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

ID:34152116

大小:69.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_第1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_第2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_第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_第4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提要一、名词解释(5×5分)官僚政治、兵刑合一、内外服官、三老五更、改土归流、猛安谋克制、羁縻府州、四格八法、九品中正制、京察大计。二、简答题(4×10分)1.士人与国家的关系2.专制政体的普遍意义及矛盾3.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4.谏诤的作用及特点5.监督、弹劾的主要功能及特点6.中国古代政治中,两个要点和三个不可避免的矛盾7.皇权的行事方式8.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形成及其消亡过程。答题模式举例:1.士人的身份2.士人特点3.士人与国家的关系4.P66、67三、论述题(1×25分,

2、二选一)1.试述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2.古代多种途径并存的选拔人才的必然性及特点3.试述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利弊答题要求:要有自己的看法、特点要突出、总结要明确,利弊分明。名词解释部分官僚政治: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当时官僚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及上级负责,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为了一己之私,不惜草菅人命,残民以逞。兵刑合一:将暴力统治赤裸裸地显示出来,镇压新、

3、旧的反抗,实质是巩固“礼乐崩坏”后所出现的社会新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制度的合法化问题显得突出。成文法的颁布是在这种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尤其是李悝的《法经》的出现,改变了原来以“五刑之属三千”的以刑定罪的传统,确立了根据罪行大小判刑轻重的法律体系,实现了从“刑”向“法”的转变。内外服官:商代的国家机构有“内外服”之分,在朝廷和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担任官吏的称为“内服”;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及地方官吏称为“外服”。“内服”官主要有宰、卿事、多尹、御事、事、师长、多亚、巫、卜、臣等,

4、号称“百僚庶尹”,说明官员的数量由少到多,官制由简渐繁。三老五更:“三老”是“道成于三,谓天地人也。老者,旧也,寿也”。“五更”是“训于五品”,“五世长久更相代,言其能以善道改更己也”。显然,这些具有辅政性质的官都是重要的宗亲贵族,他们都是世袭的。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对西南部分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即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改为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改土归流政策虽然有利于这些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文武将吏在执行此政策时,往往滥杀无辜,焚毁村寨,

5、引起了少数民族的不满和反抗。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在部落联盟时期的组织形式。猛安为部落单位,谋克为氏族单位。完颜阿骨打时规定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金代入主中原后,在地方行政中保留了这一制度,与州县形成两个互不统属的系统。施用范围除女真族外,还有归附的契丹和部分汉人所在地区。猛安相当于防御州,猛安相当于县,主管休整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是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地方行政单位三位一体的组织。羁縻府州:羁縻,是笼络联系和怀柔牵制的意思,这是在汉代对西域管辖时形成的用语。唐代在平定突厥后,在其故地

6、设羁縻府州,任命该族各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责令他们统率原来的部众,允许保留本部族原有的治理形式,保持半独立状态。羁縻府州虽有较大的权力,都督、刺史也多由本族首领担任并可以世袭,但这些长官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可汗”的称号被取消,他们不过是大唐属下的特殊民族自治区。九品中正制:三国时魏文帝曹丕采用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亦即“九品中正制”。以后这种制度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取士制度。具体做法是: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区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

7、,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核实,大中正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尚书吏部选用。四格八法:四格”,即守(操守)、政(政绩)、才(才能)、年(年资),守分廉、平、贪,政分勤、平、怠,才分长、平、短,年分青、中、老,以守廉政勤才长年青为一等,守平政平才平年中为一等,以守贪政怠才短年老为一等。“八法”,即贪、酷、罢软无力、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涉及到违纪违法或不称职,按情节给以惩处和降调处分。京察大计:京官考课称“京察”,先由各部院的长官对所属进行考核,写出

8、评语,按考课的标准评定等级,加注考语以后呈送吏部,由都察院监察,吏部复核,然后依例黜陟。外官考课称“大计”,明代由布政使考核府,府考核州县,按年月定考,逐级呈上,至三年,布政使依据考簿事状,按照“八法”评定等差,由按察使核考,然后造册申报吏部,依例题奏等待处置。简答题部分1.士人与国家的关系:“士”是有知识、有才能和善谋断的人,他们的主要知识是掌握“礼乐”,是传统文化的承担者;他们最关系国家大事,希望国家采用并让他们付诸实行。国家也需要这些人为国家出主意和效力,因此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