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

ID:35673584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二)align=center>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过程模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三是集前面两种模式之优点的“双主”模式。下面就对这三种教学模式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

2、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这一模式经过20多年众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可操作性强。要深入理解这一模式就必须对其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轨迹有个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一)以“教”为主的ID理论基础以“教”为主的ID的理论基础比较复杂,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Comenius)发表的《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开创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历代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努力使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赫尔巴特(Herbart)

3、的“五段教学论”(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20世纪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赞可夫的“发展观”(认为教学不仅应当为掌握知识和技能服务,而且应当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即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与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美国布鲁纳(Bruner)的“学科结构论”(认为不应该强调

4、增加教材的量,而应该按照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加涅(Gagne)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和他的“九段教学法”,直到20世纪后半叶奥苏贝尔(Ausubel)的“学与教”理论等。上述众多理论都对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从不同的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真正能够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对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给予全面支持的只有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奥苏贝尔的“

5、学与教”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1.“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在对学习类型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按照其效果划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种类型。所谓有意义学习,其实质是指“符号表示的概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实质上同学习者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所谓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是指这些观念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方面有联系。”换句话说,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即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关键是要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

6、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奥苏贝尔还认为,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影响学习的惟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条原理。奥苏贝尔指出,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的基本特点是: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者只需要把呈现出来的材料加以内化或组织,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候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点是:要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递的,而是在从意义上被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前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出来。可见

7、,接受学习主要是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发现学习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奥苏贝尔认为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意义学习,关键是要能在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联系。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还对如何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下具体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传递——接受”教学方式下的教学策略做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成为教学领域一座丰碑的出色成果——“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这是在分析与操纵三种认知结构变

8、量的基础上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由于它具有认知学习理论作基础,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自奥苏贝尔于1978年提出以来,其影响日益扩大,目前它已经成为实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有实际效果的教学策略之一。3.动机理论奥苏贝尔不仅在对学习的认知条件、认知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