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

ID:34118762

大小:61.1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_第1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_第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_第3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_第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理性透析摘要: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首要地位。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在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真正之本、人的需求与价值应当得到尊重、人自身需要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了现阶段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新型农民的基本思路。关键词: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088-03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求全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

2、。其中,民生话题备受关注。特别是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指导思想,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之情更为高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涵盖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涉及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工程,要有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才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价值主体,农

3、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以人为本”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与特殊的国际环境下提出的治国理念和发展战略,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借鉴了西方社会“人本主义”思潮中某些有益的东西,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⑵。一、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人的生活世界包含三个层面,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它们都是人类实践和创造的结果[3]。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际把握,也是人的存在

4、方式,它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使人们之间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实践是人的实践,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础,人也是实践的主体,没有现实中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而作为生命个体和生命需求而存在的人,就不会有人的实践。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对于劳动力与劳动资料结合的方式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

5、造者,也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4]从这些意义上来讲,“以人为本”是对世界本质的正确反映与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首肯和认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实践活动中,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广大的新型农民,这一主体地位既不能被取代也不能缺位。农民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直

6、接决定着新农村的兴衰,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如果忽略了农民这个主体,再完美的硬件条件,再优美的优良环境,也会使新农村建设失去最终意义。二、实现新型农民自身价值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除了是对世界本质的正确反映与认识外,还要求对人的尊严和价值予以尊重,本着人的价值和需求来决策与行事[3]。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应该把农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尊重农民的生命、情感、意志、本能的意义和价值。当农民的需求得到满足、自身得到尊重、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才能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

7、价值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主体地位,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实现新型农民自身价值,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从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9年将一号文件落脚点锁定在“三农”领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最长的关注周期[5]。可以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其重点、难点仍在农

8、村。即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而农村生产力是制约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对此,最根本的方法与措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就要以农村体制改革为重点,消除影响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