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04983
大小:6.90 MB
页数:123页
时间:2019-03-03
《岭南地区子宫肌瘤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4年4月30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广州中医药大学可以
2、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论文导师签名日期:2014年4月30曰摘要I[1llllllLIIIIllllllllIIY2623386目的:子宫肌瘤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患者多有生育要求需保留子宫,故术后复发率高是常见的治疗难题。本研究通过临床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中医体质分类、证候和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体质、基本证候、临床分型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找出子宫肌瘤的好发体质与稀发体质,以期通过调节体质减少该病发生,减
3、轻其发病程度,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本病的预防及指导临床辨体一辨病一辨证的诊疗模式,具有实践意义。方法:(1)病例组调查对象为来自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肌瘤患者,收集134例。(2)随机选择选择同期居于广州市及香港地区的健康女性,在过去12个月内经妇科及盆腔B超检查,排除妇科器质性病变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174例。通过问卷方式,并依据:①《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两组人士的中医体质类型;②《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学》和临床拟定的基本证候和复合证型,判
4、定病例组患者的相关基本证候和复合证型;③《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女性年龄阶段,把两组女性按指定年龄阶段(三七、四七、五七等)归类。将上述数据进行频数及相关性分析,总结出子宫肌瘤患者的各种体质类型与基本证候、复合证型和流行病学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本调查合共收回调查问卷321份,资料齐全、可靠的问卷共308份,其中子宫肌瘤患者(病例组)134例,健康人群(对照组)174例。①病例组发病年龄在23岁至53岁之间。②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布特点:临床症状出现率达40%以上的包括:月经周期于2卜35天(82.84%),其次为经前乳胀(70.15%
5、)、胸胁乳房胀痛(62.69%)、腰酸(54.48%)、经色黯有块(42.54%)。③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体质分布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阳虚质34例(25.37%)、气虚质23例(17.16%)、气郁质19例(14.18%)、血瘀质19例(14.18%)、平和质18例(13.43%)、痰湿质6例(4.48%)、阴虚质6例(4.48%)、湿热质6例(4.48%)、特禀质3例(2.24%)。④基本证候分布特点:证候出现频数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血瘀证53例(39.55%)、气滞证47例(35.07%)、痰湿证26例(19.40%)、毒热证8例(5.
6、97%)。并依不同年龄阶段来对比证候分布,血瘀证、气滞证和痰湿证三证出现率均排在各年龄阶段的首三位。⑤复合证型分布特点:复合证型分布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气滞血瘀53例(39.55%)、肾虚血瘀47例(35.07%)、湿热瘀阻13例(9.70%)、阴虚血瘀10例(7.46%)、肝郁脾虚7例(5.22%)、痰湿瘀结4例(2.99%)。并依不同年龄阶段来对比复合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和肾虚血瘀两个复合证型出现率均排在各年龄阶段的首两位。⑥中医体质与证候相关性显示,阳虚质,基本证候多见气滞证、血瘀证;复合证型多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质,基本
7、证候多见血瘀证、气滞证;复合证型多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郁质,基本证候多见血瘀证、气滞证:复合证型多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质,基本证候多见气滞证、血瘀证;复合证型多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平和质,基本证候多见血瘀证、气滞证;复合证型多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湿质,基本证候多见气滞证、痰湿证;复合证型多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质,基本证候多见痰湿证、气滞证;复合证型多见阴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质,基本证候多见血瘀证、痰湿证;复合证型多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特禀质,基本证候多见血瘀证、气滞证、痰湿证;复合证型
8、多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以上出现的分布规律体现了体质与病证之演变的四个方面,包括:体质与疾病的易感性、体质与病机的从化、体质与证的寒热虚实属性之转化、体质与疾病的传变及转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