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复习提要

汉语史复习提要

ID:32313096

大小:7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03

汉语史复习提要_第1页
汉语史复习提要_第2页
汉语史复习提要_第3页
汉语史复习提要_第4页
汉语史复习提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史复习提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语史复习提要第一节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一、历代学者研究汉语的三个阶段:语义阶段(从汉初到魏晋)、语音阶段(从南北朝到明末)、全面发展阶段(从清初到现在)。二、汉代语义方面的代表作:《尔雅》、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三、语音方面的代表作:(一)韵书:陆法言《切韵》、陈彭年等《广韵》、丁度等《集韵》、周德清《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二)韵图:《通志·七音略》、《韵镜》、《切韵指掌图》。四、全面发展阶段的代表作:(一)字典:《康熙字典》、《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经籍籑诂》;(二)说文学: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三)高邮王氏父子(王

2、念孙、王引之);(四)章黄学派(章炳麟、黄侃);(五)古音学(陈第、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炳麟、黄侃);(六)古文字学(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七)语法学:马建忠《马氏文通》。第二节汉语史的研究方法一、历史比较法:早在16世纪,欧洲的传教士、商人、探险者等学习梵语后,就逐渐认识到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等语言之间有着广泛的相似性。18世纪英国的东方学学者W.琼斯博士提出著名的“印欧语假说”来解释上述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后来通过比较语法的研究,证实了上述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历史比较法是语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语言学成爲一门科学,就是从历史比较法

3、开始的。第三节汉语史的根据一、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研究上古音,要利用《诗经》、《楚辞》、两周金文和石刻以及其他散文中有韵的部分;研究汉魏语音,要利用汉魏时期的诗歌辞赋;研究唐宋语音,除韵书、韵图外,还要利用唐诗宋词和变文俗曲;研究近代语音,要利用元明戏曲;研究商代语言要利用甲骨卜辞;研究西周语言要利用西周金文;研究春秋战国语言要利用《易》、《书》、《诗》、《礼》、《春秋左传》、《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管子》、《韩非子》、《晏子春秋》、《国语》、《战国策》、《楚辞》等;研究秦汉语言要利用《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汉书》、《论衡》以及

4、汉乐府等;研究中古、近代汉语要利用《世说新语》、《齐民要术》、唐代变文俗曲、宋人语録、宋元话本、元代杂剧、明清小说。此外研究汉语史还要注意利用佛、道文献。二、前人的研究成果:(一)关于词汇词义研究的,有《尔雅》类(汉《小尔雅》、魏张揖《广雅》、宋陆佃《埤雅》、罗愿《尔雅翼》、明朱谋㙔《骈雅》、方以智《通雅》)、《方言》类(华学诚《扬雄方言汇校集注》、明李实《蜀语》、清张慎言《蜀方言》、杭世骏《续方言》、翟灏《通俗编》、钱大昕《恒言録》、郝懿行《证俗文》)、《释名》类(王先谦《释名疏证补》)等,古书注疏、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等;(二)关于字形字义研究的,有

5、《说文》、《玉篇》等;(三)关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三、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汉语中的外语借词和外语中的汉语借词。如汉语里的古奉母,现代日语吴音(根据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代和地区不同,日本汉字的音读分爲吴音[六朝时传入日本的中国南方音]、汉音[隋唐时传入日本的中国北方音]、唐音[宋以后传入日本的中国南方音])都读[b],古微母日语吴音都读[m],可以旁证钱大昕“古无轻脣音”的说法。“印度”是唐人译名,唐以前译作“身毒”或“天竺”,“竺”(知母)和“毒”、“度”(定母)音近,可证钱大昕“古无舌上音”的说法。四、现代汉语方言:汉语史上有过的很多语言

6、事实在现代汉语方言里大都可以得到印证。如现代厦门话“方、飞、夫、分”等字声母念[p],正是上古没有轻脣音的证明;厦门话“知、张、诛、猪”等字声母念[t],正是上古没有舌上音的证明。第四节汉语史的分期一、汉语史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特点:(一)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即商周秦汉时期:1.语音上,没有轻脣音和舌上音;声调分舒(平声、上声)、促(长入、短入)两大类,没有去声。2.词汇上,以单音词爲主。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二)中古期,公元4到12世纪,即六朝唐宋时期:1.语音上,轻脣音和舌上音産生;平、上、去、入四声形成,大量古入声字(长入

7、)变爲去声。2.词汇上,复音词大量增加;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由于对外交流和佛教传播,汉语词汇中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外语借词和有关新词。3.语法上,系词“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应用;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普遍移到动词后面;用“将”和“把”表示的处置式産生;用“被”表示的被动句出现;第三人称代词“他”産生;动词时体系统开始出现。(三)近代期,公元13到20世纪初,即元明清时期:1.语音上,浊音声母清化;[-m]尾消失,并入[-n]尾;入声消失,并入平、上、去三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