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

ID:34115451

大小:265.2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_第1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_第2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_第3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_第4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齐绍洲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齐绍洲云波李锴内容提要: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性及其能源消费强度随人均GDP变化的收敛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第一,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并且收敛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能源消费强度随产业结构的改善、能源价格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而降低,随FDI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第三,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随中国与八国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能源

2、价格差异、技术进步差异的缩小而缩小,但随FDI差异的缩小而有微小的增加,与产业结构差异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第四,中国与八国人均GDP差距的降低可以引起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减小的原因在于投资差异、技术差异、价格竞争机制差异等决定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可以明显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强度收敛一、引言中国在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用能源消费强度表示)的差距是否也在缩小?哪些因素决定着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能源使用效率的差距及其变化?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定更加有效的节能政策和国际能源合作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与八个发达国

3、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下文中¹简称/八国0)之间人均GDP增长的收敛关系以及能源消费强度随人均GDP变动的收敛性,以深入分析能源消费强度差异随人均GDP差异变动的深层次原因。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Markandyaetal.(2004)研究了中东欧12个国家的能源消费强度和其与西欧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收敛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东欧12国的经济增长与西欧之间的确存在收敛性,且它们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每下降1%,就会导致中东欧国家的能源消费强度下降017%。而且,不同国家的收敛速度有所不同,差异主要取决于两

4、个参数: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对于人均GDP差异的弹性系数和实际能源消费强度向稳态水平调整的速度,即时滞调整因子。Hannesson(2002)将1950)1997年细分成5个子时期来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发现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联系变弱了,但是在1986年后,这种关系又逐步增强。而且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速度要大大低于其经济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能源使用的速度要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是*齐绍洲,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72,电子信箱:cneuus@1261com;云波,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公司,电子信箱:2911558@sohu.com;李锴,武

5、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电子信箱:kzworkpaper@yahoo.cn。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论意见。¹本文中的八国是将荷兰取代G8国家中的俄罗斯得来。之所以取代俄罗斯是由于俄罗斯的经济体制在苏联解体后曾发生过较大的变化;而选取荷兰,一是由于其能源比较丰富;二是由于荷兰是一个传统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制相对比较稳定;三是由于荷兰与其他传统的发达国家奥地利、卢森堡等相比,经济规模比较大。562009年第4期中国是一个例外。赵进文等(2007)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应用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证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1956)1976年间呈现明显的

6、非线性特征,存在从线性到非线性的频繁转换,在1977)2005年间则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马小微(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53)1990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呈现倒/U0型规律,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能源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990年后,经济的增长就不仅是能源驱动,而是能源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邵帅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能源开发确实带来了/资源诅咒0效应,西部的能源开发通过其对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挤出效应,滋生寻租和腐败而引起的政治制度弱化效应这三种间接传导途径阻碍了

7、经济增长。齐绍洲等(2007)通过分析1995)2002年我国西部15个省份的能源消费强度和较发达的东部15个省份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与人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在使用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估计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的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关系,而且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异每降低1%,会导致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