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电教理论探讨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5)开发就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就当称之为一、教学设计与教学系统开发[3]ISD。ISD通常包含以下五个阶段:[1]’94教育技术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分析:需求分析、任务分析、学习目标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这一定义·设计:各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教学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理策略的设计;
2、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五个·开发:根据设计阶段确定各种教学策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中,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略对教学资料进行制作与开发;资源的设计和评价的研究,自60年代末以·评价:进行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等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教学评价和可行性、维护性等系统评价;立学科——“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维护:对教学系统进行维护。sign,简称ID)。可见,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在ISD的上述五个阶段中,分析、设计的最核心内容,另外,教学设计还是连接学习与评价阶段和ID的相应阶段基本相同(ID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对的分析阶段通
3、常不必进行需求分析和任务分于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历来是教育析,ID的评价阶段一般只作教学评价而不必理论研究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进行作系统评价,因此要略为简单一些)。可见ID认真的探讨。和ISD相比较,二者的主要阶段(即教学设关于教学设计(ID)一般也称之为“教学计阶段)是基本一样的,只是ISD多增加“开[2]系统设计”,但是应当注意,不要把它和“教发”和“维护”两个而已。换句话说,ISD=ID学系统开发”(InstructionalSystemsDevel-+“开发”+“维护”,因此,从研究教学设计理opment,简称ISD)混为一谈,这二者之间既论与方法的角度,我们
4、也可以对二者不加区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分,以后我们有关ID的全部讨论皆可适用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于ISD。但是,在专门研究ISD模式的场合,而且还要把这两种理论和教学资料的开发过我们却不应把有关ISD的结论直接推广到程联系起来(例如CAI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ID中去。例如,近年来国外教育技术专家根3据上述五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及特点,把迄今[4]二、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的发展为止ISD模型的发展划分为四代,即:ISD1、ISD2、ISD3和ISD4(这里暂且不去评从6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ID论这种划分是否科学),但是关于ID模型理论绝大
5、部分都是以“教”为中心,即面向教(即只考虑“分析”、“设计”和“评价三个阶段师的“教”,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的模型)的发展从目前国内外的文献上看,仍把课备好、教好,而是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然只有第一代ID(即ID1)和第二代(即ID2)的问题。这种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也称的提法,可见ID和ISD并不完全等同,这是传统ID理论)是目前的主流。由于它经过二应当引起注意的。十多年众多专家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形成不管对ID模型的发展如何分代,有一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可操作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关性强。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于教学设计
6、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已有了很大的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发展,据安德鲁斯(Andrews)和古德森(God-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son)在1980年的统计,当时见诸文献的ID大的影响;不足之处是,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模型只有40个,到了1991年这个数字就增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大到数百个。不仅ID模型多种多样,令人目定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暇接,其理论基础也在花样翻新,不断发1.以“教”为中心的ID的理论基础展。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ID领域可谓流派通常认为以“教”为中心的ID理论包括纷呈,百花齐放,这种学术繁荣景象令人
7、鼓四个组成部分,即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舞。但是模型太多,难免鱼龙混杂。正像Beg-论和传播理论。在这四种理论中,系统论、教[3]onaGros等人所指出的:“有些模型看起来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近是新的,却对ID的发展没有什么贡献”。不三十年来的发展相对稳定,因而对ID理论少学者甚至为此忧虑,发出“ID模型已经过发展的影响也比较稳定(二十多年中这三种多、过滥,急需完善和提高现有模型”的呼理论对ID的发展均起过重大推动作用,但[3]吁。可见,ID模型大量涌现,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