌控股东大会,进而危害其他股东的权益。在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远远小于第一大股东的情况下,其他股东也没有动力和能力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内部审计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内部审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股权制衡度高,各个股东持股比例得到一定程度制约,相互之间较均衡,既保证了控股股东的地位,又能激发其他股东加入到经营管理团队中的积极性,避免了大股东损害其他股东权益,股东大会也不会流于形式。各个股东可以各抒自见,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客观、正确、有效的决策。股权制衡度越高,股东们就会越看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得出:初步结论一:股权制衡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假设二: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与内部审计质量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将二者分开设立,第二种是由一人兼任。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领导,是治理层的重要角色,负责对公司的战略、经营做出重大决策,同时负责总经理的聘用、考核、薪酬管理。而总经理负责日常运营,受董事会的管理。若二者由一人兼任,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制衡性。董事长与总经理属于不相容职务,如果兼任,那么治理层对于管理层的监管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治理层忌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这一身份,在决策、监管过程中不能各抒己见,不能有效发挥治理层的作用。而总经理凭借董事长这一身份,会有更大的可能性滥用职权,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管理层失去了治理层的监管,更加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内部审计质量会较差。但是,二者由一人兼16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任,赋予了总经理更大的职权,可以充分调动总经理的积极性。并且可以第一时间根据公司董事会的决策,投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大大缩短了从决策到执行的时间。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反应,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避免延误商机、决策滞后的问题。这些会使得审计质量更好。基于此,本文得出:初步结论二: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不同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假设三: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与内部审计质量相关。影响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它的规模、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等。(1)董事会规模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董事会规模即董事人数之和。董事会是公司治理中重要机构,影响内审质量。但是关于董事会规模,当前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较大的董事会规模会促进公司治理。这种观念认为,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拥有足够多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董事,各个董事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且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可以形成互补,才会在董事会上形成正确、客观、全面的决策,降低公司的风险。如果董事会规模较小,难以拥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管理层会有更大的可能性操纵企业的经营管理,公司治理的效率会较低,内部审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另一种观点是:较小的董事会规模才促进公司治理。这种观点认为,较小的董事会规模会更好、更快的达成一致意见,缩短决策时间,避免决策滞后给企业带来风险。如果董事会规模较大,很难协调董事之间的不一致,董事们各持己见,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解矛盾。协调成本可能远大于增添人员而得到的效益,使得董事会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公司治理,最终使得内部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得出:初步结论三:董事会规模越小,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2)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1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董事会会议次数即年度内董事会会议召开的次数总和。董事会会议次数较多,则说明年度内董事们更加勤勉的工作,更加频繁的沟通意见,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对于管理层的监督有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们更加频繁的沟通相互之间的看法、意见,对于公司的情况会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更容易发现内审的不足,因此内审质量会越好。如果董事会会议次数较少,说明董事们在年度内不太活跃,对于公司的决策参与较少,相互之间的沟通较少,对于公司出现的问题很难有全面、及时的掌握,内部审计工作可能会被忽视,审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得出:初步结论四: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3)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独立董事制度是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防止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独立董事即没有公司内部职务,与股东、高管人员之间没有重要联系的董事,这一主体对公司事务的意见是独立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得他不受上市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其他人员的左右,可以独立、客观、公正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董事的专业性,使其能够用所拥有的知识帮助董事会做出决策。独立董事为了更好地发挥职责,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为其提供更多信息,来帮助其了解公司的状况。所以独立董事的存在具有积极作用,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内审工作越会受到重视,内审质量越好。基于此,本文得出:初步结论五: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假设四: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与内部审计质量相关。监事会特征主要有它的规模、会议次数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它能否有效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在深交所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中,大多数公司的监事会会议次数这一信息都缺失,因此在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方面,本文选取了监事会规模这一因素。监事会听从股东大会安排,监督董事会、管理层等。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地18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域分散,且专业水平差距较大,为了防止经营者只顾自身利益,而损害所有者利益,必须有一个专职监督经营者的机构。为了使得监事会和监事可以更加客观的发挥其监督作用,监事不得兼任董事或者高管人员。发挥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只有具备较大的规模才能够全面监督,才会引起上市公司对于监督部门的重视。加大对监督活动的投入,也有助于内审质量的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内审部门大多数都是属于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事会对于内审部门难以进行全面监督,阻碍了监事会发挥作用,因此内审质量受监事会规模的影响微乎其微。基于此,本文得出:初步结论六: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假设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审计质量相关。随着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企业的所有者在精力上和专业知识、经验方面都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因此他们会聘请知识更加丰富的人来参与公司的管理,委托代理关系就出现了。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非常关心,希望职业经理人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收益,为股东积累更多的财富。可是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时管理层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而且,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股东对公司的了解常常只能依靠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又是十分有限的。管理层利用信息优势地位,有时候会滥用职权,这些情况都是股东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为了解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防止管理层以权谋私,股东们经常会采用股权激励的方法,即让管理层持有企业的部分股权。管理层拥有股权后,成为所有者,则其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不再相悖。管理层会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降低了管理层只顾个人利益、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可能性。为了公司的良好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会更加重要,,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监督,发现公司经营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有效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因此,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越促进内审部门的工作,内审质量就越高。基于此,本文得出:初步结论七: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1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3.2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于内审信息披露有不同要求,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在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说明内审部门的设立情况、工作范围等信息,而上交所没有专门要求披露内审部门情况。因此,本文选取了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之前在深交所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数据。为了防止异常数据影响结论,所以剔除了以下内容:1.金融保险业的公司。因为金融保险行业的特殊之处,因此在样本中予以删除。2.数据异常的公司。主要是被ST的公司,这些公司由于财务表现异常,已经连续亏损,或者已经资不抵债,财务数据缺乏可比性,异常数据会对结论产生影响,因此予以剔除。3.数据缺失的公司。有些公司的部分资料搜集不完整,为了避免影响结论,予以剔除。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在我国深交所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共507家,除去金融保险业、被ST的公司、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后,共获得样本216家。本文有关内部审计质量方面的信息是手工搜集整理的,主要来源于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关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来源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对于数据不全的公司,还查阅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章程、内部控制制度等文件,补充了相关数据。但是由于我国对内部审计信息的披露没有做出详尽的规定,信息的披露还不完善,导致很多有关内部审计的信息无法获得,因此,最终只获得了216家上市公司的完整数据,以此作为样本,分析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本文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是EXCLE2003和SPSS19.0。3.3变量设计3.3.1解释变量的说明根据前文的基本假设,本文选取了7个变量,作为公司治理的代表,来分析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内部审计质量。1.假设一研究了股权制衡度与内部审计质量的联系,因此选择股权制衡度作20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解释变量。本文定义的股权制衡度的计算是用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比,这个数字与1作比较,数字越大,说明股权制衡度越高。2.假设二研究了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和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因此选择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作为解释变量。如果二者由一人兼任,则该指标赋值为1;如果分开设立,则这一指标赋值为0。3.假设三研究了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因此选择它的规模、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作为解释变量。董事人数代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是年度内会议总次数,独立董事比例是独立董事占董事人数的比。4.假设四研究了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因此选择监事会规模作为解释变量,监事会规模用监事人数来表示。5.假设五研究了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审计质量的关系,因此选择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它根据管理层持股数量占公司总股数的比例计算而得。各个解释变量的名称及符号见下表:表3.1各个解释变量名称、符号及定义变量名称符号定义股权制衡度EBD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JR如果二者由一人兼任,则JR=1;否则为0董事会规模SBD董事会人数董事会会议次数FBM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总次数独立董事比例PID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监事会规模SBS监事会人数管理层持股比例PMS管理层持股数/总股数3.3.2被解释变量的说明本文被解释变量是内部审计质量,对它的衡量,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大多数都是从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部门员工数量、工作范围、外部审计师对内审是否满意等方面来对内审质量进行衡量。由于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体现在是否获得某些资格证书、是否参加了后续教育培训、学历情况等,2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而这些信息都未能在内控自评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中说明,因此难以获得。但是上市公司设立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中,一般都会规定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后续的教育培训情况,所以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用内审制度的设立状况来代替。由于内审部门的规模并未披露在上市公司2013年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在年报及公司章程中也并未详细披露,因此该指标不可取。由于直接量化内部审计质量较为困难,而且信息的披露也较有限,相关信息获取难度很大,本文借鉴了国内外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不同方法,从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审部门工作范围、内审的外部评价四个方面,选取了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状况、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四个指标,采取主观赋值法,赋予各指标不同权数。由于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影响内审质量较多,所以各赋30%,职能范围次之,赋25%的权重,外部评价指标赋15%的权重,然后通过加总求和,最终算出内审质量综合指标(IAQ)。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内审质量越好。(1)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它是确保内审部门职能履行的前提条件,独立性较高的内审机构才可以在审计时不受制约,保证审计范围足够广泛,审计结论引起重视。内审人员的独立性,首先要表现在机构上的独立,只有机构上独立了,人们才会相信内审实质上独立。当前我国内审部门的隶属关系有如下几种:①隶属于财务部,这种情况下的内审部门独立性最差,因为公司的财务活动是内审部门监督对象。内部审计部门由财务部领导,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原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不能独立客观公正的履行内部监督的职责,内部审计最终会流于形式。②隶属于总经理。这种情况下的独立性虽然优于第一种情况,但还是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内审部门无法有效履行监督管理层的职责。③隶属于监事会。这种情况下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证,但是监事会的职权并不全面,无法向内审部门全面提供应有的工作条件。并且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能不足以胜任领导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④隶属于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此时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最强。内审部门向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报告,可以不受财务负责人或其他高管人员的干扰,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内审部门的独立客观公正。2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且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中有一些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会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本文中用Independence来表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若上市公司未设置内审部门,则Independence=0;如果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则Independence=1;如果隶属于总经理,则Independence=2;如果隶属于监事会,则Independence=3;如果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则Independence=4。(2)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状况专业胜任能力是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上市公司设立的内审规章制度中,都会规定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的任职条件,以及后续教育培训情况等。因此内审制度的设立状况,可以作为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替代指标。该制度的设立,也使得内审可以依靠一定标准去执行。本文认为,如果上市公司设立了内审部门规章制度,例如《XX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等文件,则说明该公司较为重视内审工作,内审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本文用Regulation来表示内部审计制度,若设立了专门的内审部门规章制度,则Regulation=1;如果没有,则Regulation=0。由于各个指标所取的数值等级之间存在差异性,为了消除这种差异性,本文借鉴了蔡春等学者的做法,Regulation=1时,最终赋值为4;Regulation=0时,最终赋值为1。(3)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反映了内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内审职能范围越广,其负责的领域越宽泛,则对公司信息的掌握就越充分,内审质量越好。本文认为,内审的职能涵盖了如下内容:①监督公司的内控制度;②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建议;③管理公司面临的风险。本文用Function来表示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包括了以上一个方面的内容,则Function=1;如果包括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则Function=2;如果包括以上所有内容,则Function=3。(4)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内部审计工作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在方法上有一些类似,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当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是否有助于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2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范围。内审部门的工作,如果得到外部专业人员的核查、确定,那么认为内审质量较好。反之,如果没有经过外部审计人员的确认,则认为内审质量较差。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披露了注册会计师、证券公司或其他类似外部专业机构对其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出具的鉴证报告、专项报告或核查意见,则认为内部审计质量较好。如果没有披露,则认为内审质量较差。本文用Evaluation来表示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如果披露了外部机构对内部审计的评价报告,则Evaluation=1;反之,没有披露,则Evaluation=0。与是否设立了内审制度类似,为了消除各个指标等级之间的差异性,Evaluation=1时,最终赋值为4;Evaluation=0时,最终赋值为1。3.3.3控制变量的说明本文将公司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选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取各个上市公司总资产的对数,控制公司大小。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的比,控制盈利状况。各控制变量的名称及符号见下表:表3.2各个控制变量的名称、符号及定义变量名称符号定义公司规模SCALE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3.4研究模型设计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以内审部门隶属关系、内审制度设立情况、内审职能范围、内审外部评价四个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加总计算出来的内审质量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了公司治理的七个因素为解释变量,将公司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以分析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内审质量。模型如下:IAQ=α0+α1EBDi+α2JRi+α3SBDi+α4FBMi+α5PIDi+α6SBSi+α7PMSi+α8SCALEi+α9ROEi+εi(2.1)24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中:α0是常数项,α1、α2、α3、α4、α5、α6、α7是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α8、α9是控制变量的系数,εi是误差项;i=1…..216。3.5实证结果及最终结论本部分是用前面搜集整理的数据对前面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然后是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3.5.1描述性统计分析1.内部审计质量构成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3.3内部审计质量各个构成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符号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Independence216403.90280.5411Regulation216411.87501.3668Function216311.45370.6735Evaluation216411.70831.2770从上表可以看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0,平均值为3.9028。说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内审部门独立性较强,大部分内审部门都隶属于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已经意识到,内审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在发表意见时才不会受到财务负责人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干扰,才可以客观独立公正的履行监督职能,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和建议,为公司面临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但是还是有少数上市公司并未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归属总经理、监事会领导,这些情况都是不利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的。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状况这个指标,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1,平均值是1.8750。这表示许多上市公司并未披露内审规章制度,使得内审部门的工作没有标准可以遵循,对内审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不利的。但是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制定了类似《XX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等文件,这些文件对内审人员的任职条件、后续培训等都做了规定,可以反映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这个指标,最大值是3,最小值是1,平均值是2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1.4537,这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范围较狭窄,只是停留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咨询,提供建议这两个方面,真正履行了对公司面临的风险或者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这一职责的上市公司较少。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拓宽职能范围,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积极主动的承担起风险管理部门这一职责。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这一指标,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1,平均值是1.7083,这说明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并未披露注册会计师、证券机构或者类似外部专业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的鉴证报告或者核查意见,内审工作没有得到外部人员的评价、确认。但是也有部分上市公司积极主动的披露了这一信息,为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佐证。要改善这一情况,需要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出具相关政策法规。2.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3.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符号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IAQ2163.750.72.35300.6227EBD2162.66060.01260.57950.5518JR216100.16200.3693SBD2161659.02781.8923FBM2162629.89814.0277PID2160.71430.33330.37720.0611SBS216923.93521.2596PMS2160.36850.00000.00790.0379SCALE21626.895419.305122.45221.3461ROE2160.6982-1.11220.07330.1619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各个变量所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这一指标的最大值是2.6606,最小值是0.0126,平均值为0.5795。这说明股权制衡度平均水平较低,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平均只占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一半。第一大股东持股优势很明显,其他股东很难制约第一大股东,存在着“一股独大”的情况,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很难形成共同协商、各抒自见的良好氛围。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这一指标,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0,平均值是0.1620,说明还有16.2%的公司存在二者由一人兼任的情况,26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公司中这两个职位都是分开设立的。董事会规模这一指标,最大值是16,最小值是5,平均值是9.0278,说明许多公司董事会人数都是9人,规模适中既有利于董事之间的意见的协调,避免协调成本过大,又可以保证董事们的专业水平足以做出客观决策。而且董事会人数是单数,也降低了产生无效投票的可能性。董事会会议次数最大值是26,最小值是2,平均值是9.8981,说明董事会的勤勉程度有较大差异,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各不相同。独立董事比例这一指标,比独董人数更加能够代表董事会的独立性。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各不相同,某些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较大,相应的独立董事的人数较多,但是并不能够表示这些公司的董事会独立性更强。所以,本文选择独立董事比例这一指标来表示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比例这一指标,最大值是0.7143,最小值是0.3333,平均值是0.3773。说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已经满足了证监会要求的独董比例要大于三分之一这一规定,部分公司还聘请了更多的独董为公司出谋划策,发挥更多职能。监事会规模这一指标,最大值是9,最小值是2,平均值是3.9352。说明监事会人数大多集中在3人、5人左右,监事会规模明显较小,这对监事会的监督职责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这一指标,最大值是0.3685,最小值为0,平均值为0.0079,这说明该指标一般情况下较低。此外,公司规模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些指标都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之间差异较大,经营状况各不相同。3.5.2相关性分析表3.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IAQEBDJRSBDFBMPIDSBSPMSSCALEROEIAQPearsoncorrelation1.177**.096-.043.034.182**.068.296**.108.188**Sig(2-tailed).009.134.527.618.007.321.000.112.006EBDPearsoncorrelation1.037.154*-.067-.080.165*.193**-.022.040Sig(2-tailed).594.024.324.244.015.004.743.559JRPearsoncorrelation1-.060-.055.189**-.087.264**.040.025Sig(2-tailed).383.425.005.201.000.560.719SBDPearsoncorrelation1.005-.341**.321**.030.289**-.0282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Sig(2-tailed).939.000.000.661.000.677FBMPearsoncorrelation1.020-.028-.005.155*-.046Sig(2-tailed).772.684.944.023.498PIDPearsoncorrelation1-.076.072.043.021Sig(2-tailed).265.290.530.762SBSPearsoncorrelation1-.093.210**.011Sig(2-tailed).175.002.869PMSPearsoncorrelation1.051.132Sig(2-tailed).453.052SCALPearsoncorrelation1.137*ESig(2-tailed).044ROEPearsoncorrelation1Sig(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及管理层持股比例这几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内部审计质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表示,股权制衡度越高,内审质量越好。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内审质量越好。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审质量越好。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文的假设。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这一指标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董事会规模的大小对内部审计质量负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审质量正相关,监事会规模对内审质量并无明显的影响。这些都和本文前面的假设一致。控制变量方面,净资产收益率与内部审计质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说明盈利状况越好,内部审计质量越高。该表格不仅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还可以看出各个解释变量之间、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上表所示,股权制衡度与董事会规模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表示股权制衡度越高,所有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司经营,因此更加注重决策权,董事会规模随之变大。股权制衡度与监事会规模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也是同样道理。股权制28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衡度越高,其他股东可以制约第一大股东,避免了出现“一股独大”局面,股东们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因此迫切需要监事会有效发挥其职责,监事会规模会较大一些。此外,股权制衡度还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说明股权制衡度越高,股东们为避免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防止其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整体利益,所以用股权激励管理层的力度更大,管理层成为公司所有者,更加重视公司未来前景。从上表还可以看出,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和独立董事比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说明,由一人兼任总经理与董事长的公司,聘请了更多独立董事来参与公司经营。由于两职合一降低了治理层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因此公司需要聘请更多的独立董事来确保董事会的独立,丰富董事们的知识,以便能够监督高管人员。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这一解释变量还和管理层持股比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是由于,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董事长作为管理层的一员,会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因此管理层持股比例相应的会高一些。上表中还说明了一个现象,就是解释变量董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比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负相关,这可以解释为:在独董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董事会规模越大,独董比例越低,不过所有的上市公司目前都满足证监会对于独董比例至少在三分之一以上的规定。此外,董事会规模与监事会规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说明董事会规模较大的公司,监事会规模也较大,这样才能确保监事会有足够的资源用以发挥其职责。同样道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规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说明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业务范围、员工人数、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都会更多,因此倾向于董事会人数更多一些,这样董事们知识可以互为补充,可以做出客观决策。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与董事会会议次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说明规模越大,由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员工人数的增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会更多,这就需要董事会成员更加频繁的沟通意见,董事会成员会更加勤勉,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公司的决策,所以会议次数也更多。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公司规模这一控制变量与监事会规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与公司规模和董事会规模成正相关关系的道理是相同的。为了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规模较大的公司迫切需要较多的监事会成员来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否2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则,较小的监事会规模由于成员人数的限制,在专业知识和经验、精力方面都难以兼顾。控制变量之间,公司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大公司由于资产雄厚,发展比较成熟,因此盈利能力会优于规模较小的公司。在相关性分析的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远小于0.8,不存在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因此所有的变量都可以进入模型,不会产生共线性影响。3.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3.6多元线性回归结果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StandardizedCoefficientsModelBStd.ErrorBetatSig..910.7101.283.201(Constant)EBD.152.075.1352.023.044JR.123.113.0731.091.277SBD-.020.025-.062-.831.407FBM.007.010.045.693.489PID1.440.709.1412.033.043SBS.045.034.0901.306.193PMS3.7651.120.2293.361.001SCALE.030.032.064.915.361ROE.531.250.1382.125.035从上表可以看出:(1)股权制衡度与内审质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说明股权制衡度越高,内审质量越好。(2)独立董事比例与内审质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说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内审质量越好。(3)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审质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说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审质量越好。(4)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监事会规模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它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影响。(5)董事会规模大小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成负相关,并不显著。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些都与本文的基本假设一致。(6)净资产收益率与内部审计质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这说明净资30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收益率越高,内审质量越好。为了使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维持下去,内部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更加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因为内部审计不仅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还可以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和建议,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上市公司会在内审中投入更多资源,内审质量会更好。3.5.4研究的最终结论本文把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在深交所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作为基础,删除了金融保险业、数据存在异常、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利用EXCLE2003和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多步骤分析了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某些公司治理因素显著影响内审质量,另一些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得出的最终结论如下:1.股权制衡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根据本文前面所述理论,股权制衡度越高,既保证了控股股东的地位,又能激发其他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积极性,避免了拥有持股优势的股东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况,股东大会也不会流于形式。各个股东可以各抒自见,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客观、正确的决策。股权制衡度越高,股东们就会越看重通过内审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内审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本文前面所述基本假设,即股权制衡度越高,内审质量越好。2.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不同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回归分析结果,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与内审质量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前面所述理论已经提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既有利又有弊,虽然降低了治理层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原则,但是缩短了上市公司的从决策到执行的时候,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利于公司在面临风险时及时作出应变。3.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董事会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取决于它的规模、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等因素。本文前面提到的假设指出:董事会规模越小,内部审计质量越好;董事会会议次3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数越多,内部审计质量越好;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实证结果也基本支持了上述假设。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内审质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因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需求越强烈,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向独立董事提供更多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来帮助独立董事更好的发挥其独立性和专业性,因此内部审计质量会越好。此外,经过多种分析,显示董事会规模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成负相关,但并不显著。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部审计质量正相关,并不显著。综合以上因素可以得出,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越高,内审质量越好。4.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对内部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监事会规模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这与本文前面提出的假设是一致的。在治理结构中,监事会虽然与董事会处于同样地位,但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内审部门都隶属于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由于并未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因此监事会规模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导致监事会规模与内部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5.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本文前面所述理论中已经提出,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审质量越好。这是因为,管理层持有公司的股权后,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会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降低了管理层只顾个人利益、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可能性。为了公司良好发展,管理层对内审要求更高,要求它通过监督,发现公司经营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效降低风险。内审工作会更受到重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审质量确实显著正相关,这也支持了本文前述假设。3.6小结本章基于公司治理与内审质量的理论探讨,提出基本假设和初步结论。根据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管理层持股比例这5大基本假设,选择出代表公司治理特征的7大指标。在参考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内审部门的隶属关系、内审制度的设立状况、内审职能范围、内审的外部评价4个指标构建了内审质量的量化公式。经过描述3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获得了最终结论,在提出改善内部审计质量的方法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3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第4章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4.1提高股权制衡度,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本文分析理论之后阐述了基本假设:股权制衡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会越好。实证结果也验证了本文这一假设。因此,提高股权制衡度,是提升内审质量的努力方向。“一股独大”的局面极大的危害了公司治理,难以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治理氛围。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降低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股权制衡度,增加持股人员多样性,避免股东大会由一人控制,流于形式。股权制衡度提高后,其他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和积极性都会明显提高,良好的公司治理氛围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此外,实证结论还支持了本文另一基本假设,即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审质量显著相关。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偏低,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制定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股权激励政策,逐步增强管理层的主人翁意识。管理层与公司的利益融为一体之后,就会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更加有效的发挥监督、建议、风险管理职责,提升内审质量。4.2控制董事会规模,健全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特征包含它的规模、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等因素。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与内审质量相关。董事会规模大小与内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虽然不显著,但是还是负相关。因此上司公司应当在保证董事会成员的知识、经验足够参与公司治理的前提下,避免董事会规模过大。董事会规模大于一定水平时,协调成本可能远大于增添人员而得到的效益,有损公司治理的效率。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最好维持在7-9人这个范围之内,不宜过大。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审质量正相关,但并不显著。因此衡量董事会工作效率,不能只关注会议次数,它不可以全面代表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提出了更能代表董事会运行效率的衡量指标,会督促董事会成员更加有效的投入到公司治理之34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公司治理的效率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审计质量显著相关,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首先应当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赋予独立董事更多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才能保障独立董事作用更好的发挥,将其专业性运用到公司治理中去。其次应当增加独立董事比例。此外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个局面,需要增加独立董事的人数、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在界定了独立董事的权利、提高其比例之后,应当充分确保其独立。如果独立董事不具有独立性,就会被少数股东所操控,不能客观、公正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难以促进董事会形成全面、有效的决策。因此,上市公司在聘请独立董事人员时,应当对独立董事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了解,确保独立董事在参与公司治理时是独立客观的。4.3明确监事会职权,加强其作用发挥由于有些上市公司监事会会议次数并未披露,大部分样本公司的数据缺失,因此本文在监事会特征方面,选取了监事会规模这一指标。虽然表面上公司的监事会与董事会地位相当,但是前者的地位却未得到保障,很少获得实质权利,没有权利决定高管人员的任免,没有权利参与企业的经营等,这都使监事会的设置只是形式。再加上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内审部门都归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监事会并未直接领导内审部门开展工作,因此很难影响内审质量。但是监事会应当按照公司规章行使检查权,监督董事、高管等人员,因此监事会应当加强与董事会之间的沟通,对内审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监督,与内审部门相互配合,为内审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4.4小结本文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之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管理方面、监事会管理方面提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为优化公司治理内审质量做出了一些贡献。3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第5章结论与展望5.1结论随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得到越来越多关注,二者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学者们的焦点。但是纵观国内外,规范分析结果很多,实证研究结果较匮乏;着眼于内审怎样影响公司治理的较多,从公司治理怎样影响内审这一角度出发的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分析了与二者相关的理论,阐明了公司治理的内涵及结构;内部审计质量的含义、特点及衡量,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同时提到了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研究了二者关系。首先提出了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管理层持股比例5大基本假设,经过简明阐述之后得到了初步结论。之后根据基本假设选取了股权制衡度、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这7个指标作为公司治理特征的代表。参考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选取了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关系、内部审计制度的设立状况、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4大指标来量化内审质量,通过各个上市公司资料的手工搜集与整理,运用赋权重加总计算的方法,构建了内部审计质量的计算模型。控制变量方面,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对数表示公司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司获利情况。通过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本文最终结论:股权制衡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设立形式对内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董事会作用发挥程度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监事会作用发挥程度对内审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在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之后,本文从股权结构方面、董事会管理方面、监事会管理方面提出了提高内审质量的政策建议。不仅丰富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质量有关理论,为研究二者关系提供了新角度,而且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审质量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36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展望本文的写作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还是难免存在很多不足。在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样本选取方面,由于上交所对内审信息披露方面规定不如深交所规定详细,因此本文选择了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的在深交所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并且由于某些行业的特殊性、部分公司数据的异常和缺失,剔除了上述数据后,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量为216家。本文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获取了公司治理相关信息,由于内部治理结构指标容易量化,可以取得,而外部治理结构的指标较难界定,不易量化,难以研究其与内审质量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从内部治理结构来分析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内审质量。在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构建方面,本文在参考了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内审部门的隶属关系、内审制度的设立状况、内审的职能范围、内审的外部评价四个指标。由于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在2013年的内控自评报告中并未说明内审部门规模,并且在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司章程中也并未找到相关信息,因此本文并未选取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这一指标。216家样本公司的内部审计质量方面的信息,都是笔者手工整理的,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难免有遗漏和不准确的地方。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而内部审计进入我国较晚,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内审规章制度的设立缺失,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等问题。提高内审质量,不但需要从公司治理内部入手,还要关注外部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指标的选择上,也应当扩大范围,选择更加有代表性的指标。随着内部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公众对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相关信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政府监管部门会对内审信息的披露做出更加详细、全面的规定,信息披露会更加完善,这将有益于得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结果。3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参考文献[1]柯林•梅耶,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M].上海三联书店.1982[2]Tricker.R,CorporateGovernance[M].GowerPublishingCompanyLimited.1984,6-7[3]PhilipL.Cochran,StevenL.Wartick,CorporateGovernance-Areviewoftheliterature[J].JournalofFinance,1988(4):89—101[4]TheCadburyCommittee.TheFinancialAspectsofCorporateGovernance[R].1992[5]RobertA.G.MonksandNellMinow.监督监督者——二十一世纪的公司治理[M],杨介棒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6]Hart,Oliver.1995.Corporategovernance:sometheoryandimplication[J].TheEconomicJournal.May.(105):678-689.[7]AndreiShleifer,RobertW.Vishny.1997.Asurveyofcorporategovernance[J].JournalofFinance.Vol.LⅡ(2):737—783[8]Stephen.Internalauditinindustry[J].ManagementAccounting:MagazineforCharteredManagementAccountants,1993(8):52—53[9]Lightle,S.S.,andBushong,J.G.,2000,TheRoleofInternalAuditinTheEfforttoImproveAuditCommitteeEffectiveness[J].TheOhioCPAJournal,October-December,39—43.[10]James.K.L.TheEffectsofInternalAuditStructureonPerceivedFinancialStatementFraudPrevention[J].AccountingHorizons,2003(4):315—327[11]Gilmour,A.D,1998,InternalAuditandTheBoard[J].CorporateBoard,Jan/Feb,Vol.19,Issue108:1—6.[12]Kaplan,S.E.,andJ.J.Schultz,Jr.,2006,TheRoleofInternalAuditinSensitiveCommunications[R],TheIIAResearchFoundation.[13]Youmans.FactorsAffecttheInternalAudit[J].Journal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AuditingandTaxation,2010(12):35—5138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DennisA.,RethinkingInternalAudits[J].JournalofAccountancy,1998,Vol.186,Issue5:93-96[15]AL-Twaijry,AbdulrahmanA.M.,Brierley,JohnA.,andGwilliam,D.R.,Jul2003,TheDevelopmentofInternalAuditinSaudiArabia:aninstitutionaltheoryperspective[J].CriticalPerspectivesonAccounting,Vol.14,Issue5:507—531[16]AndrewD.Bailey,Jr.AudreyA.Gramling,SridharRamamoorti:内部审计思想[M],王光远等译.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5)[17]PaulR.Brown.IndependentAuditorJudgmentintheEvaluationofInternalAuditFunction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83(2):444-455[18]Zain.InternalAuditor’sAssessmentoftheirContributiontoFinancialStatementAudits:TheRelationwithAuditCommitteeandInternalAuditFunction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JournalofAuditing.2007(10):1—18[19]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第一版,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20]钱颖一,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J],经济研究,1995(1):20—29[21]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9):3—15[22]胡汝银,中国需要公司管制革命[N],上海证券报,1997-10-10,(9)[23]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1998(1):38—45[24]崔奇,关于内部审计的再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1):39—40[25]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29—37[26]王会金,唐厚燕,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转变对价值增值的影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讨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8(9):57—61[27]张超,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时代经贸,2010(4):181—186[28]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基于调查问卷分析[J],审计研究,2008(6):23-26[29]金剑鸣,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案例研究[J],审计经纬,2009(9):44—49[30]王守海,杨亚军,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3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9(5):65-73[3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32]邱丘,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互动机理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4):56-59[33]蔡丽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4]王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5]王冰倩,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与信息透明度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6]钟浩,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来自深市A股的经验数据[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7]DeAngelo,L.,1981.Auditorsizeandauditquality[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December),183–199.[38]张龙平,注册会计师控制审计系统研究[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6):75—80[39]Moeller,Robert.2004.ManagingInternalAuditinginaPostSOAWorld[J]..JournalofCorporateAccounting&Finance,May/Jun.15.4:41—45[40]郭慧,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证券主板市场的经验数据[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41]蔡春,蔡利,陈幸,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6):9-20[42]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1):110—112[4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1):53—60[44]庄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有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9[45]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1):70—7440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6]张萍,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实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47]刘宁莉,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48]孙新婷,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49]李明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基于内审机构报告关系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9(1):11—15[50]李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4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致谢三年前步入财大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时光荏苒,已经到了快毕业的时候了。作为研究生阶段交的最后一份答卷,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论文的选题、查找资料、写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辛旭教授,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辛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作为辛老师的助教,我在辛老师身边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从论文的选题开始,辛老师就给予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结合我自己的兴趣,最终选定了《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质量研究》作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在论文的写作、修改过程中,尽管辛老师的工作非常繁忙,他还是认真细致、耐心的对我的论文进行了指导,不仅对文章的框架进行了调整,对于文章的内容、语句都做了详细的检查。其次要感谢研究生学习中传授给我知识的各位老师,正是各位老师认真负责的授课,为我的论文的选题、写作带来了很多灵感和启示,为我的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还要感谢论文中所引用资料的原作者,你们的研究成果为我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多的思路,这是莫大的帮助。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会不断的进步。谢谢你们。42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1]黄睿宸,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11):9—25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